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JM】施均教授团队报道CD19 CAR-T治疗失败的AIHA在BCMA双特异T细胞衔接器治疗后效果良好

2025-06-14 聊聊血液 聊聊血液 发表于上海

该文章首次报道了2例在CD19 CAR-T细胞治疗后再次复发的多药难治性AIHA患者,给予BCMA双特异T细胞衔接器挽救治疗获得良好疗效。

AIHA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 AIHA)是由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产生自身抗体、红细胞破坏加速(溶血)超过骨髓代偿时发生的贫血,是临床最常见的获得性溶血性疾病之一。既往的治疗方案特异性不强,治疗效果欠佳,副作用较高。CAR-T细胞疗法除了在多种血液肿瘤中疗效良好,在AIHA方面也获得很好的结果。研究显示,11例多种药物治疗无效的难治性AIHA患者接受CD19 CAR-T细胞治疗后均获得完全缓解,且CAR-T相关的不良反应轻,患者耐受性好。但如同CAR-T治疗血液肿瘤一样,CD19 CAR-T治疗失败的AIHA患者同样面临后续治疗选择的困境。长期存活的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可能在难治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中起关键作用,靶向这些细胞可能实现快速且持续的缓解。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近日发表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施均教授团队的一篇文章,首次报道了2例在CD19 CAR-T细胞治疗后再次复发的多药难治性AIHA患者,给予BCMA双特异T细胞衔接器挽救治疗获得良好疗效。

1.jpg

病例描述

患者1:10岁女孩,患有Evans综合征9年,对多种免疫抑制治疗有反应,但仍存在复发性溶血性贫血。CD19 CAR-T细胞治疗后14天内迅速缓解,药物缓解期持续6.8个月后复发。再次接受CD19 CAR-T细胞治疗无效。

患者2:22岁女性,患有溶血性贫血12年,对三种不同免疫抑制剂和脾切除术无反应。CD19 CAR-T细胞治疗后10天缓解,但在药物缓解期持续8.1个月后复发。

3.jpg

BCMA T细胞衔接器治疗

治疗方案及疗效:使用CM336(一种新型双特异性抗体,靶向CD3和BCMA)治疗两名患者。2例患者均在治疗后迅速改善,分别在第13天(患者1)和第19天(患者2)出现部分缓解,血红蛋白水平分别在第17天和第21天恢复正常。溶血标志物(包括网织红细胞计数、乳酸脱氢酶和间接胆红素水平)显著降低,并在6个月随访时持续改善。

不良事件:患者1出现1级皮肤硬结。两名患者均出现低丙种球蛋白血症。CM336诱导的T细胞接合导致急性期反应,C反应蛋白水平在第3至第7天之间短暂升高。

细胞水平变化:治疗后外周血B细胞和游离轻链在第2周迅速耗竭。骨髓浆细胞和B细胞在第12周显著清除。

2.jpg

总结

BCMA靶向T细胞衔接器治疗:为CD19 CAR-T细胞治疗后复发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显示出快速且持久的疗效。

治疗效果显著:两名患者均在短时间内实现部分缓解,血红蛋白水平恢复正常,溶血标志物显著降低。

不良事件可控:主要为皮肤硬结和低丙种球蛋白血症,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

细胞水平变化:治疗后外周血B细胞和游离轻链迅速耗竭,骨髓浆细胞和B细胞显著清除。

参考文献

Zhang L, Gao Z, Pan H, Li R, Fang L, Li W, Zhao J, Yu X, Kuang Z, Nie N, Li J, Huang J, Zhao X, Ge M, Zheng Y, Luo Y, Shi J. BCMA-Targeted T-Cell Engager for 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 after CD19 CAR T-Cell Therapy. N Engl J Med. 2025 Jun 12;392(22):2282-2284. doi: 10.1056/NEJMc2502297. PMID: 40499177.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69412, encodeId=a08a22694123b, content=前往app查看评论内容,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4069, encryptionId=edba4069ec, topicName=CAR-T治疗), TopicDto(id=86335, encryptionId=214a86335a2, topicName=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Sun Jun 15 00:40:39 CST 2025, time=昨天, status=0,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J HEMATOL ONCOL:CAR-T治疗后患者第二原发恶性肿瘤的发生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接受CAR-T治疗的R/R淋巴瘤和MM患者中,SPMs的发生率为8.5%,皮肤癌和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高发生率表明,CAR-T治疗后的患者需要特别关注这些类型的恶性肿瘤。

BCMA CAR-T治疗CNS受累MM安全但PFS较短,需要额外治疗

该研究表明,在CNS受累MM患者中进行CAR-T治疗安全可行,在高危患者中进行CAR-T治疗前CNS筛查是有必要的,以便在桥接期间进行CNS治疗。

【JITC】王亮/周红升教授首次系统分析双抗治疗后的第二原发肿瘤

研究分析 FAERS 数据,揭示 BsAbs 治疗后 SPM 的风险,包括发生率、关联肿瘤类型等,与 CAR-T 治疗对比,强调需关注及管理此风险。

Nat Med:非霍奇金淋巴瘤CAR-T治疗反应预测新工具

研究构建了InflaMix定量模型,基于14项实验室指标(包括炎症标志物和器官功能指标),能够准确识别出与CAR-T治疗失败高风险相关的炎症特征,为NHL患者的治疗决策提供了新的依据。

Blood | CAR-T治疗后DLBCL治疗新突破:奥尼妥单抗单药疗效显著

该研究旨在评估奥尼妥单抗单药治疗在CAR-T治疗后进展的R/R DLBCL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结果显示奥尼妥单抗单药治疗显示出令人鼓舞的疗效和可管理的安全性。

【BCJ】CD19 CAR-T治疗双打击/双表达淋巴瘤的真实世界多中心研究

为了评估CD19 CAR-T治疗双打击/双表达淋巴瘤的疗效以及CRA-T后复发的结局,学者开展了一项多中心真实世界研究。

【Advanced Science】综述:多组学×可视化×AI,多维解析CAR-T治疗的微观与宏观世界

文章强调了多维组学在CAR-T疗法中的整合的最新进展,并探讨了可视化技术和AI应用的前沿发展。多组学、可视化工具和AI的全面融合有望为CAR-T细胞疗法的调控机制提供变革性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