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瘤和动脉漏斗在CT/MR上如何鉴别?这几个要点要留意!

2025-05-01 影像诊断与科研 影像诊断与科研 发表于陕西省

漏斗部扩张(ID)是大脑动脉起源处漏斗状扩大,常见于后交通动脉 ICA 起点等部位。它与小动脉瘤鉴别存在难度,虽常被视为良性变异,但也有观点认为是动脉瘤前病变,阐述了影像鉴别要点及病变归类依据。

漏斗部扩张 (infundibular dilation,ID) 或称为动脉圆锥是大脑动脉起源的漏斗状扩大(图 1)。它们通常位于后交通动脉的 ICA 起点,但也可见于其他脑动脉。其他常见位置是源自 ICA 或 MCA 的动脉,例如 MCA 的脉络膜前动脉 (AChoA) 或穿支动脉。也可以在其他前循环或后循环的小动脉中找到。血管的漏斗状血管扩张与小动脉瘤在鉴别上存在一定的难度。

最常见于后交通动脉的起源处。也可以发生在前交通动脉、脉络膜前动脉或眼动脉的起源处,前交通动脉处罕见。

动脉漏斗通常被认为是良性的解剖变异,然而,也有学者认为其应该被视为动脉瘤前病变,有发展成动脉瘤甚至自行破裂的风险。

图片

ID 图示和我们用于诊断它们的定义标准,B 在 DSA 中诊断的 PCom ID 示例,以及 C 在 DSA 中诊断的多个 ID 的示范(图B),ID 位于 PCom 和脉络膜前动脉上(图C),图中的箭头指向 ID

影像上与动脉瘤的主要鉴别点

1、发生部位:尤其是后交通动脉起始部;

图片

2、小血管分支发出部位:小血管分支血管从动脉漏斗的顶点发出;

图片

图片

图片

3、漏斗状血管扩张的管径:漏斗部扩张血管范围一般在1-3mm(也有学者认为小于4mm),不会超过3mm,但也不绝对。

部分学者认为如果出现下列情况,应该将其归类为动脉瘤前病变。

  1. 1、多个细小血管分支从漏斗发出;

  2. 2、小血管分支起源于漏斗尖端前部;

  3. 3、形状上任何不规则性。

图片

图片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62993, encodeId=356a226299360,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806284e3852'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脑动脉#</a> <a href='/topic/show?id=fe2712654e0b'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漏斗部扩张#</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2,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26547, encryptionId=fe2712654e0b, topicName=漏斗部扩张), TopicDto(id=84738, encryptionId=806284e3852, topicName=脑动脉)],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Thu May 01 00:29:07 CST 2025, time=2025-05-01, status=1, ipAttribution=陕西省)]
    2025-05-01 梅斯管理员 来自陕西省

相关资讯

多模态影像融合神经导航在脑动静脉畸形手术的应用

男6例,女4例;年龄14~62岁。病灶部位:枕叶5例,颞枕3例,额叶2例。首发症状为癫疒间4例,脑出血2例,头痛头晕症状检查发现4例。

脑动脉解剖及供血区分布

脑动脉解剖及供血区分布

Hypertension:高血压患者脑动脉重塑的新机制!

大脑对高血压造成的损伤非常敏感,因为血压升高可以导致动脉重塑,并限制脑灌注。盐皮质激素受体(MR)拮抗剂可预防高血压导致的脑动脉重塑,但目前尚未确定这一过程所涉及的血管细胞类型。在外周,内皮MR可以介导高血压诱发的血管损伤,但是,大脑和周围动脉在解剖学上是不同的;因此,在外周的研究结果不能推广到大脑。实质小动脉决定了脑血管的阻力。确定高血压和MR信号对这些小动脉的影响可以更好地了解大脑小血管的疾病

Stroke:脑动脉再通与缺血性卒中良好功能转归相关

     溶栓后是否出现神经功能改善,梗阻动脉再通都与良好预后相关 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的再通状态是进行补救再灌注干预的一个参考点,尽管早期神经功能改善可能排除血管内操作。为了评估重建梗阻部位血流的重要性,瑞典斯德哥尔摩Karolinska研究所Karolinska大学医院神经内卒中研究中心的Tatiana V. Kharitonova博士等人进行了一项研究,研究结果在

25岁孕妇一度脑动脉破裂,经历手术、抗癫痫等治疗产下女婴

1月17日,记者从上海瑞金医院获悉,该医院近日接收了一名来自浙江宁波的25岁孕妇小姗。小姗因突发脑动脉破裂导致颅内出血,当地医院无法救治,被送往上海瑞金医院。最终抢救成功,小姗还在9周后顺利生下了健康女婴。瑞金医院透露,小姗罹患先天性脑血管畸形,这是一个长于她脑部随时可能引爆的“不定时炸弹”,一旦破裂,死亡率达10%-15%。到底采用何种治疗模式才能确保母子平安,这成为医务人员面临的最大挑战。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