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叔逵教授谈多治疗方案“联合+”模式如何重塑肝癌治疗格局
昨天 医悦汇 医悦汇 发表于上海
CSCO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秦叔逵教授做客“对话大咖”栏目,探讨局部与全身治疗联合应用、双免疫治疗的作用机制及其优点,以及未来肝癌治疗采用免疫联合方案的大趋势。
编者按:近年来,中国在肝癌治疗领域取得显著进展,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在2025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年度进展研讨会(BOC/BOA)上,【医悦汇】有幸邀请到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创始人之一、CSCO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秦叔逵教授做客“对话大咖”栏目,探讨局部与全身治疗联合应用、双免疫治疗的作用机制及其优点,以及未来肝癌治疗采用免疫联合方案的大趋势。 医悦汇:您作为亚太地区和中国的LeadingPI,积极参与EMERALD-1研究,其最新数据再次亮相于2025年ASCO大会上,请问这项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如何帮助优化中晚期肝癌治疗策略? 秦叔逵教授:在新近召开的的ASCO大会上,EMERALD-1研究协作组公布了更多的细节,尤其是基于“6-and-12评分”评估基线肿瘤负荷分层的亚组分析结果,引起业界关注。 众所周知,对于肝细胞癌,医学界一直高度注重局部治疗。广义的局部治疗涵盖了外科手术切除、肝移植、经肝动脉介入治疗(包括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和肝动脉持续灌注化疗)、局部消融(射频或微波消融)以及精准放射治疗等多种手段。 局部治疗在肝癌治疗和预后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与其他肿瘤不同,尽管肝癌也可以出现肝外转移,包括肝门部淋巴结、腹腔、肺部、骨骼甚至脑部的转移,但是超过90%的肝癌患者最终都是死于肝脏局部病灶的进展。肝脏作为人体的“化工厂”,承担着十分重要的生理功能,肝脏病灶的进展和肝功能衰竭往往是导致肝癌病人死亡的直接原因。因此,在肝癌的综合治疗中,无论是早中期,还是中晚期,在全身治疗的基础上,酌情进行局部治疗都至关重要。 EMERALD-1研究和LEAP-012研究均聚焦于局部治疗TACE与全身治疗的联合应用,即通过TACE联合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药物(靶免治疗),将局部治疗与系统治疗有机结合,从而发挥更好的疗效,同时安全可控。 这两项大型国际重磅研究在中期分析时,均达到了预期的结果,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显著延长。目前,EMERALD-1和LEAP-012研究的中期分析数据已经在国际顶级期刊《柳叶刀》主刊同时发表,这对推动整个肝癌诊疗领域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对中期肝癌的治疗,可以说彻底改变了原来的治疗策略、格局和最终结局。就在不久前,国家药监局已经率先批准了LEAP-012研究中的“可乐组合”(仑伐替尼+帕博利珠单抗)联合TACE治疗肝癌的适应证,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我们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EMERALD-1研究中的度伐利尤单抗+贝伐珠单抗+TACE(D+B+TACE)三联方案,也将获得国家药监局的批准。这两项Ⅲ期研究的成功,为临床治疗带来了新的选择,也为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医悦汇:您在今年的BOC/BOA大会上评述了肝癌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请问双免疫疗法在肝细胞癌治疗中的作用机制是什么?与单药的免疫治疗相比,双免联合治疗的优势体现在哪里? 秦叔逵教授:众所周知,肝脏是机体的一个免疫特惠器官,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它可以通过特殊的细胞(如肝窦内皮细胞),保护自身免受病原微生物等病理因素的不利影响。然而,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这种免疫特惠性可能会导致肝癌的发生、发展,甚至免疫播散,也就是所谓的免疫逃逸。因此,肝癌的免疫微环境非常特殊,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就存在一定的免疫抑制状况,而在病理状态下,这种情况会对治疗产生不利影响。虽然单药免疫治疗(比如已上市的抗PD-1/PD-L1单抗等)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安全,但是不足以克服肝癌的免疫抑制微环境。 因此,我们提倡采用免疫联合治疗策略。目前,免疫治疗联合血管靶向治疗(如抗PD-1/PD-L1单抗联合大分子的贝伐珠单抗、联合小分子的阿帕替尼或安罗替尼)以及免疫联合含奥沙利铂系统化疗的研究已纷纷获得成功,或者正在积极开展。而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治疗,即抗PD-1/PD-L1单抗联合CTLA-4单抗备受关注。 一般来说,CTLA-4单抗主要在抗原呈递的早期阶段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能作用于T细胞表面的CTLA-4受体,对记忆T细胞及长期免疫效应产生辅助作用。因此,它虽然主要在早期阶段发挥主导作用,但在整个免疫过程中都发挥了一定作用。而PD-1/PD-L1单抗,则主要在效应阶段发挥作用,尤其是在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过程中有决定性价值。因此:将这两种药物合理地联合使用时,可以相辅相成,全面提高免疫细胞对肿瘤的杀伤能力。 现如今,国内、外都在积极开展双免相关临床研究。在其他肿瘤(比如恶性黑色素瘤)中,双免疫治疗已经取得了优异的效果,这一策略启迪我们去应用于肝癌治疗。例如,前两年报道的HIMALAYA研究,就将抗PD-L1单抗(度伐利尤单抗)与一次高剂量的CTLA-4单抗(曲美木单抗)联合使用,即特定的STRIDE方案,其中曲美木单抗的剂量较大,300 mg/次。该研究也已经取得了阳性结果,我是该研究的全球科学指导委员会(SC)成员及亚太地区的主要研究者(leading PI)。当时,中国团队在全球研究中入组的样本量相对较少,但是后来我们通过桥接试验进行了补充,并且获得了预期的阳性结果,今年上半年申办方已将所有相关数据提交给国家药监局,等待审查批准。可以说,HIMALAYA研究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都表现出色。 另外,几乎同时开展的CheckMate 9DW研究,将PD-1单抗(纳武利尤单抗)与CTLA-4单抗(伊匹木单抗)联合,即O+Y方案用于肝癌治疗,同样也取得成功,显著提高了客观有效率和生存获益。在中期分析中,受试者的中位总生存期(mOS)就达到了23.7个月。正是基于该研究的优势数据,国家药监局已经批准了O+Y方案在中国上市。 综上所述,双免治疗已为肝癌治疗策略、格局和结局带来了重大突破,显著提高了全面疗效,包括客观有效率(ORR)、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然而,肝癌复杂难治,预后恶劣,未来仅靠双免治疗也仍然不够。目前,我们正在探索双免联合含奥沙利铂的系统化疗和靶向治疗,即“靶免化”三联方案。在这方面,国内民族制药企业积极发力,进步很快。 例如,艾托组合抗体就是由同一株细胞产生的两种单抗,即抗PD-1单抗与抗CTLA-4单抗,有机地组合,尤其是在抗体结构和比例上进行了优化改进,提高疗效,降低毒性。由樊嘉院士和本人牵头组织的随机对照、成组析因设计的全国多中心ll期研究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结果,正在顺利地开展关键性的注册llI期临床试验,值得期待。如今,肝细胞癌的治疗已经进入以免疫为主的新时代,其中双免为基础的联合治疗必将成为主流方案,彻底改变整个临床实践。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前往app查看评论内容
0 0 举报
#肝癌#
8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