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ife:四川大学李静研究发现肠道菌群通过上调过量棕榈酸的吸收来促进 2 型糖尿病

12小时前 iNature iNature 发表于上海

本研究确定了八只自发性T2DM恒河猴,并利用多组学测序技术开展了一项全面的研究,探讨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尽管肠道菌群和脂质代谢产物已被证实与2型糖尿病(T2DM)密切相关,但肠道菌群、脂质代谢产物和宿主在T2DM发展中的相互作用仍不清楚。鉴于恒河猴会自发发展T2DM,它们可能是研究这些关系的最佳动物模型。

2025年7月21日,四川大学李静唯一通讯在eLife在线发表题为“Multi-omics investigation of spontaneous T2DM macaque reveals gut microbiota promote T2DM by up-regulating the absorption of excess palmitic acid”的研究论文。本研究确定了八只自发性T2DM恒河猴,并利用多组学测序技术开展了一项全面的研究,探讨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该研究通过16S rRNA、宏基因组、代谢组和转录组分析的结果发现,T2DM恒河猴存在肠道菌群失衡、色氨酸代谢和脂肪酸β氧化障碍、长链脂肪酸(LCFA)积累和炎症。我们验证了T2DM恒河猴体内棕榈酸(PA)的积累和炎症的激活。值得注意的是,移植自发性T2DM恒河猴粪便菌群并饲喂高PA饮食的小鼠在120天内发展为糖尿病前期。确定肠道菌群介导回肠中过量PA的吸收,导致PA在血清中蓄积,进而引发小鼠2型糖尿病。具体而言,该研究证实了特定的菌群组成可能参与了这一过程。这项研究为菌群与代谢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见解,并证实了肠道菌群对2型糖尿病发展的致病作用。

图片

糖尿病被认为是一种难治性疾病,造成巨大的社会经济负担。2 型糖尿病 (T2DM) 是糖尿病的主要类型,其特征是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这种慢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复杂,遗传和环境因素(如糖和脂质摄入、肠道菌群、许多代谢物,甚至空气污染物)都导致了其患病率的增加。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菌群通过多种途径与 2 型糖尿病的发展相关。肠道菌群可以影响肠上皮屏障的完整性,介导胰岛素抵抗,并调节线粒体的功能。它们可以调节局部或全身的免疫和炎症,这也有助于 2 型糖尿病的发展。此外,多种肠道微生物代谢物,如短链脂肪酸、胆汁酸和色氨酸衍生的代谢物,已被报道与 2 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然而,肠道菌群及其宿主与2型糖尿病(T2DM)之间的相互作用尚未完全明确。在病理条件下,宿主的失调可导致肠道菌群组成的变化。反过来,菌群在2型糖尿病的发展中起着调控作用。尽管在2型糖尿病的背景下,宿主与菌群之间的相互作用复杂,但一些研究表明,针对肠道菌群的抗糖尿病干预措施,例如粪便菌群移植(FMT),可以作为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

同时,脂质代谢功能障碍通过在人类和动物模型中诱导脂毒性导致 2 型糖尿病的发展。长链脂肪酸 (LCFA) 是动物脂肪和植物油中天然存在的主要脂质成分,也是脂肪的主要代谢产物。据报道,棕榈酸 (PA,C16:0)、棕榈油酸 (C16:1N7) 和油酸 (C18:1N9) 等 LCFA 与 2 型糖尿病密切相关。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频繁摄入 LCFA 会导致肥胖和 2 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因为其中含有高 PA。PA 是一种饱和脂肪酸,其血清中的升高是 2 型糖尿病发展的重要促成因素。PA 介导 2 型糖尿病的机制包括增加二酰甘油和神经酰胺的合成、线粒体和内质网应激以及激活促炎途径。然而,肠道菌群是否参与PA介导的2型糖尿病以及肠道菌群与LCFA代谢物在2型糖尿病发展中的相互作用仍不清楚。

非人灵长类动物(如恒河猴)自发性T2DM与人类T2DM高度相似,如早期胰岛素抵抗和后期糖耐量异常,且T2DM发展遵循相同的胰岛病理改变和并发症。事实上,T2DM恒河猴在受控的实验条件下避免了药物干扰和环境异质性,并且与人类共享关键病理特征,例如胰岛淀粉样变性,而小鼠模型中不存在这种特征,这表明T2DM恒河猴是模拟人类T2DM及其并发症的最佳动物模型。然而,先前的研究表明,即使给予个体高脂和高糖饮食,圈养种群中自然发生的T2DM恒河猴也很罕见。用高脂膳食乳剂鼻饲恒河猴12个月后,恒河猴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并未出现显着升高。高脂肪对 2 型糖尿病发展的影响存在争议,值得进一步研究以更好地了解这种复杂的疾病。

本研究从一大群恒河猴中鉴定出自发性2型糖尿病(T2DM)的个体(以下简称自发性T2DM恒河猴)。这些自发性T2DM恒河猴从未接受过抗糖尿病药物治疗,因此为T2DM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模型。基于该恒河猴模型,我们利用多组学技术探究肠道菌群、宿主基因表达和粪便代谢物与T2DM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肠道菌群和长链脂肪酸(LCFA)代谢物在T2DM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验证了T2DM恒河猴血浆PA含量升高和炎症激活。此外,我们还通过将T2DM恒河猴的粪便菌群移植到小鼠体内,并结合高PA饮食,成功诱导小鼠进入糖尿病前期。该研究还揭示了通过调节过量 PA 的吸收来促进 2 型糖尿病发展的肠道菌群的具体结构,这为肠道菌群对 2 型糖尿病发病机制的因果作用提供了关键证据。

图片

图1 自发性 2 型糖尿病恒河猴肠道菌群的变化(图源自eLife)

参考消息:

https://elifesciences.org/reviewed-preprints/104355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75273, encodeId=6e1a22e527324,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d20f1090c2'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2型糖尿病#</a> <a href='/topic/show?id=adab626131f'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棕榈酸#</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9,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090, encryptionId=d20f1090c2, topicName=2型糖尿病), TopicDto(id=62613, encryptionId=adab626131f, topicName=棕榈酸)],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Tue Jul 29 10:56:47 CST 2025, time=11小时前,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11小时前 梅斯管理员 来自上海

相关资讯

BMJ:李小英/李晓牧/张惠杰团队揭示达格列净联合热量限制促进2型糖尿病缓解,一项中国多中心、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

本研究通过严谨的随机、双盲设计,证实了达格列净联合常规热量限制能显著提升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缓解率(44% vs 28%),且安全性良好。

CGP政策简报 | 基层医疗卫生体系改善2型糖尿病管理服务质量的干预推荐

本政策简报对现有高质量系统评价进行再评价整合,归类已实施干预、基于当前最高质量证据展示干预的效果、并推荐可借鉴的基层糖尿病管理质量改进措施。

World Journal of Pediatrics: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隐匿的 “冰山” 正在崛起

本文系统揭示了全球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疾病负担及其未诊断的严峻现状,提醒临床及公共卫生领域高度重视这一逐渐增长的群体。

Diabetes Care:SGLT2抑制剂对MODY3与2型糖尿病患者尿糖排泄影响相当

本研究基于随机、双盲、交叉设计及精确的高血糖钳夹技术,解决了HNF1A-MODY患者SGLT2表达下降对SGLT2抑制剂疗效影响的临床疑问。

Diabetes Care:米非司酮为难控2型糖尿病患者带来曙光,显著改善血糖与代谢

该研究突破传统单纯降糖药物治疗模式,为难控糖尿病患者提供了基于病因的靶向治疗策略,强调了对高皮质醇血症的筛查和诊断重要性。

每周5份黑巧克力,2型糖尿病风险降 21%!BMJ证实:牛奶巧克力无此效,还可能致体重增加

这项研究以其庞大的样本人群、长时间随访以及精细区分巧克力种类,为大家解开了巧克力与2型糖尿病之间复杂关系的迷雾。

震撼突破!上海中医药大学发布:当归六黄汤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减轻炎症反应!

本研究深入探讨了当归六黄汤(Danggui Liuhuang Decoction,简称DGLHD)在改善2型糖尿病相关血管内皮功能障碍(T2DM-VED)方面的潜在疗效及其作用机制。

【今日分享】2025 ACLM临床实践指南:生活方式干预用于成人2型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治疗和缓解

本文主要针对生活方式干预用于成人2型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治疗和缓解提供指导建议。

World J Pediatr:1990-2021年全球10-24岁青少年及青年2型糖尿病负担趋势分析

本研究利用最新GBD 2021数据,全面系统呈现了全球10-24岁青少年及年轻人2型糖尿病负担的三十年动态趋势,明确指出该群体中的疾病负担持续加重,且在区域、性别和年龄层面呈现显著差异。

减脂26%,保留瘦体重!《柳叶刀》子刊:三重机制新药带来减重新选择

一项研究进一步表明其对2型糖尿病患者身体成分的积极影响,retatrutide 8 mg剂量减脂效果达26%,减重中瘦体重流失比例与其他减肥药物相似,这意味着快速减重不会导致更多肌肉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