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HSS评分:您用对了吗?

8小时前 神经科学论坛 神经科学论坛 发表于上海

NIHSS 评分是评估急性缺血性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的常用量表,含 15 项内容,总分 0-42 分。使用需遵循五大原则,注意翻译、检查方法等常见误区,其准确性影响治疗与预后,需结合临床综合判断。

论坛导读:NIHSS评分系统是由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于1989年开发,用于评估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表现与严重程度。该评分将卒中症状量化,帮助医护人员客观地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从而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与后续护理。NIHSS评分共包含15个组成部分,依据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每一项评分大多数遵循0分(无症状)至4分(重度或完全丧失功能)不等,总分为各项得分的总和,分数越低表示患者的状态越好。

NIHSS(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是目前被普遍采纳、省时方便、可信有效、内容全面的综合性脑卒中量表,是神经内科的常用量表。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不同评定者对 NIHSS 评分差别很大,这对病情的评估起到了一定影响。除了临床操作的个体差异外,还有很关键的一个因素——量表版本翻译内容解读是否具有完全正确性和统一性。

图片

NIHSS评分的内容包括意识水平(意识水平、意识水平提问、意识水平指令)、凝视、视野、面瘫、上肢运动、下肢运动、肢体共济运动、感觉、语言、构音障碍、忽视。NIHSS评分用于评估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范围为0-42分,分数越高,神经受损越严重:0-1分,正常或趋于正常;1-4分:轻微中风;5-15分:中度中风;15-20分:中重度中风;20-42分:重度中风。

图片

对于脑卒中患者应当早期并多次进行NIHSS评分,时间点包括卒中患者入院时,溶栓评估(溶栓前、溶栓后2小时、溶栓后24小时、溶栓后7天、溶栓后90天),取栓前/后,手术再通后以及卒中患者随访期间。对于NIHSS评分,多次评估的患者更应该关注分类得分的变化,而非总分的变化。

临床中使用NIHSS评分详细、全面,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对脑卒中进行快速的定位诊断。根据英国牛津郡社区卒中计划分类,脑卒中可以分为四个临床亚型:全前循环综合征(TACS),部分前循环综合征(PACS),后循环综合征(POCS),腔隙综合征(LACS)。NIHSS评分结合体格检查,为患者的卒中定位提供依据。

图片

NIHSS 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是一种用于评估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量表。它是一种多维度的评估工具,包括意识、肢体运动、语言、感觉和协调等方面的评估。

NIHSS量表评分五大基本原则

  1. 第一反应最具重现性

    • 例如,在评估意识水平提问项时,若患者初次回答错误,后续纠正也记为错误。这是因为我们无法控制和规范促使患者纠正错误反应的各种提示。

  2. 不能辅导

    • 除非特别说明,任何项目上都不能辅导患者。尽管这与神经病学教学相悖,但为了确保评分的重现性,必须避免辅导。

  3. 只有绝对存在的现象才能打分

    • 例如,偏瘫患者的共济失调记为“无”,因为在检查时它并不绝对存在。这个原则确保评分的一致性和可重现性。

  4. 记录患者实际反应

    • 记录患者实际做的事情,而不是你认为他们能做的,即使结果看起来矛盾。评分应包括之前的缺陷,除非是感觉项目。

  5. 立即记录评分

    • 检查后应立即记录患者的分数,最好在每个项目完成时就进行评分。这对基线检查尤为重要,以避免治疗后的反应影响评分。

图片

NIHSS评估正确应用需严格遵循评分规则,避免常见误区。


NIHSS评分方法的核心要点

1. 意识水平评估

1a(意识水平):根据患者对刺激的反应分为0-3分,需注意仅在患者对有害刺激无反应时记录3分(如昏迷、无反射)。
1b(提问):询问月份和年龄,仅以首次回答为准,若患者因失语或昏迷无法理解问题则记2分;气管插管等非失语原因无法回答时记1分。
 1c(指令):要求患者执行睁闭眼、握拳等动作,若无法完成需通过动作示意。截肢者应调整指令(如伸舌)。

2. 运动功能评估 

上肢运动(5a/b):坐位抬举90°(仰卧45°),维持10秒;若10秒内下落但不撞击支撑物记1分,不能抗重力下落记3分。
下肢运动(6a/b):卧位抬举30°,维持5秒,评分标准类似上肢。
 共济失调(7项):通过指鼻试验和跟膝胫试验评估,需区分共济失调与肌力下降。仅在与肌力不匹配时评分,最高2分。

3. 特殊情况的处理

昏迷患者:1a记3分,1b和1c均记2分;面瘫通过疼痛刺激判断,运动评分需双侧检查,共济失调、构音障碍等无法评估的项目不记分。

视野缺损:若单眼盲则以正常侧评分;全盲(皮质盲)记3分,需注意“濒临死亡”为翻译错误,实际指“消退”(extinction)现象。

量表使用常见误区及注意事项

1. 翻译错误导致的评分偏差 

第11项忽视症:原版“extinction”(消退)常被误译为“濒临死亡”,正确评分应基于患者对双侧同时刺激的感知缺失,而非患者生命状态。
 

引导语规范:需使用标准引导语,避免提示性语言(如“再想想”)影响患者初次回答。

2. 检查方法不当

视野检查:应优先使用数指法,若患者无法配合(如未戴眼镜)则改用指动法,避免因屈光问题误判。

共济失调评估:需在肌力正常或轻度下降时进行,避免将肌力不足误判为共济失调。

3. 特殊患者评分争议

失语或昏迷患者:语言项目(9项)需通过非语言方式(如图片命名)评估,构音障碍(10项)需排除气管插管影响。

截肢或关节融合:相关肢体运动项目标记为“无法评估”(UN),而非直接扣分。

4. 总分理解错误

最高分限制:理论最高分为42分,但实际临床中罕见。深昏迷患者最大评分约为33分(如双侧肢体全瘫+昏迷)。

NIHSS评分局限性

NIHSS评分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卒中患者的治疗决策和预后判断。需注意翻译准确性、检查方法规范及特殊情况的处理,结合临床影像学和其他评估工具(如ABCD2评分)综合判断。对于争议项,应严格遵循“记录患者实际表现,而非推测其能力”的原则。

NIHSS 评分优点:

1. 能够快速、准确地评估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为治疗和预后提供依据。

2. 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广泛应用于临床研究和临床实践中。

3. 能够区分不同严重程度的脑卒中患者,为治疗提供指导。

NIHSS 评分局限性:

1. 需要经过专门培训的人员进行评估,否则可能出现误差。以第一反应为主会高估严重程度。

2. 由于其复杂性,NIHSS 评分可能不适用于某些患者,如严重认知障碍或严重失语的患者。对于痴呆的患者,会高估严重程度。多次卒中留有后遗症,评分时包括以前的后遗症;既往有周围性面瘫,评分时也会包括以前的后遗症。

3. 由于其侧重于评估神经功能缺损,因此无法完全反映患者的整体功能状态。

总之,NIHSS 评分是一种有用的评估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工具,但需要在使用时考虑其局限性。

图片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66605, encodeId=5c7e226660535, content=前往app查看评论内容,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27271, encryptionId=431a12e27159, topicName=NIHSS 评分), TopicDto(id=52369, encryptionId=7a4a5236940, topicName=急性缺血性卒中)],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Sun May 25 16:19:49 CST 2025, time=7小时前, status=0,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中风“急救药”添新证!《柳叶刀》系列三连发,3小时内再灌注,用药效果或更佳

急性缺血性卒中约占卒中 80%,Nerinetide 可干扰 PSD-95。《柳叶刀》及子刊研究显示,3 小时内再灌注患者或可获益,结论待明确,未来需结合神经保护与再灌注治疗。

JAHA:β受体阻滞剂治疗可降低高心率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长期死亡率

对伴有心动过速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继续使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可显著降低长期死亡率。

Radiology:动脉侧支和血管内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伴大面积梗死的效果比较

CT 血管造影(CTA)应用广泛,在全球临床实践中常用,主要用于描绘动脉闭塞部位。此外,CTA 还可用于评估颅内动脉侧支循环的程度,这些侧支循环为受影响血管区域的脑组织供血,并能在更长时间内维持其活性

【综述】基于经颅多普勒超声的脑血流自动调节评估在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应用进展

该文综述了CA的生理机制、监测方法及其在急性缺血性卒中中的应用进展,以期为相关研究和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Lancet Neurology: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窗口内使用Nerinetide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三项随机试验的个体患者数据事后Meta分析

Nerinetide在卒中发作后3小时内接受治疗且未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中显示出显著的临床益处,良好功能结局比例显著高于安慰剂组(56% vs 48%,p=0.017)。

Stroke 徐安定/逯丹/麦鸿成团队在急性缺血性卒中后血脑屏障修复取得新进展

本研究详细阐述了AIS生物标志物CircOGDH在缺血半暗带神经元中通过小细胞外囊泡传递至内皮细胞保护BBB并进入循环的分子机制。

【综述】替奈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研究进展

笔者围绕已完成的随机对照研究以及相关荟萃分析,对替奈普酶的药理特性及其治疗AIS有效性、安全性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以期为临床选择更适宜的AIS诊疗方案提供参考。

【病例报告】舌骨压迫相关颈动脉闭塞致急性缺血性卒中一例

笔者报道1 例舌骨压迫相关颈动脉闭塞致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患者,同时复习相关文献,就其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进行探讨。

综述|组织激肽释放酶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研究进展

本文总结TK在AIS诊断、治疗及预防中的重要作用,为未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论著】应用国产RECO取栓支架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效果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本研究拟探讨在真实世界应用RECO支架行机械取栓治疗颅内血管闭塞所致AIS的有效性及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