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Cosmet Dermatol:20%壬二酸与7.5%氨苯砜局部用药治疗轻中度丘疹脓疱型玫瑰痤疮的疗效对比研究。
2025-05-11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局部使用氨苯砜治疗轻中度丘疹脓疱型玫瑰痤疮的疗效与壬二酸相当,且副作用更少,安全性更优。
玫瑰痤疮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面中部,临床特征包括红斑、潮红、毛细血管扩张、丘疹和脓疱,常伴有灼热感、刺痛感,部分患者可出现纤维化改变。该病好发于30至60岁人群,女性发病率约为男性的三倍。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病理学表现为真皮血管结构扩张、炎症反应及纤维化改变。目前认为,氧化应激是主要诱因——炎症细胞(尤其是中性粒细胞)释放的活性氧自由基可导致血管周围及血管胶原纤维与弹力纤维损伤。现行分型将玫瑰痤疮分为四种亚型: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丘疹脓疱型、增生肥厚型和眼型,此外还存在肉芽肿性变异型。同一患者可同时存在多种亚型。
J Cosmet Dermatol最新的一篇研究报告,研究者通过回顾性分析,比较20%壬二酸与7.5%氨苯砜治疗轻中度丘疹脓疱型玫瑰痤疮(2期)的疗效、副作用及患者满意度。
研究者对2022年8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皮肤科门诊确诊的76例轻中度丘疹脓疱型玫瑰痤疮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壬二酸组与氨苯砜组,其中壬二酸组44例,氨苯砜组32例。研究统计了人口学特征、研究者总体评估(IGA)评分、皮损计数、红斑评分、副作用及患者满意度数据。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前的IGA评分(分值为2-4)、皮损计数、平均红斑评分及各分级红斑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内比较显示,两组治疗后的IGA评分、皮损计数及红斑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01),表明两种疗法均有效。在治疗后IGA评分(分值为0-3)、IGA改善率、皮损计数、皮损改善率、平均红斑评分、各分级红斑评分(分值为0-2)及红斑改善率方面,两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患者总体满意度无组间差异(p=0.805),但基线IGA 4分的患者治疗后不满意率更高(AA组p=0.012,氨苯砜组p=0.002)。
综上所述,局部使用氨苯砜治疗轻中度丘疹脓疱型玫瑰痤疮的疗效与壬二酸相当,且副作用更少,安全性更优。
原始出处:
Hasanbeyzade S. Comparison of Topical 20% Azelaic Acid and 7.5% Dapsone in the Treatment of Mild-To-Moderate Papulopustular Rosacea. J Cosmet Dermatol. 2025 May;24(5):e70212. doi: 10.1111/jocd.70212. PMID: 40304282; PMCID: PMC12042643.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氨苯砜# #壬二酸# #丘疹脓疱型玫瑰痤疮#
17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