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OTW球囊,肥厚心怎么做化学消融?

2025-05-31 DrKing道金医学 DrKing道金医学 发表于上海

在无 OTW 球囊时,采用 2.0×20mm 预扩张球囊联合微导管行肥厚型心肌病室间隔化学消融,通过球囊扩张后微导管造影确认无反流再注入无水酒精,术后压差消失,操作成功,为临床提供替代方案。

没有OTW球囊

采用预扩张球囊+微导管完成室间隔化学消融

1 操作过程

图片

图片

2.0×20mm球囊扩张后,微导管造影,目的是观察有无造影剂反流。需要保证无造影剂反流,才能注入无水酒精。

注:建议采用长球囊,以更好封闭间隔支,避免反流。

图片

消融后造影,间隔支无前向血流,室间隔区域造影剂滞留。表明化学消融达到解剖效果。

图片

图片

造影显示梗阻消失。

图片

术前心尖部压力250mmHg,流出道103/11mmHg,瓣上104/64mmHg,表明心室腔内梗阻。

图片

术后心尖,流出道与瓣上均170mmHg左右,压差消失。

图片

对比心尖部压力:术前250mmHg,术后下降至170mmHg。

术中无酒精反流,无不良反应发生,化学消融成功。

2 心得体会

在OTW球囊不可用时,采用预扩张球囊+微导管联合,也可以完成肥厚型心肌病的室间隔化学消融术。

3 注意事项

1. 尽可能将微导管送至室间隔支中间,稍远的距离;

2. 尽量选择更长的球囊;

3. 球囊扩张后,可通过微导管造影,判断是否有造影剂反流。

以上为个人经验,仅供道友们参考。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67368, encodeId=634d226e368e0,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0ceb818e049'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肥厚型心肌病#</a> <a href='/topic/show?id=75e212e43262'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室间隔化学消融#</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9,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27432, encryptionId=75e212e43262, topicName=室间隔化学消融), TopicDto(id=81870, encryptionId=0ceb818e049, topicName=肥厚型心肌病)],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Fri May 30 19:19:44 CST 2025, time=2025-05-30,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NUS王炯伟教授/山一医徐涛院士团队仝令君副教授Biomaterials:工程化乳源外泌体负载核酸治疗肥厚型心肌病

该研究开发了一种负载miR30d的心肌靶向肽功能化乳源性细胞外囊泡—miR30d-mEVsIMTP,用于治疗肥厚型心肌病,并揭示了GRK5是miR30d在心肌肥厚中的新靶点。

李剑教授:创新药物玛伐凯泰如何助力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迈向新生?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心内科李剑教授对HCM的诊疗现状及未满足的治疗需求,创新药物心肌肌球蛋白抑制剂的机制和优势、疗效和安全性、以及医保可及性等相关话题进行了精彩分享。

照亮百年漫漫长夜!首创新药改写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治疗范式

浙大二院成功完成了亚洲首例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合并肝功能衰竭患者的心肝同期联合移植手术,且患者康复出院!

心功能显著改善!基因疗法为肥厚型心肌病带来治疗新选择 | ACC.25

本次会议上公布的数据包含患者1和2治疗52周、以及患者3治疗26周的相关评估结果。研究结果显示,3×1013 vg/kg用药剂量下,患者耐受性较好,治疗中发生的不良事件较轻,可控或可逆。

Nat Commun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汪一波团队联合宋雷课题组揭示体细胞变异在肥厚型心肌病中的作用

该研究首次揭示体细胞变异在肥厚型心肌病发生发展中的关键驱动作用,通过揭示NAP1L1 p.D349E体细胞变异激活cGAS-STING-IFN信号通路。

Esc Heart Fail.:中国学者成功识别与肥厚型心肌病相关的致病蛋白

本研究揭示了血浆蛋白CA3和SERPINE1与心肌肥大之间的潜在因果关系。靶向CA3和SERPINE1在HCM治疗中可能至关重要,但仍需进一步研究以证实它们在HCM发病机制中的具体作用。

检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冠脉微循环功能有新方法!阜外医院杨伟宪、袁建松等研究

研究采用压力 / 温度导丝法评估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发现微循环功能障碍常见,IMR 在一定范围与左心室壁厚度正相关,该方法安全可行,CMD 与梗阻类型无关。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非心脏手术的麻醉前会诊和血流动力学目标及管理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麻醉前会诊重点降低左心室流出道梗阻风险等,围术期管理需关注血流动力学目标,如维持血容量、体循环血管阻力、窦性心律等。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源性猝死的风险(HCM Risk-SCD)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源性猝死的风险(HCM Risk-SCD)

陈宝霞教授:创新药玛伐凯泰医保落地,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治疗可及性提升

为了让大家深入认知HCM,提高早期筛查和诊断率,并指导规范的诊断和治疗,我们特邀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陈宝霞教授,深入剖析HCM诊疗现状,解读核心临床研究数据,并分享肥厚型心肌病最新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