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扁平足,了解足弓塌陷那些事儿

2025-06-11 疼痛康复研究 疼痛康复研究 发表于上海

扁平足以足弓低平或消失为特征,分先天性、后天性,可致行走异常、疼痛及全身代偿劳损。通过脚印自测、趾抬试验判断类型,可通过矫形鞋、足部训练等缓解症状,严重者需就医。

俗话说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脚作为人体站立行走的 “根基”,承担着支撑全身、维持平衡的重任。

但现实中,扁平足、踇指外翻等脚部问题频发,而这些异常会沿下肢力线传导,引发髋、膝、腰部等部位的代偿性劳损,影响健康。

图片

今天这篇文章主要聊一聊足弓塌陷、扁平足的问题。

一、相关解剖

1.足弓骨骼:

  • 内侧纵弓:由跟骨、距骨、舟骨、内侧楔骨和第 1 跖骨组成,正常呈穹窿状,扁平足时此弓塌陷。

  • 外侧纵弓:由跟骨、骰骨和第 5 跖骨组成,支撑足外侧。

  • 横弓:由楔骨和跖骨基底组成,维持前足宽度。

图片

2.关节

  • 距下关节:距骨与跟骨连接,扁平足时关节松弛,易外翻。

  • 跗横关节(跟骰关节、距舟关节):活动度增大,足弓稳定性下降。

3.韧带

弹簧韧带(跟舟韧带):连接跟骨与舟骨,松弛后无法支撑舟骨,导致内侧纵弓塌陷。

足底筋膜:从跟骨延伸至跖骨,过度拉伸后弹性减弱,足弓支撑力下降。

图片

4.肌肉

胫骨后肌:维持足弓的关键肌肉,力量薄弱时无法上提足弓。

腓骨长肌:与胫骨后肌拮抗,可能过度紧张或失衡。

足底内在肌(如趾短屈肌):萎缩后足弓支撑力进一步降低。

二、什么是扁平足

扁平足,又称平足症,是一种常见的足部结构异常,主要特征是足弓低平或完全消失,导致脚底在站立、行走或运动时直接或几乎直接接触地面。

正常情况下,人的脚底有一个自然的弓形结构(足弓),它由骨骼、韧带和肌肉共同构成,起到缓冲震动、支撑身体重量、适应地面起伏的作用。而扁平足患者的足弓发育不全或后天受损,使得这一功能减弱或丧失。

图片

扁平足与足弓塌陷的关系

足弓塌陷是扁平足的核心特征。正常足弓分为内侧纵弓、外侧纵弓和横弓,其中内侧纵弓塌陷最为常见,也是判断扁平足的主要依据。

足弓塌陷的本质:足弓的支撑结构(如跖腱膜、胫后肌腱)松弛或功能异常,导致足弓高度降低,足底异常受力。

两者的关联:并非所有足弓塌陷都表现为症状明显的扁平足。部分人可能存在 “无症状性扁平足”(即足弓低平但无不适),而当足弓塌陷伴随疼痛或功能障碍时,才称为平足症(病理性扁平足)。

三、扁平足的分类

根据成因和症状,扁平足可分为:

1. 先天性扁平足

  • 由遗传因素或先天发育异常引起,如足弓结构发育不全、韧带松弛等。

  • 部分婴儿出生时足弓不明显(生理性扁平足),随着生长发育可能逐渐形成正常足弓,但少数会持续为扁平足。

2. 后天性扁平足

成因:

  • 长期劳损(如长时间站立、肥胖、过度运动导致韧带或肌腱劳损);

  • 外伤(如骨折、韧带撕裂);

  • 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神经肌肉疾病);

  • 年龄增长(中老年人群因韧带松弛可能出现足弓塌陷)。

特点:成年后逐渐出现,可能伴随疼痛或功能障碍。

3. 柔韧性扁平足 vs. 僵硬性扁平足

柔韧性扁平足(又称可复性扁平足):站立时足弓消失,但抬起脚或非负重状态下足弓可恢复正常,通常无症状或症状较轻。

图片

僵硬性扁平足(又称固定性扁平足):无论是否负重,足弓均无法恢复,常伴关节活动受限和疼痛。

四、扁平足的危害

1.改变人的行走姿势,如前足外展或后足内翻,鞋跟外侧与鞋底内侧容易磨损,足跟也易受伤。

2.长期站立、行走或跑跳时,由于没有良好的静态和动态支撑,且足弓缓冲功能消失,上部身体器官或结构无法免于震荡,容易出现疲劳和疼痛。

3.对轻度扁平足的忽视会导致病情加重。

4.重度扁平足会引发其他并发症,如足底筋膜炎、跟腱炎、膝外翻、脊柱侧弯等。

五、扁平足的简单自测

方法:地上铺两张白纸,将双足打湿,然后分别站立在两张白纸上,抬起后查看被打湿的面积。

有一个弓形或者一个缺损的形状出现,提示足弓正常;如果整个白纸上都是脚印,特别是内侧脚弓都贴上了白纸上,提示足弓可能塌陷。

图片

六、怎么判断扁平足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

方法:将脚踩于地面,让朋友拉住我们的大踇趾往上抬,观察足弓是否能同时抬高。

如果足弓能抬起来,说明足弓仍有一定的弹性,只是由于足弓的力学结构塌陷、或力线问题而导致的足弓塌陷,这种情况可以通过康复来改善。

图片

但如果抬起来时,整个足底没有任何变化,说明足底的肌群和筋膜可能已经松弛,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通过矫正鞋垫来改善扁平足的问题。

图片

七、如何缓解扁平足引起的疼痛

1.穿合适的鞋:选带足弓支撑的运动鞋或宽头鞋,避免高跟鞋、软底鞋。

2.用矫形鞋垫:成品或定制鞋垫支撑足弓,分散压力(从短时间开始适应)。

3.做足部训练:每天练脚趾抓毛巾、提踵(侧脚站立踮脚)、拉伸小腿和足底筋膜。

4.控制体重:减轻足部负担,避免过度肥胖。

5.避免久站久走:适时活动脚部,抬高下肢促进循环。

6.应急止痛:急性疼痛可冷敷,慢性期热敷或涂扶他林软膏。

7.严重时就医:若疼痛持续或出现畸形,需考虑物理治疗或手术。

八、锻炼扁平足的六个动作

1.足底放松

图片

来源:健康浙江

端坐位或者站立位。脚踩筋膜球或按摩球,来回滚动,放松和激活足底。左右足各保持2分钟以上。

2.脚跟伸展

图片

双手叉腰,背挺直,眼睛直视前方。保持一只腿向前,另一只腿向后延伸,用力将两个脚跟压住地板。

保持脊椎伸直,弯曲前腿,将自己推向前,感觉后腿和跟腱拉长。保持该姿势30秒钟。每边做4次。

3.脚趾猜拳

图片

坐位。双脚分别做出“布”“剪刀”“石头”动作,尽最大程度延展和收缩。

每个动作保持10秒钟,10次一组,做3组。

4.提踵走路

图片

站立位。双脚打开与肩同宽,大脚趾指向前方,保持脚跟处于中立位,脚跟上抬保持稳定,以脚尖为支撑,垫上来回缓慢行走。

10次一组,做3组。

5.进阶提踵

图片

双脚放在一块稳定的台阶或训练板上,脚后跟露出在台阶外面,仅前脚掌着地,脚后跟缓慢向下放,在未碰到地面时缓慢向上提,来回上下。

10次一组,做3组。

6.足趾抓毛巾

图片

坐在椅子上或者站立,脚下放毛巾。

卷曲脚趾以使毛巾卷起,屈曲脚趾,保持几秒钟然后释放,确保将脚压在地板或毛巾上,保持对脚弓的意识。

做2-3组,每组10-15次重复。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68809, encodeId=b56722688097f,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791e54291f4'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扁平足#</a> <a href='/topic/show?id=d57d12e6952c'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足弓塌陷#</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6,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54291, encryptionId=791e54291f4, topicName=扁平足), TopicDto(id=127695, encryptionId=d57d12e6952c, topicName=足弓塌陷)],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Wed Jun 11 00:11:19 CST 2025, time=2025-06-11,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2025-06-11 梅斯管理员 来自上海

相关资讯

专家提示:不到7岁的孩子学轮滑易致扁平足!

身边许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尽早的学会多项技能,比如画画、钢琴、舞蹈等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人人都有,这本无可厚非,但如果盲目进行攀比,过早的让孩子学习一些不适合的项目,往往会适得其反,给孩子带来一生的伤害。就拿当下比较流行的单排轮滑来说,很多4、5岁的孩子就开始练习,再加上现在有这方面的培训班,孩子很快就可以学会。但很多家长却不知道,低于7岁的孩子是不适合学单排轮滑的,除了孩子太小平衡能

你有成人扁平足吗?如何诊治?

内侧纵弓的退行性破坏通常被称为成人后天性扁平足,是与先天性足弓畸形不同的一种疾病。这是一种常见的生物力学问题,病因复杂。

【异常体态】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影响走路的扁平足,需要重视

臀肌功能障碍可通过生物力学传导异常、筋膜链失衡及神经控制失调引发扁平足,强化臀中肌等训练或可改善,需关注两者关联。

European Radiology:使用级联卷积神经网络进行扁平足的自动诊断

虽然平足的严重程度可以通过平片诊断,但在足部负重侧位片中测量小腿间距角(CPA)、距第一跖骨角(TMA)和距骨角(TCA)被认为是诊断成人获得性平足畸形的金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