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促排卵辅助药物有哪些?怎么用?一文解析!

6小时前 生殖医学论坛 生殖医学论坛 发表于上海

促排卵前预处理辅助药物包括激素(口服避孕药、雌激素、孕激素、雌孕激素)、二甲双胍、维生素(维生素 D、叶酸等)及改善卵巢微环境药物(抗氧化剂、生长素等),需遵循个体化原则合理使用。

随着不孕症发病率持续上升,辅助生殖技术(ART)成为越来越多家庭的选择。促排卵治疗是ART的核心环节,而预处理作为其前置关键步骤,能够帮助患者调整身体至最佳状态,把后续治疗方案发挥至最佳效果,改善妊娠结局。预处理核心原则为内外兼治、个体化方案、适度为宜。那么,促排卵前常用的预处理辅助药物有哪些?

一、激素

1、口服避孕药

口服避孕药(OC)分为单纯孕激素及复方雌孕激素避孕药,如妈富隆、达英-35。在辅助生育技术中,主要利用雌孕激素对内源性FSH及LH的负反馈抑制作用,改善卵泡发育的同步性。推荐用于卵巢功能性囊肿、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卵巢功能减退、月经紊乱、GnRH-a长方案前的预处理。

2019年欧洲人类生殖和胚胎学学会(ESHRE)控制性卵巢刺激(COS)指南中不推荐OC预处理用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GnRH-ant)方案前,认为其可能对子宫内膜容受性产生负面影响,从而降低妊娠率,因而使用口服避孕药的适应证及使用的时间需要医生根据具体情况、权衡利弊后定夺。

2、雌激素

此类预处理对于月经不规律或黄体期缩短、月经第三天有提前募集卵泡的患者较好。

适应证:月经周期缩短,月经第3天储备卵泡大小不均一,有优势卵泡发育,基础雌激素升高,预计获卵泡数目减少患者。

用法:前一周期黄体期(约为月经周期第21日),口服天然雌激素戊酸雌二醇每天2~4mg,直至月经第2日,月经第3日开始促排卵。

临床结局:临床应用显示黄体期应用雌激素处理可显著增加优质胚胎数、成熟卵子数。但妊娠率和活产率的改善似乎不显著。拮抗剂方案前黄体期雌激素预处理需要更多的促性腺激素(Gn)用量和Gn天数,但获卵数、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则无明显改变。

2019年ESHRE COS指南亦不推荐拮抗剂前使用雌激素预处理。

3、孕激素

此类预处理对于月经不规律或黄体期缩短的患者较好,可以控制来月经的时间,合理安排启动时间。

适应证:月经不规律或黄体期缩短的患者。

用法:一般无排卵周期在月经第15-18天,内膜>6mm时,口服地屈孕酮20mg早晚各一片,共10天;有排卵周期在排卵后口服。若是长方案,用药后5d叠加应用GnRH-a降调节。

临床结局:控制来月经的时间,合理安排启动时间。

4、雌孕激素

雌孕激素序贯处理有助于残留卵泡的功能抑制状态的解除,减低FSH和LH水平,使得衰退卵巢内残留卵泡FSH受体的功能复苏,恢复排卵,保持骨密度,缓解低雌症状。

适应证:卵巢功能减退,月经不规律或黄体期缩短的患者。

用法:一般从月经第1-3天口服天然雌激素戊酸雌二醇,后半周期加地屈孕酮。

临床结局:建立规律的月经周期,有利于周期启动,同时改善低雌激素症状—潮热,多汗,预防心血管和泌尿系统症状。

二、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是胰岛素增敏剂,通过抑制肝糖输出,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发挥降糖、降低胰岛素的作用,同时通过抑制体内17a-羟化酶的活性,降低体内雄激素水平。糖耐量异常和胰岛素抵抗改善后,部分患者可以恢复排卵;二甲双胍可协同增加克罗米芬(CC)敏感性。

胰岛素抵抗是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重要特征之一,PCOS患者减重和使用二甲双胍后再进入IVF临床促排卵助孕治疗,会改善卵巢对促排卵药物的反应性,增加获卵率,同时对卵子质量、子宫内膜容受性等均有益处,可使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风险降低70%~80%

2019年ESHRE COS指南不推荐PCOS人群在拮抗剂方案前或期间常规添加二甲双胍,认为证据质量和结论差异大,但在临床中应用仍较广泛,需大样本数据论证。目前尚无证据表明早孕期服用二甲双胍会增加子代畸形的发病率。

三、维生素

1、维生素D

低维生素D水平容易导致体外受精失败,足够的维生素D水平可使体外受精的成功率提高4倍以上;孕期维生素D缺乏,增加先兆子痫、妊娠期糖尿病发生危险。

维生素D缺乏者精子计数低,精子运动和形态质量下降,提高维生素D水平可改善精子活力和提高质量。

2、其他维生素

维生素A:有助于人体细胞的增殖和生长,并能增强机体抵抗力,骨骼发育也离不开维生素A。

维生素B2:在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的代谢中起重要作用。怀孕期间缺乏维生素B2会导致胎儿骨骼畸形。

维生素C:可以增加铁的吸收率。

维生素E:是生物膜的保护剂,可以提高微粒体上酶蛋白的合成与线粒体氧化磷酸化作用,从而增加子宫肌营养,促进子宫发育,利于卵泡成熟与卵巢的排卵。还有研究发现,在女性促排卵过程中添加维生素E可以增加子宫内膜厚度。同样维生素也能够促进男性精子的生成和活动,增加精子产生的数量。

建议不孕症人群试孕时服用多种维生素,而不是单一补充。

3、叶酸

叶酸是一种水溶性B族维生素,与维生素B12一起共同促进红细胞的成长和成熟,是同型半胱氨酸(HCY)代谢过程中起重要生物学作用的辅酶。主要参与核酸合成和促进氨基酸合成蛋白质,还参与血红蛋白及肾上腺素、胆碱、肌酸等重要化合物的合成。

当体内叶酸缺乏时,红细胞内DNA合成减少,细胞的分裂成熟发生障碍,可能导致HCY代谢过程出现障碍。最直接的后果就是细胞的分裂和增殖受到影响。血液系统表现为血红蛋白合成减少,红细胞不能成熟从而导致巨幼细胞性贫血。 在孕期会影响胎儿大脑和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严重时会造成无脑儿和脊柱裂、唇腭裂等先天畸形,也可因胎盘发育不良而造成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早产和低出生体重等。

四、改善卵巢微环境药物

抗氧化剂:修复卵母细胞线粒体基因表达,改善线粒体功能。

生长素:对于高龄女性,生长素可显著改善FSH、LH 受体表达,从而改善卵泡颗粒细胞的老化状态。

雄激素:提高卵泡对FSH的敏感性,增加芳香化酶活性。

镇静剂:改善焦虑状态,有利于内分泌稳定。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69965, encodeId=27852269965f9, content=前往app查看评论内容,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27080, encryptionId=33fc2e0801e, topicName=促排卵), TopicDto(id=93709, encryptionId=7f0193e09a7, topicName=辅助药物)],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Wed Jun 18 22:55:59 CST 2025, time=3小时前, status=0,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促排卵过程中妊娠3例

患者季某某,女, 31岁,未避孕未孕2年, G0P 0。平素月经不规律, 7/30~90d,需用黄体 酮转经。2016年1月就诊于我院,诊断为多囊卵巢 综合征( PCOS)。2016年6月行子宫输卵管造影 (HSG)提示两侧输卵管通畅;丈夫精液检查无特 殊;既往外院行克罗米芬( CC)+尿促性素(HMG) 促排3个周期未孕。末次月经( LMP): 2016年7月 28日。拟于我院行促排卵助孕。8月

BMJ:促排卵后出生的孩子精神障碍风险高

丹麦学者的一项研究显示,与自然怀孕出生的孩子相比,经过促排卵/宫腔内人工授精后出生的孩子精神障碍发生率略高,经过体外受精/胞浆内单精子注射出生的孩子总体风险更高。相关论文2013年7月5日在线发表于《英国医学杂志》(BMJ)。 该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1995-2003年期间出生在丹麦的儿童,随访到2012年,儿童为8-17岁时。其中33 139个孩子通过辅助生殖技术出生,其他555 828个孩子自

3种促排药用法、用量总结,还有常见问题解答!

本文对促排卵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整理,供大家参考。

促排卵治疗卵巢扭转复位后继续妊娠2例

例1,患者,29岁,因停经29天,促排卵治疗后26天,左下腹痛5+小时于2017年7月3日入院。患者因原发不孕于2017年6月7日行促排卵治疗,6月23日因“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右侧卵巢扭转”于我院妇科行右侧卵巢切除术,7月3日凌晨1点小便后突然出现左下腹部持续性疼痛,呈针刺样,伴恶心,急诊来院。阴道超声探及左侧卵巢增大,直径约9cm,行腹腔穿刺,抽出清亮液体,急诊收入院。

超促排卵策略研究进展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常见妇科内分泌疾病,伴随女性从青春期到绝经前的任何阶段,其发病率约为10%,是导致女性不孕的最常见原因之一。PCOS患者以长期无排卵和高雄激素血症为基本特征,普遍存在胰岛素抵抗, 2型糖尿病、脂代谢异常、心血管疾病、子宫内膜癌及乳腺癌等远期并发症发病率远高于正常人群,严重危害女性健康。   研究显示,PCOS发病率在育龄妇女中为5%~10%,在无排卵性不

超声监测排卵:何时开始?怎么操作?攻略来了!

在促排卵过程中,超声监测必不可少,那么超声是如何监测排卵的?什么征象预示即将排卵?超声在卵巢刺激中有哪些应用?超声下如何引导取卵……本文对这些内容进行了总结,一起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