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风险显著降低40%!双特异性抗体为肺癌治疗提供新选择 | 2025 ASCO速递
2025-06-06 医学新视点 医学新视点 发表于上海
本研究表明,tarlatamab在复发性SCLC的二线治疗中带来了更好生存获益,且安全性可控。有望为这部分患者的治疗提供新选择。
小细胞肺癌复发后治疗选择有限。Tarlatamab是双特异性T细胞衔接器(BiTE),代表一类具有显著抗肿瘤效应的双特异性抗体,能够靶向性激活自身T细胞杀伤肿瘤细胞。既往研究显示,对于既往接受过治疗的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tarlatamab展示出具有希望的抗肿瘤活性。但尚不明确在初始铂类化疗期间或化疗后疾病进展的SCLC患者中,tarlatamab的抗肿瘤效果如何?
2025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2025 ASCO)上,Ph3 DeLLphi-304的初步分析结果发表,表明在铂类化疗期间或化疗后疾病进展的SCLC患者中,相比于单纯化疗,tarlatamab作为二线治疗方案,可显著提高中位总生存期(OS,13.6个月 vs. 8.3个月),死亡风险降低40%,并同时改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4.2个月 vs. 3.2个月),安全性可控。这一结果为复发性SCLC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该研究入选了本届ASCO的最新科学进展(Late Breaking Abstracts,LBA),结果同步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
截图来源:ASCO
Ph3 DeLLphi-304试验在全球多个国家开展,研究人员将铂类化疗期间或化疗后疾病进展的509例SCL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254例接受tarlatamab治疗,255例接受化疗(托泊替康、芦比替定或amrubicin)。主要终点为OS,关键次要终点包括PFS和患者报告的结局改善情况。
截至2025年1月29日,tarlatamab组和化疗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11.2个月和11.7个月。tarlatamab组生存获益更显著,中位OS达13.6个月,而化疗组仅8.3个月,tarlatamab组死亡风险显著降低40%(HR=0.60,95%CI:0.47~0.77,P<0.001);tarlatamab组的中位PFS也显著长于化疗组(4.2个月 vs. 3.2个月),tarlatamab组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显著降低28%(HR=0.72,95%CI:0.59~0.88,P<0.001)。
tarlatamab组患者报告的癌症相关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改善优于化疗组,具体而言:
-
欧洲癌症治疗研究组织(EORTC)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分为功能评分和症状评分,其中症状评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症状越严重)评分显示,tarlatamab组和化疗组治疗第18周时,呼吸困难评分较基线分别降低1.94分和增加7.20分(P<0.001);
-
基于EORTC肺癌患者生命质量量表(QLQ-LC13,症状评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症状越严重)评分,治疗18周时,tarlatamab组咳嗽和胸痛症状显著改善的患者比例分别为16%(41例)和9%(22例),高于化疗组的9%(23例)和4%(9例)。
安全性方面,相比于化疗组,tarlatamab组3级及以上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27% vs. 62%),因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停药率也更低(3% vs. 6%)。化疗组常见3级及以上治疗相关不良事件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淋巴细胞减少症,而tarlatamab组主要为低级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且整体可控。
本研究表明,tarlatamab在复发性SCLC的二线治疗中带来了更好生存获益,且安全性可控。有望为这部分患者的治疗提供新选择。
参考资料
[1]Giannis Mountzios, Longhua Sun, Byoung Chul Cho, et al. Tarlatamab in Small-Cell Lung Cancer after Platinum-Based Chemotherapy.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 https://doi.org/10.1056/NEJMoa2502099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小细胞肺癌# #2025 ASCO#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