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ife:四川大学章乐/张立/步宏发现S100a4+肺泡巨噬细胞通过代谢调控促进肺肿瘤发生

6小时前 iNature iNature 发表于上海

在小鼠癌前病变过程中,该研究发现代谢模式发生了阶段性转变。

肺癌发生前通常存在癌前病变,而驱动这种转变的因素以及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潜在调控模式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2025年7月14日,四川大学章乐、张立及步宏共同通讯在eLife 在线发表题为“S100a4+ alveolar macrophages accelerate the progression of precancerous atypical adenomatous hyperplasia by promoting the angiogenic function regulated by fatty acid metabolism”的研究论文。在小鼠癌前病变过程中,该研究发现代谢模式发生了阶段性转变。

巨噬细胞是一个异质性细胞群,在肿瘤微环境中具有高度可塑性。单细胞相互作用和代谢分析发现,S100a4+肺泡巨噬细胞在非典型腺瘤增生阶段表现出独特的脂肪酸代谢活性,例如棕榈酸代谢,并在小鼠癌前环境中具有促进血管生成的功能。这些结果在人类单细胞转录组中可重复,并已通过组织病理学染色和体外细胞共培养试验得到证实。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表明,S100a4+肺泡巨噬细胞亚群通过改变其代谢状态参与肿瘤的发生,这表明在疾病早期针对该细胞状态的代谢干预可能会延缓肺上皮的肿瘤转化。

图片

肺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基因参与、多阶段、长期且极其复杂的病理过程。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肿瘤发生发展需要一系列渐进性的病理改变,这些改变被称为肿瘤出现前的或癌前病变,在癌症发生之前就已存在。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和分子生物标志物在肺癌筛查中的应用,早期肺癌,尤其是癌前病变的检出率显著提高。部分癌前病变的异常是可逆的;早期诊断、引导癌前病变患者远离致癌物或早期干预阻断,可能逆转其进一步发展,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癌症风险。

肺腺癌 (LUAD) 是肺癌最常见的组织学亚型,主要来源于肺泡2型 (AT2) 细胞。对于肺腺癌(LUAD)及其癌前病变的分类,非典型腺瘤性增生(AAH)被认为是恶性腺癌组织形态学变化的第一步,其形态学改变与浸润前原位腺癌(AIS)、微浸润性腺癌(MIA)以及最终的浸润性腺癌(IA)具有连续性。然而,由于样本稀缺且难以获取,限制了对LUAD癌前病变细胞和分子图谱的研究。此外,研究还发现小鼠模型中存在类似AAH的病变,以及在LUAD出现之前的腺瘤和AIS。这些模型在分子和组织病理学水平上准确模拟了人类肺癌前病变,为该研究提供了合适的材料。将肺癌治疗的目标从有临床症状的中晚期患者逐步转向无症状的早期或癌前病变患者,正是未来肿瘤治疗的新理念。

肿瘤微环境(TME)的稳态由所有细胞成分(包括恶性肿瘤细胞、免疫细胞、内皮细胞和基质细胞)内部和之间的密切相互作用决定。揭示恶性肿瘤细胞与TME之间潜在的致癌通讯,对于未来开发基于机制、针对特定亚群的肿瘤免疫治疗策略至关重要。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是TME中一个具有可塑性和异质性的细胞群体。作为肿瘤病理生物学中的重要参与者,巨噬细胞一方面可能受到肿瘤细胞的诱导,为其提供有利的微环境,从而支持恶性转化、疾病进展、转移和耐药性;另一方面,它们可能在抗肿瘤免疫中发挥作用。这种异质性的部分原因可能归因于 TAM 在响应环境扰动时表型特征、代谢模式和功能特征的多样性。

肿瘤发生依赖于细胞代谢的重编程,而对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的代谢挖掘拓展了人们对肿瘤发展不同阶段肿瘤相关代谢改变的理解。据报道,肿瘤微环境中TAM的代谢变化伴随表型和功能的变化。肿瘤起始背景下TAM的代谢图谱以及TAM发育、代谢和功能可塑性的相互依存关系仍未得到充分阐明。探索TAM重塑TME的主要代谢回路,并挖掘影响TAM功能极化的代谢线索,将有助于提出利用TAM进行肿瘤预防和治疗的免疫代谢策略。

为了模拟人类肺腺癌发生发展的过程,该研究建立了自发性肺腺癌(LUAD)小鼠模型,利用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技术解析癌前期恶性上皮细胞和巨噬细胞的代谢变化,探讨肺泡巨噬细胞的代谢异质性及其促癌机制,并探索肺泡巨噬细胞亚群调控上皮细胞转化的代谢模式转变的关键环节。深入了解癌前及癌前病变阶段获得异常表型的分子和细胞机制,有望加速寻找癌前代谢干预靶点,从而将肺癌的诊断和预防提前至癌前病变阶段,采取措施阻止或逆转癌前病变的进一步发展。

图片

图1 小鼠肺腺癌(LUAD)癌前病变的组织病理学分级和单细胞转录组谱(图源自eLife)

参考消息:

https://elifesciences.org/articles/101731#abstract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73844, encodeId=cd5b22e3844e1,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211e823029d'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肺腺癌#</a> <a href='/topic/show?id=251112865281'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S100a4+肺泡巨噬细胞#</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4,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28652, encryptionId=251112865281, topicName=S100a4+肺泡巨噬细胞), TopicDto(id=82302, encryptionId=211e823029d, topicName=肺腺癌)],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Fri Jul 18 10:00:17 CST 2025, time=5小时前,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问诊分析:这样的肺多原发癌如何决策比较好?这关系到后续治疗能否合理实施

6 岁女性确诊双肺多原发肺癌(右肺上叶、左肺上叶浸润性腺癌,左肺下叶疑为浸润性腺癌),经手术及化疗后,左肺下叶病灶实性成分变化,需综合评估后考虑靶向治疗联合局部干预。

Biomaterials:广西医科大学阳洁等团队合作研究制备双靶向双金属纳米酶协同近红外光增强肺腺癌治疗效果

该研究报道了一种新型双靶向双金属纳米酶,由纳米级锰铁氧体组成,用多巴胺和甲基丙烯酸酐封装后修饰透明质酸,随后用整合素受体靶向肽修饰用于LUAD靶向治疗。

肺腺癌脑转移患者检出KRAS G12C突变却未能获益索托雷塞,或与p53/BRCA2共突变有关

基因检测显示,在启动索托雷塞治疗时,本例肺癌患者的癌细胞中存在多个驱动基因(p53、BRCA2和KRAS)突变。

真实世界:表现为亚实性结节的早期肺腺癌分子特征,KRAS突变最常见且与更高复发风险相关

本研究呈现了真实世界欧洲队列中亚实性肺腺癌的分子特征。KRAS突变最为常见,且与吸烟史、较高的CTR和更快的肿瘤生长相关。相反,常见的EGFR突变比预期的更为罕见,且与吸烟史和影像学特征无关。

Mol Cancer:温州医科大学王瑜敏等团队提出M6A甲基化的自噬抑制驱动肺腺癌进展和转移机制

该研究系统地探讨了RBP-circRNA-自噬网络在LUAD发病机制中的功能性相互作用。

J Thorac Oncol:亚洲早发肺腺癌遗传风险基因全景解析——TP53、BRCA2及ALKBH2变异的新发现

本研究系统揭示了亚洲早发肺腺癌患者群体中,生殖系致病变异的频率和分布特点,强调了TP53和BRCA2的关键作用。

European Radiology:基于实体成分与肿瘤总大小的肺腺癌临床分期的比较验证

目前已明确,基于实性成分的临床 T 分类不仅具有良好的区分能力,而且具有合理性,因为有证据表明实性成分的预后价值更高,其与病理浸润成分的相关性比总肿瘤大小更强。

Nature Commun:复旦大学陈海泉等团队研究发现促炎MC通过NLRP3-IL-18轴激活MAIT细胞抗肿瘤功能

研究揭示了MC组成的复杂性并确定了9种不同的状态,包括促炎、趋化性和抗原呈递。

Nature Medicine:如何用“病理学GPT”颠覆肺癌诊断,让三周等待缩短为44分钟?

EAGLE 模型可快速从肺腺癌病理切片中检测 EGFR 突变,泛化能力强,优化诊断流程,减少检测需求,具临床转化价值。

Cell子刊:北京大学王子平等揭示瘤内定植葡萄球菌介导肺腺癌转移的新机制

该研究表明葡萄球菌在转移性肿瘤病变中选择性富集,并与肺癌患者的肿瘤复发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