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患者需要补充哪些营养元素?

23小时前 精神医学新观点 精神医学新观点 发表于上海

科学研究表明,多种医学营养元素的缺乏可能加重抑郁症状,而合理补充这些元素则有助于改善情绪、缓解病情。以下是抑郁患者最需要关注和补充的几类关键营养元素。 

抑郁症作为一种常见的精神心理疾病,其发生与发展不仅与心理因素相关,还与机体的营养状态密切相关。科学研究表明,多种医学营养元素的缺乏可能加重抑郁症状,而合理补充这些元素则有助于改善情绪、缓解病情。以下是抑郁患者最需要关注和补充的几类关键营养元素。 

B族维生素

B 族维生素是抑郁患者补充的核心营养元素,其家族中的 B6、B12、叶酸(B9)与抑郁症的关联尤为密切。而抑郁人群中B族维生素的缺乏比例显著高于健康人群。一项国内数据显示,抑郁症患者组维生素B12缺乏率为23.5%、叶酸缺乏率为20.0%,且抑郁症患者组二者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组。

其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B6是血清素、多巴胺等情绪调节神经递质合成的关键辅酶,缺乏会导致神经递质失衡;另一方面,B12、叶酸与同型半胱氨酸代谢密切相关,缺乏这两种维生素会引发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而该病症已被证实与抑郁症、认知障碍等精神疾病高度关联。此外,约 1/3 的重度抑郁患者存在叶酸缺乏,且低叶酸水平会降低抗抑郁药物的疗效。

图片

B 族维生素与抑郁症神经化学通路

维生素D

维生素D 作为一种脂溶性维生素,不仅关乎骨骼健康,更是调节神经系统功能的关键元素。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维生素 D 缺乏导致抑郁症风险增加。2022 年英国一项针对中年人(127244 例)的前瞻性研究发现, 维生素 D 不足及维生素 D 缺乏者更易发展为抑郁症。

其作用机制体现在多方面:维生素D 可促进血清素等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维持大脑化学平衡;同时,它具有抗炎和抗氧化作用,能减轻炎症反应与氧化应激对神经元的损伤。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维生素D的抗炎作用可以减轻炎症反应对大脑的影响,从而减少抑郁症的发生。

尽管目前的证据不足以将维生素D作为独立治疗抑郁症的手段,一些研究支持在常规抗抑郁治疗基础上添加维生素D补充,可能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尤其是在那些维生素D水平较低的患者中。如在中度至重度抑郁患者每日补充5000 国际单位维生素 D,连续 3 个月后,贝克抑郁量表评分显著降低,5-羟色胺水平也明显上升。

Omega-3 脂肪酸

Omega-3脂肪酸(又写ω-3脂肪酸) 对大脑功能和神经递质平衡至关重要,其缺乏可能破坏情绪稳定性,加重抑郁症状。ω-3脂肪酸辅助治疗抑郁的证据较强。汇总研究发现,针对一般临床抑郁均有轻到重度的积极效应,与SSRI联用治疗抑郁症也可带来获益(如下图)。

图片

ω-3脂肪酸在抑郁症中的作用

此外,2019 年国际营养精神病学研究学会发布首个应用 ω-3 脂肪酸治疗抑郁症指南,推荐纯 EPA 制剂或 EPA/DHA 合剂(保证 EPA 1-2g/d、治疗至少 8 周)作为联合治疗手段,适用于成年患者。ω-3 脂肪酸与抗抑郁药联用,能加快起效、增效,对急性发作有效且可延续至维持期防复发,还适用于超重/炎症升高者、围产期女性及老幼群体,安全性良好,无严重副作用及联用禁忌。

其他关键营养元素

除上述三类核心元素外,镁、锌、硒等矿物质也与抑郁症存在关联。镁参与神经传导途径调节,缺乏时可能出现冷漠、抑郁等人格改变;锌是神经和免疫系统的重要调节剂,临床研究证实抑郁患者外周血锌浓度普遍偏低,补充后症状可改善;硒则通过影响甲状腺功能和情绪调节,降低抑郁风险,研究显示低硒摄入与抑郁风险升高相关。

此外,铁作为神经递质合成的关键元素,其缺乏可能导致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合成不足,加重情绪障碍;维生素C 可促进神经递质代谢,大剂量补充(每日 3 克)有助于改善抑郁症状,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需要强调的是,营养元素补充仅为抑郁症辅助干预手段,不能替代药物治疗和专业心理干预。所有补充方案均需在医疗人员指导下进行,避免过量摄入(如目前国际上一般认为,维生素B12 每日补充不宜超过 1000 微克)。抑郁患者应优先通过均衡饮食获取营养,必要时结合补充剂,同时配合规范治疗,才能更有效地改善病情。

参考文献:

1.刘传健. 抑郁症患者血清维生素B_(12)与叶酸水平及其影响[D]. 南昌大学, 2018.

2.Firth J, Teasdale SB, Allott K, et al. World Psychiatry 2019;18:308–324.

3.Guu TW, Mischoulon D, Sarris J, et al. Psychother Psychosom. 2019 Sep 3:1-11.

4.Piao J, Wang Y, Zhang T, et al. Molecules. 2023 Oct 9;28(19):6992.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73858, encodeId=978d22e385805,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91cf549e3f1'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抑郁症#</a> <a href='/topic/show?id=576f12865e59'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营养元素#</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4,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54973, encryptionId=91cf549e3f1, topicName=抑郁症), TopicDto(id=128657, encryptionId=576f12865e59, topicName=营养元素)],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Fri Jul 18 11:40:33 CST 2025, time=23小时前,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23小时前 梅斯管理员 来自上海

相关资讯

抑郁症治疗的新突破!广州中医药大学发布:解郁一号方调节神经环路,开启抑郁症治疗新篇章!

该研究深入探讨了 JY-I在抗抑郁方面的潜在机制,为中医药在这一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氨基酸类神经递质药物:抗抑郁药物研发新方向​

抑郁症危害大,传统药物局限多。氨基酸类神经递质(谷氨酸、GABA)异常与抑郁相关,以其为靶点的药物如艾司氯胺酮、祖拉诺酮等展现潜力,需深入研究促临床应用。

European Psychiatry:多模态研究揭示抑郁症情绪失调的神经 - 生理多层次机制

抑郁症患者对积极图片的效价评分更低,且在积极预期阶段表现出前扣带回皮层和右侧脑岛的过度激活。健康对照组在情绪预期阶段的皮肤电反应更强,而患者组对负面图片的生理反应更强烈。

专家点评 | 关注快感缺失评估,提升抑郁症诊疗精度

忧郁 / 快感缺失型抑郁症以愉快感丧失为核心,分消费性和期待性快感缺失,国内抑郁患者中占比 53.4%,女性达 81.3%。SHAPS 和 DARS 量表可辅助评估,新型抗抑郁药治疗效果更优。

抑郁伴躯体疼痛如何选择合适的药物?

慢性疼痛是抑郁症独立危险因素,两者形成恶性循环。米那普仑作为 5-HT/NE 双通道抑制剂,可改善慢性疼痛及共病的抑郁,且不良反应少。

一文详解酒精依赖对抑郁症的影响

酒精与抑郁常共病,酒精可抑制递质释放诱发抑郁,抑郁者又易借酒缓解情绪,形成恶性循环。研究发现杏仁核中 Menin-GAT1 通路是关键机制,酒精还会降低抗抑郁药疗效。

JAMA子刊:新药快效抗抑郁,1周症状即有所改善!

基于本次研究带来的具有希望的结果,目前临床已开展一项3期研究,以更充分地评估azetukalner治疗中重度抑郁症的疗效。

The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从偏倚机制到改进路径,激素避孕与抑郁症研究的五大方法学陷阱

研究揭示激素避孕与抑郁关联的矛盾结论主要源于方法论缺陷,包括健康用户偏倚、时间零点错位、非依从性处理不当以及时变效应建模不足。改进需采用新使用者设计、动态统计模型和前瞻性数据收集。

震撼突破!湖北中医药大学发布:甘麦大枣汤多靶点调节,从肠道到大脑,全方位改善 CUMS 小鼠抑郁样状态!

近期,一项研究在探讨 GMDZ 是否通过调节肠道菌群 - 代谢 - 炎症轴来发挥抗抑郁作用,为揭示GMDZ 抗炎和治疗作用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深入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