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 Sci:浙江大学胡丽丹等团队研究发现F3A3是子宫内膜癌中一种新型的致癌调节因子

昨天 iNature iNature 发表于上海

本文表明,SF3A3在EC组织中频繁过表达,并加速EC进展和顺铂耐药性。从机制上讲,SF3A3至少部分通过调节fos原癌基因AP-1转录因子亚基的AS来调节细胞凋亡并导致耐药性。

异常的选择性剪接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025年7月1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胡丽丹、陈祥军,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李雪共同通讯在Advanced Science 在线发表题为“SF3A3 Drives Tumorigenesis in Endometrial Cancer by Enhancing c-FOS Expression and Represents a Potential Therapeutic Target”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剪接因子3A亚基3(SF3A3)在子宫内膜癌(EC)组织中显著上调,且与不良预后相关。功能上,SF3A3通过促进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以及在体内外增强顺铂耐药性来驱动肿瘤进展。机制上,SF3A3调节fos原癌基因AP-1转录因子亚基(c-FOS,一种与化学耐药相关的致癌基因)的选择性剪接,导致全长c-FOS表达增加约2倍,并激活下游抗凋亡通路。

值得注意的是,通过数据库筛选和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和质谱的生物物理验证,苯乙基异硫氰酸酯(PEITC)已被鉴定为SF3A3的直接抑制剂。 PEITC可降低c-FOS表达并诱导食管癌 (EC) 细胞凋亡。此外,将PEITC封装于水凝胶递送系统中,可显著增强其治疗效果,从而实现控释、降低给药频率并提高临床适用性。SF3A3抑制的治疗潜力已通过患者来源的肿瘤样细胞簇 (PTC) 得到进一步验证,其中PEITC和c-FO抑制剂T-5224在抑制EC方面表现出协同作用。总而言之,我们的研究结果证实SF3A3 是EC中一种新型的致癌调节因子,并凸显了 PEITC(尤其是在其水凝胶制剂中)作为改善 EC 患者临床疗效的一种有前景的治疗策略。

图片

子宫内膜癌 (EC) 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全球负担日益增加。全球每年报告约 32 万例新发病例和 7.6 万例死亡病例。尽管外科手术和化疗策略取得了进展,但仍有相当一部分EC患者会出现复发并对标准治疗产生耐药性,导致临床预后不佳。识别有助于子宫内膜癌(EC)进展和化疗耐药性的新型分子驱动因素对于改进治疗策略和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可变剪接 (AS) 是一个受严格调控的过程,它去除非编码内含子并以不同的组合连接编码外显子,从而极大地扩展了转录组和蛋白质组的多样性。虽然AS对细胞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但其失调与癌症有关,可促进细胞增殖、逃避凋亡和产生治疗耐药性。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AS异常在EC中尤为普遍,其中剪接因子失衡会促进肿瘤发生。例如,CircRAPGEF5和剪接因子3B亚基 1 (SF3B1) 分别通过调控EC中下游基因的AS来促进EC进展。然而,AS在EC发病机制中的具体作用尚不完全清楚,尤其是关于各个剪接因子的致癌功能。

剪接体是由小核 RNA (snRNA) 和相关蛋白组成的多亚基复合物,是AS过程的核心。在其组成部分中,剪接因子3A亚基 3 (SF3A3) 是U2小核核糖核蛋白 (U2 snRNP) 的重要成员,参与剪接体的组装和前 mRNA 识别。SF3A3的失调与多种癌症有关,包括乳腺癌、膀胱癌和肺癌,但其在EC中的作用仍未得到深入研究。鉴于SF3A3在mRNA成熟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它可能通过改变癌症相关基因的剪接方式,在食管癌(EC)中发挥关键的致癌调控因子作用。

本文表明,SF3A3在EC组织中频繁过表达,并加速EC进展和顺铂耐药性。从机制上讲,SF3A3至少部分通过调节fos原癌基因AP-1转录因子亚基(c-FOS)的AS来调节细胞凋亡并导致耐药性。c-FOS是一种参与细胞增殖、耐药性和肿瘤生长的原癌基因。这些发现表明SF3A3是EC新型治疗策略的一个有希望的靶点。此外,我们还评估了苯乙基异硫氰酸酯(PEITC)的治疗效果,PEITC是一种直接抑制SF3A3的小分子。此外,将PEITC封装于水凝胶递送系统中,通过实现缓释、降低给药频率和提高临床可行性,显著增强了其治疗效果。在食管癌患者PTC模型中测定的培养条件和药物浓度支持了其临床转化的潜力。我们的研究结果揭示了SF3A3在食管癌进展和顺铂耐药性中的新作用,并凸显了PEITC(尤其是在水凝胶制剂中)作为改善食管癌患者治疗结果的一种有前景的策略。

图片

图1 SF3A3在EC肿瘤中经常过表达,并且与EC患者的疾病预后不良相关(图源自Advanced Science )

参考消息:

https://advanced.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vs.202504184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74389, encodeId=e74022e4389eb,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942b4516096'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子宫内膜癌#</a> <a href='/topic/show?id=5176128e6535'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F3A3#</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2,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28765, encryptionId=5176128e6535, topicName=F3A3), TopicDto(id=45160, encryptionId=942b4516096, topicName=子宫内膜癌)],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Tue Jul 22 15:24:31 CST 2025, time=昨天,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昨天 梅斯管理员 来自上海

相关资讯

Nature Medicine:改写抗癌史:免疫联合疗法为晚期子宫内膜癌治疗开启新纪元

《Nature Medicine》研究显示,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用于晚期或复发性子宫内膜癌,显著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不受多种因素影响且安全性可控,有望成新标准疗法。

“绘”解读 真报告丨子宫内膜癌检出POLE+TP53共突变,分子分型评估里有学问!

精准诊断对子宫内膜癌患者意义重大,通过对一例 61 岁子宫内膜样癌患者检测 118 基因,结合指南、共识及文献,确定其为 POLE 超突变型,明确基因检测与病理报告在分子分型中的协同作用。

Nat Commun:中南大学袁凯团队研究报告FBXO31介导的OGT泛素化维持O-GlcNAc酰化稳态以抑制子宫内膜恶性肿瘤

研究报告了一个包含219个肿瘤的中国队列,O-GlcNAc水平与EC的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并在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中验证。

林奇综合征合并子宫内膜癌或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患者,是否适合保留生育管理?当心TP53突变!

本研究的目的是为林奇综合征(LS)合并早期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EC)或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EIN)患者的保留生育功能治疗提供证据。

论文解读 | Jianliu Wang教授团队揭示细胞牵引力通过SLC8A诱导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影响子宫内膜癌转移

该研究揭示了细胞牵引力在子宫内膜癌进展中的作用,并确定了SLC8A1作为治疗子宫内膜癌的潜在靶点。

子宫内膜癌混合性癌大队列:分子分型预测复发实力碾压形态学,HER2靶药迎契机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评估临床诊断为MEC队列的分子分类,并探讨异质性组织学表现对分子分类实施的影响。我们假设,除了传统的组织病理学评估,分子特征分析能够改善风险分层。

所有MMRd型子宫内膜癌都一样吗?细分发现MLH1高甲基化与更具侵袭性和预后较差相关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IHC和MLH1启动子甲基化分析,探究MMRd型EC亚型在病理侵袭性和预后方面的潜在差异。

病理干货 | 2023年FIGO子宫内膜癌分期系统:解锁肿瘤密码,能否重塑诊疗未来?

2023 年 FIGO 子宫内膜癌分期系统整合分子特征(如 POLE、p53 突变),细化早期 LVSI 程度、组织学亚型,区分晚期卵巢转移及淋巴结微转移,提升预后预测准确性与治疗指导价值。

绘真约大咖 | 秦瑞教授:子宫内膜癌患者不应仅局限于分子分型,NGS多基因检测有必要!

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EC分子分型已提出 10 余年,国内专家学者也越来越重视EC的分子分型,但其临床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