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牛奶可能真的会致癌
2025-07-12 国际科学 国际科学 发表于上海
这项发表在《BMC Medicine》上的研究,涵盖了超过51万名中国成年人,历时11年,系统探讨了乳制品摄入与癌症发生的关联。
牛奶,一直以来都是人们餐桌上的营养明星。
它不仅口感醇厚,更富含优质蛋白质和丰富的钙质,能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还能守护中老年骨骼强健。
然而,乳制品与癌症风险之间的关系,长期以来一直是科学界和公众关注的焦点。
近日,一项由英国牛津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和北京大学联合开展的大型前瞻性研究,为这一争议提供了最新的证据。
这项发表在《BMC Medicine》上的研究,涵盖了超过51万名中国成年人,历时11年,系统探讨了乳制品摄入与癌症发生的关联。

研究团队通过详尽的问卷调查,精准记录参与者的乳制品摄入频率,重点关注牛奶的摄入量,并结合两次随访数据,纠正了长期饮食测量中的误差。
此外,研究还依托医院记录和癌症登记系统,确保癌症病例的准确追踪。
通过运用Cox回归模型,调整了吸烟、饮酒、身体质量指数(BMI)等多重混杂因素,研究得以深入揭示乳制品摄入与不同癌症风险的细微联系。
结果颇为引人注目:乳制品摄入量与总体癌症风险呈现出正相关。
在经常食用乳制品的人群中,癌症总体发病风险上升了9%。
其中,肝癌的风险增加了18%,女性乳腺癌风险更是提升了22%。
进一步量化显示,每天额外摄入50克乳制品,整体癌症风险增加7%,肝癌风险提升12%,而女性乳腺癌风险则上升17%。
这提示,乳制品的摄入量与某些癌症风险之间存在剂量依赖性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研究观察到乳制品摄入者的淋巴瘤风险有所升高,但在多重比较校正后,这一关联未达到统计学显著。
这说明,该风险提升可能更多是偶然性结果或受其他因素影响。
同时,研究并未发现乳制品摄入与结直肠癌、前列腺癌等其他常见癌症风险之间存在显著联系。
这与部分西方国家研究结果有所不同,反映出不同人群、饮食习惯和遗传背景对癌症风险的复杂影响。
总结来说,这项大规模的中国队列研究,为我们理解乳制品与癌症风险的关系提供了宝贵的区域性数据。
它提醒我们,在享用牛奶及其他乳制品带来的营养益处时,也应关注摄入量的合理性,特别是对肝癌和乳腺癌高风险人群而言,更需谨慎平衡饮食结构。
与此同时,科学家们也强调,乳制品与癌症风险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未来还需更多深入的生物学研究和临床试验来细化指导。
参考文献:
DOI: 10.1186/s12916-022-02330-3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牛奶#
4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