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r Heart J 中南大学柏勇平/黄佳琦教授团队揭示开展血压变异性管理的重大临床价值
2025-04-22 论道心血管 论道心血管
本研究系统解析了血压变异性管理的潜在临床获益。
中国和欧洲的最新高血压防治指南均指出,血压变异性升高与心血管疾病等多种临床结局的发生风险增加相关,且独立于血压平均值。尽管指南已明确其临床意义,实际临床工作中却鲜少针对血压变异性开展干预管理,其中最主要原因是缺乏血压变异性对临床预后影响及获益程度的大数据支撑。
2025年4月18日,中南大学柏勇平/黄佳琦教授团队在European Heart Journal在线发表了题为“Systolic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risk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chronic kidney disease, dementia, and death”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系统解析了血压变异性管理的潜在临床获益。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本研究共纳入36,251名参与者的562,000余次血压测量值。研究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以收缩压变异性为连续性变量,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和限制性立方样条法,系统评估血压变异性改变对心血管疾病、慢性肾病、痴呆和全因死亡等多种临床结局的影响。结果显示,与收缩压变异性降低相比,收缩压变异性升高与心血管疾病(23%)、慢性肾病(33%)和全因死亡(25%)风险增加相关,且此关联呈线性趋势(图1)。第二部分,由于缺乏血压变异性升高的临床阈值,本研究采用三等分法将收缩压变异性转化为分类变量,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收缩压变异性变化模式对临床结局的影响。分析表明,与收缩压变异性持续处于低水平组相比,收缩压变异性持续处于高水平组心血管疾病、慢性肾病及全因死亡风险分别增加30%、31%和38%。第三部分,采用相同的分析策略,本研究评估了舒张压变异性对多种临床结局的影响,数据表明,舒张压变异性升高与心血管疾病、慢性肾病和全因死亡风险增加相关。
图1. 收缩压变异性改变与临床结局之间的暴露-反应关系曲线
综上,此项研究成果填补了既往血压变异性研究领域的空白,为动态血压监测的相关临床指南制定及修订提供了新的循证医学依据。该成果推动了高血压管理从“静态达标”向“动态稳定”的新阶段跨越,为全球高血压精准防控策略提供了重要科学支撑(图2)。
图2. 收缩压变异性改变与临床结局之间的关联
中南大学程勋杰和宋超助理研究员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中南大学柏勇平教授/黄佳琦教授/程勋杰助理研究员为该论文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芙蓉实验室和中南大学研究基金的支持。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93/eurheartj/ehaf256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高血压# #血压变异性管理#
11
系统解析了血压变异性管理的潜在临床获益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