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r Heart J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周祥教授团队解析铁死亡在心血管疾病中的调节机制及治疗意义

2025-06-13 论道心血管 论道心血管 发表于上海

该文章概括了近年来铁死亡在心血管领域的研究进展,探讨了铁死亡的分子机制以及在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肥厚、糖尿病性心肌病等多种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 

近日,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周祥教授受Filippo Crea主编邀请,联合德国海德堡大学Andreas Linkermann教授和日本自治医科大学Masafumi Takahashi教授,在国际顶级心血管期刊European Heart Journal上发表题为“Ferroptosis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egulatory mechanisms and therapeutic implications”的重磅综述。该文章概括了近年来铁死亡在心血管领域的研究进展,探讨了铁死亡的分子机制以及在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肥厚、糖尿病性心肌病等多种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 

铁死亡作为一种铁依赖性的程序性细胞死亡,近年来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并被证实与多种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该文章探讨铁死亡过程中脂质代谢、铁代谢、抗氧化通路等关键因素,分析它们在不同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机制,阐述铁死亡抑制剂、植物提取物、药物递送系统等研究进展,提出将铁死亡作为心血管疾病的潜在治疗靶点,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文章中揭示了铁死亡产生与调控的分子机制,该过程主要由脂质过氧化物的累积而引发,过量铁进一步加剧细胞膜破坏,最终导致细胞死亡。任何促进脂质过氧化或破坏铁代谢的因素都可能加剧铁死亡进程,其调控机制主要涉及以下三条关键通路:脂质代谢、铁代谢、以及包括GSH-GPX4和CoQ-FSP1的抗氧化途径(图1)。 

图1. 铁死亡调控的分子机制

该文章主要围绕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肥厚、糖尿病性心肌病、阿霉素心肌病等病理生理过程,揭示了铁死亡参与上述心血管疾病的分子机制;同时还考虑到昼夜节律、衰老、性别对铁死亡的影响,为铁死亡的临床转化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图2)。

图2. 铁死亡参与心血管疾病的机制

文章中探讨了靶向铁死亡在多种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潜力,总结相关临床试验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一些新的探索方向。经典的铁死亡抑制剂在多种心血管疾病模型中表现出良好效果, 但临床使用受到药代动力学影响以及靶向性不足等限制。一些现有药物被证实通过抑制铁死亡发挥治疗作用,而新研发的植物提取物和药物靶向递送系统也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希望(图3)。

图3. 靶向铁死亡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新策略

最后,文章展望了铁死亡的临床应用前景,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全新视角,铁死亡的多通路调控特性为联合疗法的开发奠定了基础。未来需聚焦临床转化,并积极推动该领域从机制探索迈向实际应用,最终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发挥更大潜力(图4)。

图4. 铁死亡的未来研究方向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93/eurheartj/ehaf374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69395, encodeId=4f5122693957e, content=前往app查看评论内容,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51830, encryptionId=07f25183043, topicName=心血管疾病), TopicDto(id=96543, encryptionId=afa5965438d, topicName=铁死亡)],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Sun Jun 15 00:27:56 CST 2025, time=17小时前, status=0,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Heart:失眠症状越多、持续时间越长,心血管病风险越高!超 1.2 万老人 10 年随访揭示关联

老年人失眠症状的基线负担和随时间的变化轨迹与较高的CVD发病率相关。

Heart:乳腺癌放疗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

乳腺癌放疗与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增加相关,这与心脏放疗剂量高度相关。随着放射技术的进步,心血管预后有望进一步改善。

EBioMedicine: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多基因风险评分揭示其参与心血管疾病的遗传通路

本研究利用多基因风险评分技术,系统揭示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遗传结构特点及其与心血管疾病的潜在遗传联系,证实了OSA独立于肥胖的遗传通路及性别特异性遗传机制。

Eur Heart J-Card Pha:心血管疾病患者采用SGLT2抑制剂预防房颤

SGLT2抑制剂可预防房颤。其保护作用在HFrEF亚组中得到证实,但在招募HFmrEF/HFpEF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中未得到证实,这可能表明在这些疾病下导致房颤的病理生理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