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r J Pediatr | 极低出生体重儿脐动脉高乳酸血症与乳酸性酸中毒的短期预后影响: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昨天 liangying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ELBW患儿脐动脉高乳酸血症及乳酸性酸中毒显著增加28天死亡率和严重并发症风险。

极低出生体重儿(ELBW,出生体重<1000克)因器官发育不成熟,面临高死亡率和多种并发症风险。脐动脉血气分析(uABG)中高乳酸血症(乳酸>7 mmol/L)及乳酸性酸中毒(pH<7.10且乳酸>7 mmol/L)可能反映围产期缺氧损伤,但其对ELBW患儿短期死亡率、并发症及24月龄神经发育结局的影响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量化这两种代谢异常对ELBW预后的独立及联合作用,为早期风险分层及干预提供依据。

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5-2023年德国Klinikum Kassel医院收治的241例ELBW患儿,根据uABG结果分为三组:对照组(pH≥7.10且乳酸≤7 mmol/L,n=150)、孤立性高乳酸组(pH≥7.10且乳酸>7 mmol/L,n=47)及乳酸性酸中毒组(pH<7.10且乳酸>7 mmol/L,n=26)。通过1:2倾向评分匹配平衡孕周、出生体重、产前激素使用等混杂因素。主要结局包括28天死亡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2期)、中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中度)、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2级)、脑室内出血(IVH≥2级)、败血症及24月龄Bayley婴幼儿发育量表(BSID-III)评分。数据分析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多因素逻辑回归及校正风险比(aHR)。

研究结果​​

1.死亡率与短期并发症​​

· 28天死亡率:孤立性高乳酸组死亡率较对照组增加12.8%(校正后比值比aOR=29.60,95%CI 1.63-537.76,p=0.022),乳酸性酸中毒组死亡率增加32.7%(aOR=27.00,3.18-228.96,p=0.003)。

· NEC≥2期风险:孤立性高乳酸组风险是对照组的10倍(aOR=10.00,1.17-85.59),乳酸性酸中毒组无显著差异(aOR=7.20,0.81-64.17)。

· BPD≥中度:孤立性高乳酸组风险升高2.68倍(1.08-6.65),乳酸性酸中毒组风险3.14倍(0.76-13.00)。

· ROP≥2级:孤立性高乳酸组风险13.77倍(4.12-46.02),乳酸性酸中毒组风险高达29.33倍(3.23-266.23)。

· IVH≥2级:两组风险分别为2.91倍(1.04-8.13)和6.31倍(1.29-30.74)。

· 败血症:孤立性高乳酸组28天内发病率增加61.7%(aHR=16.76,7.97-35.22),乳酸性酸中毒组未达统计学显著(aHR=1.97,0.86-4.54)。

2.神经发育结局​​

· 24月龄BSID-III评分:孤立性高乳酸组(随访率44.7%)与对照组在认知(5.66 vs.7.50,p=0.057)、精细运动(7.90 vs.8.90)及粗大运动(6.76 vs.7.57)领域无显著差异;乳酸性酸中毒组因随访率低(11.1%),结果无统计学意义。

3.乳酸阈值验证​​

· 将乳酸阈值下调至5 mmol/L时,仅败血症风险显著(aHR=2.13,1.85-2.45),其他结局无差异,提示7 mmol/L为高风险临界值。

极低出生体重儿(<1000克)生后28天死亡率的逆Kaplan-Meier生存曲线(1:2病例-对照匹配)

本研究首次证实ELBW患儿脐动脉高乳酸血症及乳酸性酸中毒显著增加28天死亡率和严重并发症风险,其中乳酸性酸中毒对ROP、IVH的影响更为突出。然而,存活至24月龄的患儿神经发育结局与对照组无差异,可能受高随访脱落率(孤立组44.7%,酸中毒组88.9%)及幸存者偏倚影响。结果提示uABG乳酸水平>7 mmol/L可作为围产期缺氧的敏感指标,指导早期干预如加强感染防控、视网膜监测及脑保护策略。研究局限性包括单中心设计、样本量较小及未控制社会经济因素。未来需多中心前瞻性研究优化乳酸阈值,并探索Netrin-1等生物标志物在预后预测中的作用。

原始出处:

Hirsch L, Waitz M, Jenke A. The association of umbilical hyperlactatemia with short- and tong-term outcomes in 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neonates: a matched cohort study. Eur J Pediatr. 2025 May 7;184(6):328. doi: 10.1007/s00431-025-06147-z. PMID: 40332591; PMCID: PMC12058829.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66135, encodeId=398d226613510,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9bb72381320'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乳酸性酸中毒#</a> <a href='/topic/show?id=f6ec12e132c9'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脐动脉高乳酸血症#</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5,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23813, encryptionId=9bb72381320, topicName=乳酸性酸中毒), TopicDto(id=127132, encryptionId=f6ec12e132c9, topicName=脐动脉高乳酸血症)],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Thu May 22 10:03:12 CST 2025, time=昨天,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二甲双胍致乳酸性酸中毒的病例报告

引言二甲双胍是一种治疗2型糖尿病的口服降糖药物,1995年由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上市。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结果提供了很好的证据表明,二甲双胍对于超重患者糖尿病并发症的长期发病率具有有益作用 [1]。双胍类减少丙氨酸、丙酮酸和乳酸的糖异生。在某些情况下乳酸堆积可能会增加[2]。当谨慎使用时,二甲双胍引起乳酸性酸中毒是较为罕见的。乳酸性酸中毒较为罕见,但后果严重,死亡率高达

最近大火的ChatGPT4书写的综述:乳酸性酸中毒

本综述旨在梳理乳酸性酸中毒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护理管理和预后评估等方面的内容,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有益的参考。

临床要点:乳酸性酸中毒

乳酸性酸中毒是由于乳酸和氢离子在体液中聚集造成,并且常常与不良 的临床预后相关。乳酸性酸中毒的影响由其本身的严重程度和临床情况决定。当乳酸酸中毒合并低流量状态时,死亡率增加近三倍,并且乳酸越高,预后越差。尽管高乳酸血症常常是由于组织缺氧造成,但是也可以由其他原因导致。病因的控制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然而,由于对其病理生理学特点以及在此状态下引起细胞功能障碍的因素两方面的研究进展,从而导致了新疗法的

与药物治疗和人类疾病相关的乳酸性酸中毒

乳酸是在生理正常过程中产生的,在疾病状态下是一种常产生的物质。当产量增加与清除率降低并存时,临床病程的严重程度会升级。

乳酸酸中毒:最新进展

乳酸是碳水化合物和非必需氨基酸代谢中最重要的中间体之一。细胞相互作用和新陈代谢的复杂性意味着乳酸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细胞的废物产品,但对另一种细胞来说却是有用的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