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Commun: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刘起勇/鲁亮研究发现体外寄生虫通过抑制宿主探索和限制传播来提高生存率

4小时前 iNature iNature 发表于上海

研究表明体外寄生虫会改变小鼠特定大脑区域的代谢活动,有证据表明小胶质细胞激活在前额叶皮层中的潜在作用。

寄生虫通过操纵宿主的扩散来增强其适应性。然而,体表寄生虫影响宿主运动的策略及其机制仍不清楚。

2025 年 5 月 9 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刘起勇、鲁亮共同通讯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在线发表题为“Ectoparasites enhance survival by suppressing host exploration and limiting dispersal”的研究论文。研究表明体外寄生虫会改变小鼠特定大脑区域的代谢活动,有证据表明小胶质细胞激活在前额叶皮层中的潜在作用。

这种激活似乎有助于突触变化和神经元分化改变,尤其是在GABA能神经元中。因此,探索行为减少——这种影响可能是通过皮肤-大脑轴介导的。在室内和野外条纹仓鼠实验中,体表寄生虫减少了对宿主的探索并改变了它们的传播模式。这种行为转变最终限制了宿主的分布,使寄生虫能够避免环境压力。研究结果表明,体表寄生虫限制宿主的扩散,以提高自身的适应性,这为在“一体化健康”框架内促进健康和保持生态稳定的寄生虫控制策略提供了关键见解。

图片

宿主传播显著影响寄生虫的生态和进化。最值得注意的是,它可以促进寄生虫在大空间尺度上的传播。然而,宿主的扩散也会影响寄生虫的生存。有证据表明,宿主利用扩散法有效地清除寄生虫。为了生存,一些寄生虫已经进化出精确和适应性地操纵宿主传播的能力。虽然在各主要系统发育类群的数百个宿主-寄生虫关联中,已记录到寄生虫对宿主的操纵,但对体表寄生虫对宿主的操纵似乎研究相对较少。体表寄生虫是生活在宿主表面、以宿主的血液或皮肤为食的有机体。对于体表寄生虫而言,宿主扩散可能会带来更大的压力,因为体表寄生虫更容易受到环境压力。因此,这些体表寄生虫可能需要制定策略来操纵宿主,以提高自身的适应性。我们假设体表寄生虫可能通过抑制宿主的探索行为来提高寄生虫的存活率,从而减少宿主的扩散和占据。

蚤-啮齿动物寄生系统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机会,以加深对体表寄生虫如何操纵宿主的传播的理解。跳蚤是鼠疫、鼠型斑疹伤寒和农村流行性斑疹伤寒等人畜共患疾病的重要媒介。同时,野生啮齿类动物——这些病原体的主要宿主——几乎总是有跳蚤出没。在历史上,媒介传播疾病的暴发往往与人-动物界面的变化有关。寄生虫对宿主的行为操纵可显著改变病原体从野生动物向人类溢出的可能性。“一体化卫生”方法认识到人类、动物和环境健康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有助于预防和控制媒介传播疾病的疫情。因此,研究体表寄生虫如何影响宿主行为对于了解病原体外溢、监测人与动物界面的变化和推进“一体化卫生”战略至关重要。

在这里,使用两种啮齿动物模型表明体外寄生虫纵宿主传播以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感染跳蚤的小鼠表现出探索行为减少和焦虑增加,以及前额叶皮层的代谢和功能异常,包括小胶质细胞激活和GABA能神经元损伤。使用跳蚤条纹仓鼠模型,通过受控的室内感染和封闭的田间实验复制了这些影响,研究证实了跳蚤叮咬限制了宿主的探索。模拟进一步表明,跳蚤限制宿主移动以影响宿主分布,帮助它们避免环境异质性。这项研究扩展了对寄生虫如何操纵宿主行为的理解,确定了这一现象的潜在神经生物学机制,并为寄生虫引起的行为变化提供了见解,从而为“一体化卫生”框架内的干预策略提供信息。

图片

图1实验设计的示意图(摘自Nature Communications)

参考消息: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5-59601-9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65843, encodeId=e2372265843d2,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bc314e13499'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小胶质细胞#</a> <a href='/topic/show?id=625212e060e0'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体外寄生虫#</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27060, encryptionId=625212e060e0, topicName=体外寄生虫), TopicDto(id=47134, encryptionId=bc314e13499, topicName=小胶质细胞)],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Tue May 20 10:52:13 CST 2025, time=3小时前,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Mol Neurodegeneration:小胶质细胞中CD2AP缺失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的保护作用

在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中,小胶质细胞中特异性缺失CD2AP能显著改善认知功能,减轻神经炎症,抑制Aβ沉积并保护突触功能。CD2AP缺失通过调节免疫反应,特别是补体C1q的表达,发挥保护作用。

温州医科大学池在龙团队《AHM》:系列研究之缪勒胶质细胞来源小细胞外囊泡治疗视神经病变新策略

温州医科大学团队发现,MG-sEVs 能减缓视神经损伤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退变,通过调控信号轴抑制小胶质细胞激活,为视神经损伤修复提供新策略。

Cell:大设施出大成果,李汉杰团队发现与体型大小有关的免疫细胞:外周小胶质细胞

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李汉杰团队打破传统认知,证实外周神经系统存在小胶质细胞,其与中枢小胶质细胞多方面相同,且对神经元发育和功能至关重要,在进化上与物种体型相关。

J Ethnopharmacol:补阳还五汤通过抑制与小胶质细胞PGC-1α相关的NLRP3炎性体/焦亡,阻止t-PA延迟输注后的出血性转化

本研究 探讨延迟t-PA治疗补阳还五汤(BHD)对缺血性大鼠脑的治疗效果及其潜在机制。

Journal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s:我国学者揭示富含 ARG1 的骨髓来源巨噬细胞的细胞外囊泡可增强脑出血后小胶质细胞吞噬作用和血肿清除

EV 是 ICH 后的关键细胞间通讯介质,BMDM 衍生的 EV 中的 ARG1 促进了小胶质细胞的持续吞噬活性,在 ICH 诱导的血肿消退和功能恢复起重要作用。

Molecular Neurodegeneration:多功能小鼠模型推动人类小胶质细胞移植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研究

研究开发了hCSF1^Bdes小鼠模型,成功移植了iPSC来源的人类小胶质细胞,未引发NK细胞驱动的免疫反应。移植后3个月,人类小胶质细胞占小鼠大脑中总小胶质细胞的68%。

Mol Psychiatry:5-酮胺暴露导致的小胶质细胞过度激活与神经发育异常

早期产后5-酮胺暴露通过过度激活小胶质细胞,增强了突触修剪,导致PFC锥体神经元的树突结构异常和兴奋性突触传递的过度兴奋,进而诱导青春期小鼠的社交缺陷。

Cancer Cell:靶向小胶质细胞NF-κB信号通路:重塑脑转移微环境,增强黑色素瘤免疫治疗反应

本研究揭示了小胶质细胞在黑色素瘤脑转移中的双重作用机制,即在肿瘤早期具有抗肿瘤作用,而在肿瘤进展过程中则转变为促肿瘤表型。

Immunity:MEF2C通过抑制激酶CDK2来限制小胶质细胞的过度活化

本研究揭示了转录因子 MEF2C 通过调控特定通路限制小胶质细胞过度活化,维持神经免疫稳态。对 MEF2C 作为免疫检查点在小胶质细胞中作用机制的理解。

Molecular Psychiatry:探索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脑衰老与胶质细胞、突触功能关联

较高的CSF sTREM2水平与较年轻的脑年龄独立相关,且sTREM2完全中介了脑年龄差与认知衰退的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