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越久活得越久?错!45 年研究发现:短期运动有用,长期过量反致命

2025-07-24 梅斯内分泌新前沿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研究显示运动与寿命呈 U 型关系,适度运动更利于长寿,过度或久坐均加速衰老,且需结合健康生活方式。

你是否曾在朋友圈看到这样的“励志故事”:某位老人坚持每天跑马拉松,八九十岁依然精神矍铄?或者听说邻居因为常年久坐突然心梗离世?运动与健康的关系似乎早已被贴上“越多越好”的标签,但一项横跨45年、追踪2万多对双胞胎的研究,却揭开了这个健康谜题的另一面——运动与寿命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直线,而是暗藏玄机的U型曲线

图片

运动的“甜蜜点”:适度才是长寿密码

在芬兰双胞胎队列研究中,科学家将22,750名参与者的运动习惯分为四类:久坐、中度活跃、活跃和高度活跃。通过连续三次(1975、1981、1990年)的问卷调查,他们发现了一个惊人现象:久坐不动和过度运动的人,身体衰老速度都更快。具体来说,高度活跃组的生物学年龄比中度活跃组大1.2岁,比活跃组大1.6岁。这就像开车,怠速太久会积碳,油门踩到底又容易爆缸,只有保持经济时速才能让引擎寿命最长。

为什么运动会出现“过犹不及”的效果?表观遗传时钟的检测给出了答案。研究人员通过血液中的DNA甲基化标记(如GrimAge和DunedinPACE)发现,过度运动者的细胞老化标记显著升高,尤其是与心脏负荷、肾功能相关的基因表达异常活跃。这就好比手机电池,频繁快充虽然能快速恢复电量,但会加速电池损耗。

死亡率的“时间魔法”:短期见效,长期失效

更令人意外的是,运动对死亡率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时效性。在1990-2011年的短期随访中,活跃组的全因死亡风险比久坐组降低16-24%,但到了2012-2020年的长期随访,这一优势几乎消失。这就像给植物浇水:偶尔浇透能让它焕发活力,但长期浸泡反而会烂根。

这种现象背后隐藏着逆向因果偏倚——那些原本就患有潜在疾病的人,可能因为身体不适而减少运动,导致研究中“运动不足”与“早逝”的关联被放大。当研究人员排除了基线时已患心血管疾病的参与者后,运动的保护效应从24%骤降至7%。这提醒我们:运动更像是健康的信号灯,而非长寿的特效药

图片

长期体力活动与(A)总死亡率、(B)短期死亡率(1990-2011 年)和(C)长期死亡率(2012-2020 年)的关系(n  = 22,750)

基因与环境的“双簧戏”:运动背后的隐形推手

双胞胎研究的独特价值在于能分离遗传与环境的影响。当研究人员用多水平模型控制家族因素后,运动对死亡率的保护作用进一步减弱。这说明,那些热爱运动的人可能天生携带更健康的基因,或者从小养成了更自律的生活习惯(如不吸烟、健康饮食)。正如《健康界》的评论指出:“运动带来的益处,可能只是健康生活方式的冰山一角”。

更有趣的是,运动类型的选择也暗藏玄机。《柳叶刀》曾分析8万人15年的运动数据,发现挥拍运动(如羽毛球、网球)能降低47%的全因死亡率,游泳降低28%,而跑步仅降低27%。这可能与不同运动对心肺功能、肌肉力量和社交互动的综合影响有关。就像炒菜,火候、调料和食材的搭配缺一不可,单一追求“运动量”反而可能适得其反。

长寿的终极答案:健康生活方式的“交响乐”

这项研究的终极启示,或许在于重新定义“健康”的内涵。当研究人员将吸烟、饮酒、BMI等因素纳入分析后,运动对死亡率的影响从16-24%降至7-9%。这意味着,真正决定寿命的是饮食、睡眠、心理等因素共同编织的健康网络,而非单一的运动指标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科主任王健全的建议值得借鉴:每天中等强度运动1小时(如快走、骑自行车),配合每周2-3次力量训练,同时保证7小时睡眠和均衡饮食。这种“混搭模式”既能避免过度运动的风险,又能激活身体的抗衰老机制。就像演奏交响乐,每个乐器都要在正确的时间奏响,才能呈现出和谐的乐章。

未来的探索:从“运动量”到“分子密码”

尽管这项研究揭示了运动与寿命的复杂关系,但仍有未解之谜。例如,为什么某些人能承受高强度运动而不显衰老?表观遗传时钟是否能成为个性化运动处方的依据?针对这些问题,研究人员计划进一步分析DNA甲基化的动态变化,探索运动对线粒体功能、炎症通路的影响。

也许未来的某一天,我们可以通过血液检测生成“运动基因图谱”,精准计算出最适合自己的运动类型和强度。但在此之前,我们不妨记住芬兰研究的核心发现:健康不是一场马拉松,而是需要持续调整的平衡艺术。就像古希腊德尔斐神庙的箴言“认识你自己”,真正的长寿之道,在于找到属于自己的运动节奏与生活方式。

这项跨越半个世纪的研究,为我们敲响了健康认知的警钟: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健康公式,只有因人而异的生命智慧。与其盲目追求“每天1万步”的数字游戏,不如培养能持续一生的运动习惯;与其纠结于“高强度还是低强度”,不如关注运动带来的身心愉悦。毕竟,健康的终极目标不是延长生命的长度,而是拓宽生命的宽度。当我们学会与身体对话,找到属于自己的运动“甜蜜点”,或许就能在岁月的长河中,走出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长寿之路。

参考文献:

Kankaanpää, A., Tolvanen, A., Joensuu, L. et al. The associations of long-term physical activity in adulthood with later biological ageing and all-cause mortality – a prospective twin study. Eur J Epidemiol 40, 107–122 (2025). https://doi.org/10.1007/s10654-024-01200-x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74650, encodeId=2dc022e465048,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babc9413eb6'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运动#</a> <a href='/topic/show?id=f9e046e64a7'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寿命#</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9,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46764, encryptionId=f9e046e64a7, topicName=寿命), TopicDto(id=94137, encryptionId=babc9413eb6, topicName=运动)],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Thu Jul 24 11:59:49 CST 2025, time=2025-07-24,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2025-07-24 梅斯管理员 来自上海

相关资讯

研究发现:运动过多或过少都会导致大脑衰老,这个量才能抗衰老!

天津医科大学团队研究发现,运动量与大脑年龄差距呈 “U 型” 关系,适度运动(如每周 8 小时中至剧烈运动)可缓解大脑衰老,运动不足或过量均加速大脑老化。

Diabetes Care:1型糖尿病患者Omnipod 5系统运动模式提前启用可减少胰岛素输注,缓解血糖下降

研究重点评估是否通过提前启用运动模式,降低胰岛素输注剂量,缓解运动引发的血糖下降及减少低血糖发生风险。

研究揭秘:爱运动的人,真会更长寿吗?

2025年,权威学术期刊《Europe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发表了一项长达45年的芬兰双胞胎研究,试图揭开运动与生命长度之间的秘密。

BMC Pediatrics:儿童青少年运动、屏幕时间与睡眠状况最新研究报告

研究团队利用AHKGA统一的评价标准,针对六年内的数据进行了系统回顾和报告卡评分,旨在揭示健康移动行为的现状及改进空间,为政策制定和健康促进提供科学依据。

【协和医学杂志】维生素D在青少年运动与甘油三酯关联中的中介效应:前瞻性横断面研究

本研究聚焦于青少年群体,探究维生素D在运动与甘油三酯代谢关联中的中介效应及其潜在分子机制,以期为青少年血脂代谢异常的早期预防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运动“频率” 的重要性:Eur J Prev Cardiol揭示高龄老人每日多频次步行可预防心血管事件

本研究为老年人群体力活动模式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别让血糖滑向糖尿病!研究实锤:BMI≥25 风险增75%,但1个习惯能翻盘

糖尿病前期易进展为糖尿病及引发并发症,哥伦比亚研究显示,每周 150 分钟运动等可提升逆转率,为干预提供依据。

运动自我效能量表(ESES-C)

今日分享运动自我效能量表(ESES-C)

睡前运动越猛,睡眠越崩?Nature子刊:运动在习惯性入睡后2小时结束,入睡时间延迟80分钟,睡眠时长缩短超42分钟!

该研究通过分析近1.5万名体能活跃个体长达一年的可穿戴设备数据,首次系统性地揭示了晚间运动的“时间”和“负荷”与客观睡眠及夜间自主神经功能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

无需挥汗也能抗衰?中国团队揭秘甜菜碱如何成为 “运动替身” 逆转衰老

研究发现运动可提升血浆甜菜碱水平,甜菜碱能结合 TBK1 激酶抑制炎症通路,延缓细胞衰老,改善老年小鼠肌肉力量、平衡能力及认知功能,为抗衰老提供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