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昔妥单抗联合来那度胺治疗R/R DLBCL的真实世界研究

11小时前 聊聊血液 聊聊血液 发表于上海

为了评估坦昔妥单抗联合来那度胺治疗R/R DLBCL的真实世界疗效和安全性,法国学者开展了一项多中心、回顾性、非干预性EarlyMIND研究,近日发表于《Haematologica》。

坦昔妥单抗联合来那度胺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中最常见的类型,R-CHOP(利妥昔单抗联合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和泼尼松)是其一线治疗标准方案,但约40%的患者会出现复发或难治性疾病(R/R),这部分患者预后较差。

坦昔妥单抗(Tafasitamab,一种人源化Fc修饰的细胞毒性CD19靶向单克隆抗体)联合来那度胺在2021年8月获得欧洲批准,用于治疗不适合自体移植的R/R DLBCL患者。该方案也于5月21日在我国获批,用于治疗不适合自体移植的R/R DLBCL患者。

为了评估坦昔妥单抗联合来那度胺治疗R/R DLBCL的真实世界疗效和安全性,法国学者开展了一项多中心、回顾性、非干预性EarlyMIND研究,近日发表于《Haematologica》。

1.jpg

研究方法&结果

研究设计:EarlyMIND是一项多中心、回顾性、非干预性研究,分析了在法国早期获取项目中接受坦昔妥单抗联合来那度胺治疗的复发或难治性DLBCL患者的疗效和治疗模式。研究纳入不适合自体干细胞移植(ASCT)的R/R DLBCL患者,这些患者接受坦昔妥单抗联合来那度胺作为二线、三线或四线治疗。坦昔妥单抗剂量为12 mg/kg,每28天周期的第1天和第15天静脉注射,直至疾病进展或死亡;来那度胺剂量为25 mg,每28天周期的第1天至第21天口服,最多12个周期后停用,之后继续使用坦昔妥单抗单药治疗。

患者特征:共纳入186例患者(二线治疗队列:n=105;三线和四线治疗队列:n=81)。中位年龄为78岁,大多数患者(71.2%)为早期复发,包括60.2%为原发性难治性疾病。

疗效:中位随访时间为8.2个月,最佳客观缓解率(bOR)为46.8%,其中完全缓解(CR)率为29%,部分缓解(PR)率为17.7%;二线治疗(2L)的ORR高于三线和四线治疗(3L + 4L),分别为50.5%和42%。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分别为4.7个月和10个月;在2L中分别为5.4个月和10.6个月,在3L+4L中分别为3.6个月和8.2个月。在实现CR的患者中,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PFS和OS均未达到,表明这些患者可能获得持久缓解。中位达到CR的时间为4个周期,无论治疗线如何。

2.jpg

3.jpg4.jpg5.jpg

亚组分析:根据预后因素、体能状态、原发性难治性、细胞起源和治疗反应进行的亚组分析显示,体能状态(ECOG PS)和原发性难治性状态对治疗结果影响最大。

结论

尽管研究纳入的患者群体较为脆弱,且疾病特征较为高危,但坦昔妥单抗联合来那度胺的疗效令人鼓舞,近三分之一的患者获得持久CR。

这项大型真实世界欧洲回顾性研究结果表明,坦昔妥单抗联合来那度胺对于不适合CAR-T的复发或难治性DLBCL患者是一个有效的治疗选择,尤其是在二线治疗中。

此外,对于在CAR-T细胞疗法后复发的患者,以及不适合化疗的患者,该联合治疗方案也应被考虑。

参考文献

Gabriel Brisou, Jerôme Paillassa, Sophie Bernard, Olivier Tournilhac, Luc-Matthieu Fornecker, Frédéric Maloisel, Lauris Gastaud, Eric Durot, Adrian Tempescul, Thorsten Braun, Vadim Ivanov, Brieuc Cherel, Caroline Serrier, Jeremy Delage, Abderrazak El Yamani, Baptiste Delapierre, Laure Lebras, Elsa Lestang, Camille Villesuzanne, Philippe Agape, Guillaume Escure, Ludovic Fouillet, Christophe Nicol, Gaëlle Olivier, Anthony Levy, Anne-Sophie Le Bris, Ophélie Cassuto, Laura Jacquemelle, Corinne Haioun and Charles Herbaux. Clinical benefit of tafasitamab plus lenalidomide in relapsed or refractory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real-world data from the EarlyMIND study. Haematologica. 2025 May 15. doi: 10.3324/haematol.2024.287141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66252, encodeId=f81d22662522f,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e58d60299c'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DLBCL#</a> <a href='/topic/show?id=6d1912e18776'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坦昔妥单抗#</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4,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6029, encryptionId=e58d60299c, topicName=DLBCL), TopicDto(id=127187, encryptionId=6d1912e18776, topicName=坦昔妥单抗)],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Thu May 22 20:36:25 CST 2025, time=昨天,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Nat Commun】基因分型结合PET监测可预测DLBCL结局

DLBCL 研究对患者样本基因分型与 PET 监测关联,发现特定基因亚型预后差,i/eot - PET 阳性不良,基因分型具附加价值,为疾病监测和临床试验设计提供依据。

他泽司他联合R-CHOP治疗老年初治DLBCL的II期研究结果

法国学者开展了一项II期研究,评估了他泽司他联合R-CHOP治疗老年初治DLBCL的疗效和安全性,近日发表于《EClinicalMedicine》。

中国多中心大样本研究确定结外受累DLBCL的临床和分子特征及生存情况

国内多中心学者开展研究,旨在确定结外受累(ENI)DLBCL的临床和分子特征,并评估患者的实际生存状况、

不同年龄和性别DLBCL的分子特征差异及其预后意义

学者开展一项研究,基于德国DSHNHL/ GLA的临床试验数据,通过分析不同年龄和性别的DLBCL患者的分子特征差异,探讨与治疗反应相关的生物风险因素。

牛挺/向兵教授等使用机器学习分析复合性HL和DLBCL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结局

国内学者利用SEER数据库,使用机器学习开展了一项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旨在全面探讨复合性HL和DLBCL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结局的研究。

张会来/周世勇团队通过单细胞和大量转录组学综合分析发现调节性T细胞特征是DLBCL预后的预测因子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张会来/周世勇教授团队通过整合单细胞和大量转录组数据,建立了Treg相关基因标志物,可预测接受标准免疫化疗的DLBCL患者的预后。

维泊妥珠单抗+苯达莫司汀+利妥珠单抗治疗R/R DLBCL的中国桥接研究

国内学者开展了一项III期POLAROSE桥接研究(NCT04236141),评估了Pola+BR对比BR在中国不适合移植R/R DLBCL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AJH】DLBCL一线治疗完全缓解后,常规随访对于早期检测复发意义有限?

为了调查在预先安排的常规随访对比非常规随访中发现CR后DLBCL复发的比例,丹麦学者开展一项基于人群的大样本研究,评估了DLBCL一线治疗CR后常规随访对于早期检测复发的意义。

Blood | CAR-T治疗后DLBCL治疗新突破:奥尼妥单抗单药疗效显著

该研究旨在评估奥尼妥单抗单药治疗在CAR-T治疗后进展的R/R DLBCL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结果显示奥尼妥单抗单药治疗显示出令人鼓舞的疗效和可管理的安全性。

【BJH】靶向和细胞治疗时代DLBCL患者的生存获得改善:瑞典和丹麦登记处分析

DLBCL 侵袭性强,部分患者预后差。分析瑞典和丹麦登记处患者数据发现,虽诊断年龄增长,但各年龄和风险组生存率持续提升,或与 CAR-T 疗法用于复发 / 难治性患者治疗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