一文解锁GLP-1药物治疗的全景蓝图
GLP-1是肠道L细胞释放的激素,基于GLP-1的药物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和肥胖。本文介绍已批准的GLP-1疗法、新型小分子激动剂、多重激动剂,以及新适应症,展望其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前景。
研究证实:胖要胖对地方,这个部位胖能长寿,但这个部位胖,会折寿!
《英国医学杂志》研究表明,大腿粗、臀部丰满是长寿体征,内脏脂肪是健康杀手,健康管理应关注围度而非体重,适度脂肪储备有益健康。
靠吃水果稳住血糖?临床实测:这类常见水果吃 12 周,血糖、体重、血脂同步改善,并降低炎症,促进心脏健康
全球糖尿病前期人群占比达 37%,生活方式干预常遇瓶颈。内华达大学研究表明,每日 2.5 份草莓经 28 周干预,可改善糖尿病前期人群血糖、血脂及炎症状态,证实功能性食物的慢性病预防价值。
二甲双胍再“立功”!JAMA:显著减轻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
膝骨关节炎是中国中老年致残主因,肥胖超重为重要风险因素。JAMA 研究显示,肥胖或超重膝骨关节炎患者使用二甲双胍治疗 6 个月,疼痛缓解、膝关节功能改善,安全性良好,需大样本研究进一步验证。
Circ Res:中山大学蔡卫斌等表明代谢协调结构导致糖尿病心肌功能障碍!
该研究表明ACBP(acyl–coenzyme A–binding protein)介导了心肌细胞代谢和结构关联的双向调节,并为改善T2DM患者的心功能障碍确定了一个有希望的治疗靶点。
2023 JTA 共识声明:甲状腺激素β抵抗综合征的治疗
这个翻译版本能够让我们将日本关于RTHβ治疗的共识声明向其他国家公开,有望为RTHβ的更好治疗做出贡献,但在参考这些声明时应秉持现实且灵活的态度。
BMC Med:生命早期经历、遗传与生活方式如何共同影响 2 型糖尿病发病?
本研究观察到无论后天的遗传风险和生活方式如何,早期生活中累积的风险因素均与成年后T2D患病风险的增加呈剂量反应关系。这些结果强调了早期生活中有效干预策略对于全生命周期预防T2D的重要性。
睡眠“偷走”血糖稳定?JAMA子刊:睡不够+入睡晚,血糖波动飙升;比熬夜更伤的是入睡不规律!
研究利用广州营养与健康研究数据,分析 46 - 83 岁参与者睡眠时长、入睡时间轨迹与血糖波动关系,发现睡眠不足、入睡晚或二者兼具均与更高血糖变异性相关,规律作息对血糖控制有益。
《儿童和青少年垂体腺瘤的诊断与治疗共识指南》要点解读
该文就该指南包含的与神经影像学、视觉评估、组织病理学、遗传学、垂体手术和放射治疗相关的建议,以及针对各类型垂体瘤的建议要点进行了解读,以期为该类患者的诊治提供建议。
【今日分享】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血糖高渗状态的管理:ISPAD指南(2022版)解读
本文旨在对该指南进行解读,以期为我国儿童和青少年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血糖高渗状态诊断与管理提供新的临床参考依据。
JAMA子刊:数字健康技术的 “瘸腿” 现实:超 90% 产品单病设计,多病共存患者被忽视
数字健康技术已成为慢病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但若忽视多病共存现实,反而可能加重患者数字化操作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