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谈 | MSI-H mCRC免疫治疗耐药后的治疗策略

2025-03-03 iCombo iCombo 发表于陕西省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 治疗dMM/MSI-H结直肠肿瘤的有效率高, 疗效持久, 但仍有少部分患者出现原发耐药或继发耐药。

导读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 治疗dMM/MSI-H结直肠肿瘤的有效率高, 疗效持久, 但仍有少部分患者出现原发耐药或继发耐药。回顾性分析显示, 66%的MSI mCRC对PD-1单药治疗敏感。10-20%的MSI mCRC对PD-1单药耐受,联合抗CTLA-4方案有效。10-20% 的MSI mCRC对ICIs抵抗,同时化疗有效率低。

与其它胃肠道实体瘤相比,dMM/MSI-H结直肠肿瘤对ICIs继发耐药特点是发生率低,出现时间晚。例如,食管-胃底癌ICIs继发耐药发生率为40%-70%,治疗后9-20个月耐药,而dMM/MSI-H结直肠肿瘤继发耐药发生率低于20%,药物有效时间超过32个月。dMM/MSI-H结直肠肿瘤对ICIs耐药机制复杂,目前无有效的预测指标。ICIs耐药的高危因素包括:肝转移、腹膜转移、多线治疗、≤50yr、粘液腺癌和患者体能状态差。

对ICIs耐药dMM/MSI-H结直肠肿瘤的后线治疗国际指南推荐化疗联合贝伐或抗EGFR抗体,但有效率不尽人意。在我们的临床实践中观察到,抗血管生成TKI联合ICIs、BRAF抑制剂、手术切除耐药病灶等也是治疗ICIs耐药的有效方法。 此外, 肿瘤疫苗和肠道菌群抑制也展示良好的治疗前景。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54410, encodeId=68a22254410b2,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b70711396cd'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mCRC#</a> <a href='/topic/show?id=0de5290588c'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免疫检查点抑制剂#</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2,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1396, encryptionId=b70711396cd, topicName=mCRC), TopicDto(id=29058, encryptionId=0de5290588c, topicName=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Mon Mar 03 18:13:15 CST 2025, time=2025-03-03, status=1, ipAttribution=陕西省)]

相关资讯

JCO:康奈非尼(Encorafenib)加西妥昔单抗和化疗对BRAF V600E突变型 mCRC安全和有效(BREAKWATER试验)

康奈非尼(Encorafenib)是一种激酶抑制剂,用于治疗具有特定突变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黑色素瘤。康奈非尼抑制编码B-raf蛋白的BRAF基因,B-RAF蛋白是一种参与各种基因突变的原癌基因。

JCO:FOLFOXIRI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不可切除/转移性结直肠癌(CRC)失败后FOLFIRI联合阿普西柏作为二线治疗的前瞻性研究

该研究旨在评估FOLFOXIRI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不可切除/转移性结直肠癌(CRC)失败后FOLFIRI联合阿普西柏作为二线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显示阿普西柏加FOLFIRI疗效显著且安全可控。

JCO | 仑伐替尼联合帕博利珠单抗对比标准治疗方案在既往治疗失败的mCRC患者中未显著改善OS:LEAP-017 研究的最终分析

该研究旨在评估仑伐替尼与帕博利珠单抗联合使用与SOC相比,是否能够改善先前治疗的pMMR或非MSI-H mCRC患者的预后,仑伐替尼加帕博利珠单抗与SOC相比,OS没有显著改善。

NAT COMMUN | 疗效显著且安全可控:TEC方案显著提高难治性MSS且RAS/BRAF WT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疗效(Ⅱ期研究)

该研究旨在探讨TEC方案(替雷利珠单抗+西妥昔单抗+伊立替康)在治疗难治性MSS且RAS/BRAF WT mCRC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数据显示,TEC方案显示出令人鼓舞的疗效和安全性。

大咖谈 | dMMR/MSI-H mCRC免疫治疗新进展

该研究为支持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作为MSl-H/dMMR mCRC患者的一线标准治疗选择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

Cancer Cell:重磅来袭!结直肠癌临床基因组新突破!

转移性结肠直肠癌(mCRC)在临床上存在异质性,但是这种可变性的基因组基础尚不明确。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发生在右侧和左侧微小稳定型CRC不同的肿瘤产生通路可能会是产生临床差异的基因基础。

JAMA Surg:mCRC的靶向治疗:肿瘤原发部位和死亡率是否相关?

目前已经证实,肿瘤原发部位对患者的预后具有差异。在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中,该差异是否存在?美国洛玛琳达医学院外科肿瘤科Maheswari Senthi博士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将其结果于近日发表在《JAMA Surgery》上。此结果的发表,必然会对当前的临床指南产生影响。

J Clin Oncol:CheckMate 142研究:dMMR/MSI-H 型mCRC的联合免疫治疗时代

2017年,抗PD-1单抗pembrolizumab和nivolumab相继获批用于错配修复缺陷/微卫星不稳定-高(dMMR/MSI-H)的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患者,开启了mCRC患者免疫治疗的新时代。既往的研究显示,ipilimumab联合nivolumab方案有协同效应,相比于nivolumab单药可以进一步提高疗效。近日,《JCO》杂志发表了CheckMate-142研究中,ipili

JCO:曲氟尿苷/替吡拉西联合贝伐珠单抗 vs 曲氟尿苷/替吡拉西单药治疗难治性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

该研究旨在评估曲氟尿苷/替吡拉西(TAS-102)联合贝伐珠单抗 vs 曲氟尿苷/替吡拉西单药治疗难治性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显示安全性相当,联合用药疗效似乎更好,尽管差异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