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in:唐氏综合征患者阿尔茨海默病进展中内侧颞叶结构的顺序性变化
2025-04-20 xiongjy MedSci原创
唐氏综合征患者的内侧颞叶结构体积和皮质厚度随阿尔茨海默病进展呈非线性减少,内嗅皮层和后海马最早出现变化。后海马体积与脑脊液生物标志物显著相关,多变量模型对症状性患者的预测准确率达96.38%。
阿尔茨海默病(AD)的神经病理变化通常最早出现在内侧颞叶(MTL)结构,这些区域的体积变化被认为是AD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唐氏综合征(DS)患者由于21号染色体的三体性,几乎都会发展出AD病理,这为研究AD早期结构变化提供了独特机会。本研究旨在描述DS患者MTL结构在AD进展中的顺序性变化,探索其与AD流体生物标志物的关联,并评估这些区域体积和皮质厚度在区分DS患者AD临床分期中的效用。研究纳入了138名健康对照和259名DS成人,通过T1加权MRI自动分割MTL区域,并结合临床评估和脑脊液(CSF)生物标志物分析,揭示了MTL结构在DS患者AD进展中的动态变化。
研究采用横断面设计,参与者接受了全面的神经心理学评估和MRI扫描。MTL分区(如海马前后部、内嗅皮层、旁海马皮层等)的体积和皮质厚度通过ASHS-T1软件自动分割,并通过W-score标准化以消除年龄、性别和颅内体积的混杂效应。统计方法包括方差分析、局部回归模型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以评估MTL结构与AD临床分期、症状起始预估时间(EYO)及CSF生物标志物的关联。此外,研究还通过多变量模型优化了MTL结构和CSF生物标志物在区分无症状和症状性DS患者中的预测性能。
图1:阿尔茨海默病连续谱中内侧颞叶结构的区域体积/皮质厚度
结果显示,随着AD临床分期的进展,DS患者的MTL体积和皮质厚度呈现渐进性减少,尤其在痴呆阶段(dDS)所有子区域均显著萎缩。无症状(aDS)和前驱期(pDS)组在前海马和后海马区域存在显著差异。内嗅皮层和后海马是最早出现体积减少的区域,分别始于症状起始前15.7年和13.5年。研究还发现MTL结构的非线性变化模式,例如旁海马皮层在早期表现为皮质厚度增加,随后逐渐变薄。海马体积与CSF生物标志物(如Aβ42/40、pTau181和NfL)的相关性最强,其中后海马体积在区分无症状和症状性DS患者中表现出高预测价值(AUC=86.32),而结合后海马体积、pTau181、旁海马厚度和年龄的多变量模型预测性能更优(AUC=96.38)。此外,与健康对照相比,无症状DS患者的海马体积较小,但内嗅皮层和旁海马皮层的厚度增加,这可能反映了DS特有的神经发育异常或早期病理变化。
图2:唐氏综合征患者内侧颞叶结构的区域体积/皮质厚度与预估发病时间的关系
本研究首次系统描述了DS患者MTL结构在AD连续谱中的非线性变化模式,揭示了内嗅皮层和后海马作为早期生物标志物的潜力。研究结果不仅为DS患者AD的早期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临床试验中神经退行性变化的监测提供了新思路。尽管横断面设计存在局限性,但研究通过大样本和多模态数据为未来纵向研究奠定了基础,进一步验证这些生物标志物的临床效用。
原始出处: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阿尔茨海默病# #唐氏综合征# #脑脊液生物标志物# #神经影像#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