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起效,12周瘙痒、水肿等症状显著改善!新药有望为严重荨麻疹患者带来新选择

2025-05-27 医学新视点 医学新视点 发表于上海

该研究表明,rilzabrutinib可能适用于治疗对H1抗组胺药物无效的CSU患者。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皮肤病,其特征为在无明显外部诱因的情况下,患者出现瘙痒性风团和/或血管性水肿,且持续时间超过6周。

目前,CSU的一线治疗药物为第二代H1抗组胺药物,但约有50%的患者在接受标准剂量的治疗后,无法获得满意的效果。抗IgE单克隆抗体已成为对H1抗组胺药物无应答CSU患者的既定治疗方案,然而,许多患者对该疗法的应答不充分。近年来,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被认为是治疗CSU的潜在靶点。BTK是一种非受体酪氨酸激酶,在多种免疫细胞(包括肥大细胞和B细胞)中表达,并在多种免疫介导的疾病进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Rilzabrutinib是一种新型口服BTK抑制剂,它通过可逆共价结合机制,提高了靶向特异性。近期,JAMA Dermatology发表了2期RILECSU临床试验的成果,结果显示,在中重度、难治性CSU患者中,与安慰剂相比,接受1200 mg/d rilzabrutinib治疗12周后,瘙痒、风团和血管性水肿等症状得到显著改善,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一提的是,接受1200 mg/d rilzabrutinib治疗的患者在第1周就已显示出症状改善。

此外,论文指出,该药物还能降低与疾病活动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水平,如可溶性Mas相关G蛋白偶联受体X2(sMRGPRX2)和白细胞介素-31(IL-31),为CSU的精准治疗提供了潜在依据。未来仍需进一步验证其长期疗效和安全性,并探索其在难治性CSU亚型中的治疗潜力。

图片

截图来源:JAMA Dermatology

RILECSU是一项为期52周的序贯2期随机临床试验,于2021年11月24日至2024年4月23日,在12个国家的51个医学中心开展,纳入了年龄在18-80岁(平均年龄为44.1岁)的160例中重度CUS患者,这些患者在随机分组前7天内每周荨麻疹活动评分(UAS7:0-42分,若周评分小于7分,提示疾病控制;若周评分大于28分,则提示病情加重)≥16分、每周瘙痒严重程度评分(ISS7,分值越高越严重)≥8分,其中70.0%为女性。入组患者在筛选前确诊CS至少3个月,且接受第二代H1抗组胺药物治疗后仍存在相关症状,至少连续6周出现瘙痒和风团;未接受过抗IgE单抗奥马珠单抗治疗或使用奥马珠单抗后未完全应答(每4周注射一次300 mg奥马珠单抗,持续治疗至少3个月,但CSU症状仍未得到充分控制)。所有入组患者作为意向治疗(ITT)人群,其中143例未接受过奥马珠单抗治疗的患者作为主要分析人群。

该研究包括为期12周的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剂量范围阶段,以及随后为期40周的开放标签扩展阶段,本次分析旨在评估rilzabrutinib在12周内治疗CSU患者的疗效及风险特征。入组患者被按照1:1:1:1的比例随机分配到不同剂量的rilzabrutinib组:400 mg,每晚一次(400 mg/d);400 mg,每天两次(800 mg/d);400 mg,每天3次(1200 mg/d)或安慰剂组,共治疗12周(主要疗效评估期)。所有完成12周双盲期的患者(无论原随机分组如何)均转为接受1200 mg/d rilzabrutinib治疗。所有患者继续使用已获批的标准长效H1抗组胺药物(允许剂量上调至4倍推荐剂量)。

在160例患者中,有142例患者完成了双盲期。分析结果显示,在主要分析人群中,接受1200 mg/d rilzabrutinib治疗的患者达到了预设的主要终点,改善了CSU的主要疾病指标。具体而言:

  • 第12周时,1200 mg/d rilzabrutinib组ISS7评分相比基线的降幅,显著大于安慰剂组(-9.21 vs -5.77),变化的差值为-3.44(95% CI: -6.25 ~ -0.62,P=0.02)。

  • 第12周时,1200 mg/d rilzabrutinib组UAS7评分相比基线的降幅,显著大于安慰剂组(-16.89 vs -10.14),变化的差值为-6.75(95% CI: -12.23 ~ -1.26,P=0.02)。

  • 在ITT人群中也观察到了类似的结果。

此外,研究还观察到1200 mg/d rilzabrutinib组多个次要指标的改善。具体来看:

  • 第12周时,1200 mg/d rilzabrutinib组每周荨麻疹严重程度评分(HSS7)相比基线的降幅,显著大于安慰剂组,变化的差值为-3.14分;

  • 第12周时,与安慰剂相比,1200 mg/d rilzabrutinib组的疾病控制率(34.3% vs 11.1%),和完全缓解率(20.0% vs 11.1%)均更高。

值得注意的是,1200 mg/d rilzabrutinib组ISS7评分、UAS7评分、HSS7评分和每周血管性水肿活动度评分(AAS7)评分的改善早在第1周就已经显现。

此外,与安慰剂相比,CSU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水平,包括sMRGPRX2、IL-31、IgG型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等,在第12周时均有所降低。

从安全性来看,rilzabrutinib显示出良好的风险-获益特征,未发现剂量依赖性不良事件,且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所有剂量组的大多数不良事件都是轻度或中度的。与安慰剂相比,rilzabrutinib组的感染率并没有增加,发生的主要不良事件包括腹泻、恶心和头痛。

总之,该研究表明,rilzabrutinib可能适用于治疗对H1抗组胺药物无效的CSU患者。文章指出,该试验的12周双盲治疗阶段完成后,紧随其后的40周开放标签扩展阶段或为评估rilzabrutinib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提供更为详尽的数据支持。

参考资料

[1] Giménez-Arnau A, Ferrucci S, Ben-Shoshan M, et al. Rilzabrutinib in Antihistamine-Refractory Chronic Spontaneous Urticaria: The RILECSU Phase 2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Dermatol. Published online April 23, 2025. doi:10.1001/jamadermatol.2025.0733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66865, encodeId=82142266865ce,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f263536e74f'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慢性自发性荨麻疹#</a> <a href='/topic/show?id=4f1712e323d6'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Rilzabrutinib#</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6,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27323, encryptionId=4f1712e323d6, topicName=Rilzabrutinib), TopicDto(id=53677, encryptionId=f263536e74f, topicName=慢性自发性荨麻疹)],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Tue May 27 13:44:33 CST 2025, time=2025-05-27,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难治性荨麻疹新“克星”!《柳叶刀》:治疗4周起效,12周症状显著改善!

分析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组相比,中重度、临床难治性CSU患者接受ligelizumab治疗12周后,荨麻疹相关症状发生显著改善。

Front Immunol :新冠肺炎对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的影响竟然有性别差异?

新冠肺炎大流行给全球卫生保健系统带来了持续的挑战。我们的研究表明,正在进行的新冠肺炎大流行对CSU和银屑病患者有重大影响,这种影响在不同的疾病人群中可能会有所不同。

赛诺菲、再生元的Dupixent在慢性自发性荨麻疹中取得积极成果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也称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定义为一周内大多数时间存在荨麻疹并且这种情况持续6周或以上。大约40%的患者伴发血管性水肿。

诺华的ligelizumab在自发性荨麻疹研究中未能击败Xolair

顶线结果显示,虽然高亲和力单克隆抗 IgE 抗体 ligelizumab 在第 12 周取得了优于安慰剂的效果,但与 Xolair 相比却不明显。

Ann Dermatol | Omalizumab治疗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有效性预测:基于韩国人群的临床和实验室生物标志物研究

本研究旨在确定预测韩国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患者Omalizumab反应的临床参数。

NEJM:仅需1周,有效缓解瘙痒和荨麻疹症状,效果维持半年,约30%患者症状完全消失!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治疗存未控问题,瑞米布替尼是在研 BTK 抑制剂。3 期试验表明其用于抗组胺药治疗未控患者起效快,24 周半数症状控制,安全可控,国内上市申请已受理。

Am J Transl Res:针刺配合针刺拔罐有效治疗慢性自发性荨麻疹

探讨针刺配合针刺拔罐治疗对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患者Th1/Th2细胞因子平衡的影响。

瘙痒难忍、皮肤肿胀……这个年龄段高发!JAMA:关注荨麻疹的4大类“克星”

本文综述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症状、诊断及治疗进展,包括 “7C” 诊断原则及四大治疗策略,强调避免过度检查,为临床提供参考。

Clin Transl Allergy:单一问题 vs. 综合问卷?慢性荨麻疹和复发性血管性水肿的PROMs评估

患者报告的预后指标(PROMs)有助于评估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和复发性血管性水肿(RA)的疾病控制和生活质量(QoL)。本研究旨在利用疾病特异性PROMs评估两个不同概念:疾病控制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