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丙泊酚使用注意事项详解
7小时前 麻醉MedicalGroup 麻醉MedicalGroup 发表于上海
术中使用丙泊酚需注意六方面:监测呼吸循环防抑制及低血压;特殊患者调整剂量;规范输注速度、配制与处理注射痛;管理过敏与禁忌;关注药物相互作用并备急救药;评估苏醒状态。
术中丙泊酚使用注意事项需结合患者状态、用药规范及应急管理,具体可分为以下六方面:
一、呼吸与循环系统监测
呼吸抑制风险:快速推注或过量易引发呼吸暂停,需持续监测血氧饱和度及呼吸频率,并备好人工通气和供氧设备。
低血压防控:尤其对血容量不足或心血管功能不稳定者,需缓慢给药并实时监测血压,必要时通过补液或调整输注速率维持循环稳定。
二、特殊患者剂量调整
老年患者:55岁以上需减少20%剂量,ASA分级Ⅲ/Ⅳ级患者应降低输注速率至每10秒2ml(20mg)。
肝肾功能异常者:代谢能力下降,需密切监测血药浓度,避免药物蓄积。
癫痫患者:存在诱发惊厥风险,需谨慎评估使用。
三、输注方式与操作规范
静脉注射速度:麻醉诱导时建议成人每10秒给药4ml(40mg),避免过快导致低血压或心律失常。
药物配制要求:若需稀释,仅限使用5%葡萄糖液(稀释浓度不超过1:5),且需无菌操作,6小时内使用完毕。
注射疼痛处理:选择大静脉缓慢输注,或提前使用利多卡因局部麻醉以减轻疼痛。
四、过敏与禁忌症管理
过敏筛查:用药前需询问过敏史,建议进行皮试,对丙泊酚或脂肪乳成分过敏者禁用。
禁忌人群:严重心肺功能不全、休克、未控制的低血压患者禁止使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仅在利大于弊时谨慎使用。
五、药物相互作用与急救准备
协同效应:与阿片类药、苯二氮䓬类合用可能加重呼吸抑制,需减少剂量并加强监护。
拮抗处理:若联用导致心动过缓,需备妥阿托品等抗胆碱药物。
六、术后苏醒与离院标准
苏醒评估:确保患者意识完全恢复、呼吸循环稳定后方可离院。
短期镇静管理:用于诊断性操作时,需控制输注速率(0.3-4.0mg/kg/h)并根据反应调整。
总结:术中丙泊酚的应用需个体化调整剂量,严格监测生命体征,规范操作流程,并提前制定应急预案以应对呼吸抑制、低血压等风险。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丙泊酚# #呼吸循环监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