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TT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张澄/张猛教授团队揭示STING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

2025-04-27 论道心血管 论道心血管 发表于陕西省

该研究首次明确了一种新的自噬依赖性铁死亡机制,阐明了缺氧或缺血再灌注诱导的STING自噬会导致GPX4降解,为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和干预靶点。

缺血性心脏病是全球主要的致死原因之一。尽管心肌梗死后的再灌注技术已取得显著进展,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因心肌缺血再灌注(MI/R)损伤而面临较高的死亡风险。深入探究MI/R损伤的发生机制,对于制定减轻心肌损伤、提高患者生存率的有效策略而言至关重要。

2025年4月25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张澄/张猛教授团队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杂志上发表了题为“STING aggravates ferroptosis-dependent 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by targeting GPX4 for autophagic degrada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明确了一种新的自噬依赖性铁死亡机制,阐明了缺氧或缺血再灌注诱导的STING自噬会导致GPX4降解,为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和干预靶点。

首先,研究者发现小鼠缺血再灌注(I/R)病变组织中存在严重的DNA损伤和泄漏。进一步病理学分析验证,cGAS和STING在I/R边界区的组织和心肌细胞中均存在显著表达升高现象。体外实验证实,当心肌细胞暴露于缺氧再灌注的病理微环境时,dsDNA-cGAS-STING信号会被激活。为探究cGAS或STING在心肌细胞中的作用,研究者构建了心肌细胞特异性敲除cgas (cgas-CKO)和Sting (Sting-CKO)小鼠模型。功能实验发现,I/R后,cgas-CKO和Sting-CKO小鼠坏死面积减小、心功能改善、纤维化面积降低。这表明cGAS-STING在I/R后的心脏损伤中起破坏作用。

为阐明STING加剧MI/R损伤的具体机制,研究者采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对Sting-CKO及其对照小鼠I/R后的心脏组织进行系统性对比分析,发现STING缺失显著影响自噬溶酶体、氧化应激和铁死亡信号通路,尤其是铁死亡关键因子GPX4。研究者通过串联亲和纯化、分子互作模拟、免疫共沉淀、截短体突变等实验发现,STING与GPX4存在直接的相互作用,STING可能通过促进自噬小体与溶酶体的融合,介导GPX4的自噬性降解,进而引发脂质过氧化和活性氧的积累,从而激活铁死亡,加剧MI/R损伤。

基于已有实验,研究者构建了由cTNT启动子驱动且标记GFP的靶向GPX4的腺相关病毒(AAV-GPX4)。实验发现,过表达GPX4可部分抵消STING激活带来的I/R损伤,改善心功能,同时证实STING通过GPX4发挥作用。

为深入探索基于STING-GPX4信号通路的I/R治疗策略,研究者选用STING抑制剂H-151,评估其是否能够减轻I/R对心脏功能损害。结果证实,H-151具有作为STING相关I/R损伤治疗靶点的潜力。

综上所述,本研究首次揭示了STING在心肌细胞中启动铁死亡并加剧心肌缺血再灌注(MI/R)损伤的机制,提出了MI/R刺激胞质双链DNA积累,激活 cGAS-cGAMP-STING信号通路,激活的STING直接结合GPX4并诱导其自噬性降解,引发氧化应激,最终触发心肌细胞铁死亡的模型。研究首次表明特异性靶向STING或许能减轻I/R诱导的铁死亡和心脏损伤。本研究不仅揭示了GPX4相关细胞死亡的新分子机制,还将STING确定为治疗MI/R损伤的潜在靶点,为探索MI/R损伤的新型干预策略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张澄教授和张猛教授为本文共同通讯作者,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内科王晓宏博士为该论文第一作者;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为第一作者单位。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92-025-02216-9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62477, encodeId=d8dd22624e7b7,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7b80e9367d2'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缺血性心脏病#</a> <a href='/topic/show?id=7f6b168088f'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STING#</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1,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6808, encryptionId=7f6b168088f, topicName=STING), TopicDto(id=79367, encryptionId=7b80e9367d2, topicName=缺血性心脏病)],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Sun Apr 27 13:59:59 CST 2025, time=2025-04-27, status=1, ipAttribution=陕西省)]
    2025-04-27 梅斯管理员 来自陕西省

相关资讯

Eur J Heart Fail:流感疫苗接种与缺血性心脏病和心力衰竭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关系

在这项荟萃分析现有的心血管高危患者随机对照试验中,与安慰剂或未接种流感疫苗相比,流感疫苗接种与心血管事件、心血管死亡和全因死亡发生率降低相关。

Nat Rev Cardiol:非编码 RNA 作为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靶点和生物标志物

尽管成年心脏的复杂性和修复能力有限,但非编码RNA(ncRNA)作为潜在的治疗靶点和个性化生物标志物,在缺血性心脏病和心力衰竭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挑战。

STTT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邹云增主任团队研究发现增强淋巴管新生可以显著改善心梗后心功能

文章阐述了EphrinB2在心梗后心脏淋巴管新生中的关键作用,并探讨了其改善心梗后心脏重构和心功能潜在的分子机制,表明EphrinB2促进心脏淋巴管新生可能成为缺血性心脏病治疗的新靶点。

超10万人大型队列显示,每日饮用牛奶超过这个量,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大增!还增加患癌风险

BMC Medicine:超10万人的大队列研究显示,无论牛奶中的脂肪含量如何,女性每日摄入>300mL的非发酵牛奶均与更高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病风险之间存在着正向的剂量反应关系,但男性没有。

Pharm Biol:清心解瘀颗粒通过调节MK2/TTP通路减轻心肌梗死诱导的炎症反应

探讨清心解瘀颗粒(QXJYG)对小鼠心肌梗死及缺氧诱导的H9C2细胞模型的作用及机制。

Chem Eng J 苏州大学沈振亚/陈维倩团队成功开发免疫抑制纳米囊泡:基于免疫检查点PD-L1的纳米颗粒促进心梗后心功能恢复

该研究旨在深入探索免疫检查点在缺血性心脏病治疗中的潜力,为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开辟新的治疗途径。

JAHA:心理治疗对心力衰竭和缺血性心脏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针对焦虑或抑郁的心理健康治疗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预后有显著影响,包括减少住院、急诊就诊,并在某些情况下提高生存率。

Circ Res:张宏冰/王婧教授团队揭示靶向高尔基膜蛋白1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和机制

“GOLM1 Promotes Atherogenesis by Activating Macrophage EGFR-ERK Signaling Cascade”的研究论文,揭示了GOLM1在动脉粥

Cell Death Dis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李汇华教授团队揭示蛋白酶体PSMB8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新机制

该研究揭示了免疫蛋白酶体Psmb8催化亚基在心肌I/R损伤过程中调节心肌细胞线粒体稳态的新机制,为心脏I/R损伤的防治提供了新靶点和新策略。

J Clin Invest 浙大二院王建安院士/胡新央教授团队揭示FMO2改善缺血后心肌损伤新机制

该研究首次揭示了含黄素单加氧酶2 (FMO2)作为心肌细胞中参与蛋白质氧化折叠的关键调节因子,为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和干预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