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科大学蒋宁团队《AFM》:靶向递送 CRISPR-Cas9 和 ACC 抑制剂的智能纳米笼有效增强抗肿瘤级联治疗

2025-01-23 BioMed科技 BioMed科技 发表于陕西省

全球癌症患者多、死亡率高,现有疗法效果有限。重庆医科大学蒋宁团队开发双层响应纳米载体,同时装载 CRISPR - Cas9 和抑制剂,双重抑制 ACC1,展现显著抗肿瘤效果。

全球每年新增恶性肿瘤患者 2000 万,近 970 万人因此死亡。纵使临床治疗手段丰富,包括手术、化疗、放疗等传统方法和靶向、免疫等新型疗法,但治疗效果仍然有限。因此,亟需开发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改善癌症患者预后。

最近,重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蒋宁团队开发出一种创新性肿瘤治疗方案,为癌症治疗带来新希望。该团队巧妙设计了双层响应型纳米载体系统,通过同时装载基因编辑工具(CRISPR-Cas9)和小分子抑制剂(ND630),精准靶向肿瘤细胞。这种智能载体系统能够响应肿瘤微环境,释放药物,双重抑制脂质代谢关键蛋白ACC1。研究发现,该治疗方案可显著增加肿瘤细胞对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摄取,触发脂质过氧化反应,最终通过铁死亡和细胞凋亡等多种途径导致肿瘤细胞死亡,展现出显著的抗肿瘤效果。重庆医科大学研究生赵薇、张腊、郭焦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重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蒋宁副教授为唯一通讯作者,文章发表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杂志上。

图片

图1:双层响应型载药纳米笼合成步骤示意图

该科研团队成功研发了一种名为NTA630-NCs-RBCM-T的新型纳米载药系统。在制备过程中,首先通过纳米自沉淀法将ACC抑制剂包裹形成NTA630胶束;同时,利用原位自由基聚合技术将Cas9与sgRNA复合物包裹,制备出具有阳离子和酸响应性的可降解纳米胶囊(NC)。随后,通过静电吸附将NCs与NTA630结合形成NTA630-NCs,再将其包裹在红细胞膜中并与GPC3靶向肽共孵育,最终得到具有靶向性的NTA630-NCs-RBCM-T纳米载体(如图1所示)。

研究团队通过CCK8实验、生物透射电镜和活死染色等多种方法验证了该纳米载体的抗肿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这种多功能纳米载体在到达肿瘤细胞后,在溶酶体中红细胞膜被降解后,ND630得以释放,并在酸性环境下释放Cas9复合物,最终有效诱导肿瘤细胞死亡。

图片

图2:双层响应型载药纳米笼对肿瘤杀伤作用的验证

为探究 NTA630-NCs-RBCM-T 抑制癌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研究团队进行脂代谢组学分析,结果显示,NTA630-NCs-RBCM-T能够有效抑制脂肪酸合成途径,不仅导致饱和脂肪酸显著减少,还促进了细胞对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摄取。由于PUFA极易发生过氧化反应,这一过程最终加速了癌细胞的死亡(如图3所示)。

图片

图3:双层响应型载药纳米笼靶向脂质代谢的验证

进一步在动物实验中验证 NTA630-NCs-RBCM-T NPs 的抗肿瘤作用。首先利用动物活体荧光成像研究NTA630-NCs-RBCM-T NPs ,证实其对肿瘤的靶向作用;再通过对小鼠体重、肿瘤大小、生存时间的观察记录以及肿瘤的 Ki-67,TUNEL 染色,结果明确NTA630-NCs-RBCM-T NPs 的体内抗肿瘤作用显著(如图4所示)。

图片

图4:双层响应型载药纳米笼的体内抗肿瘤效果评估

基于上述结果,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开发了一种由红细胞膜封装的纳米笼,称为 NTA630-NCs-RBCM-T,旨在共同递送 CRISPR-Cas9 和 ACC 抑制剂。这种创新方法促进了双靶点 ACC 抑制,增强了级联抗癌治疗的疗效。该研究在遗传和代谢水平上实现了对肿瘤细胞的双重攻击,显着改善了治疗结果。未来,这种双负载纳米笼技术可以通过改变靶向肽来适应,使其可以应用于其他类型的肿瘤或疾病。

参考文献:

W. Zhao, L. Zhang, J. Guo, Q. Xu, M. Zhang, H. Liu, C. Ren, Y. Zhao, J. Wang, Q. Peng, N. Jiang, Intelligent Nano-Cage for Precision Delivery of CRISPR-Cas9 and ACC Inhibitors to Enhance Antitumor Cascade Therapy Through Lipid Metabolism Disruption. Adv. Funct. Mater. 2025, 2418090. 
https://doi.org/10.1002/adfm.202418090

原文链接:

https://advanced.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adfm.202418090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49324, encodeId=4949224932437,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99e5521532'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CRISPR-Cas9#</a> <a href='/topic/show?id=2022e74603e'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纳米载体#</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0,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5215, encryptionId=99e5521532, topicName=CRISPR-Cas9), TopicDto(id=77460, encryptionId=2022e74603e, topicName=纳米载体)],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Thu Jan 23 15:51:49 CST 2025, time=2025-01-23, status=1, ipAttribution=陕西省)]
    2025-01-23 梅斯管理员 来自陕西省

相关资讯

Cell:CRISPR-Cas9新玩法!不切DNA就能治疗疾病

今日,Salk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带来了一项重量级研究——他们开发了一种全新的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技术,能在不切开DNA的前提下,对基因进行激活。这有望规避目前基因编辑技术的主要瓶颈,带来全新的应用。这项重磅研究今日发表在了顶尖学术刊物《Cell》上。

Nature Communications:意想不到:CRISPR基因编辑会导致可遗传的基因组结构突变

CRISPR-Cas9是对微生物、动植物,以及人类基因组进行修饰的强有力工具。在医疗保健领域,CRISPR-Cas9基因编辑为治愈遗传病、癌症,乃至心脏病等重大疾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希望。

Cell子刊:中山大学张秀兰/李飞等团队合作开发治疗青光眼的新策略

,该研究表明CRISPR-Cas9介导的睫状体碳酸酐酶2缺失能够治疗青光眼。

Nature:治疗耳聋的基因疗法

今日,哈佛大学医学院Zheng-Yi Chen教授与哈佛大学David R. Liu教授等多名华人学者联手带来了一项重量级的研究。他们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成功修复了小鼠内耳的致聋性基因突变。这项研究也于今日在线发表在了顶尖学术刊物《自然》上。

CRISPR-cas9临床试验前,Editas基因编辑公司CEO辞职

基因编辑公司Editas Medicine将在没有总裁兼首席执行官Katrine Bosley的情况下,开始其第一次CRISPR临床试验。Bosley的辞职导致该公司的股价损失了近五分之一。这一消息也拖累了其他CRISPR-Cas9公司的股价,其中包括CRISPR Therapeutics和Intellia,分别下跌了11%和7%。

JACS:中科院化学所汪铭团队开发细胞选择性CRISPR-Cas9基因编辑工具

CRISPR-Cas9是基于细菌/古菌的获得性免疫系统而开发的新一代基因编辑技术,在化学生物学、生物医学及基因治疗中具有潜在应用前景。CRISPR-Cas9技术使用向导RNA(sgRNA)识别靶标基因

Sci:CRISPR-Cas9灭活逆转录病毒

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的杨璐菡(Luhan Yang)曾因第一个利用CRISPR-Cas9技术修改细胞基因组和领导eGenesis公司,而被福布斯杂志评为2014年30岁以下30个科学医疗领域(30 under 30)领军人物之一。

Nat Biotech:媲美CRISPR-Cas9, 新CRISPR 工具探知90%的基因编辑领域

2类CRISPR–Cas系统,例如Cas9和Cas12,已被广泛用于靶向真核基因组中的DNA序列。但是,代表自然界中所有CRISPR系统90%的1类CRISPR-Cas系统在基因组工程应用中仍未开发。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的生物医学工程师利用此前未被探索的CRISPR技术,精确地调控和编辑人类细胞中的基因组。通过这种新方法,研究人员希望能极大地扩展基于CRISPR的生物医学工程

NEJM:CRISPR-Cas9体内基因编辑治疗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

在小型遗传性ATTR淀粉样变性伴多发性神经病患者中,NTLA-2001仅与轻度不良事件相关,并通过靶向敲除TTR可降低血清TTR蛋白浓度。

Cancer Cell:第二代癌症依赖性图谱发表,优先筛选27种癌症类型的370个抗癌治疗靶点

研究团队利用多组学数据注释了930个癌细胞系,构建了第二代Cancer DepMap,并分析了来自CRISPR-Cas9筛选的分子标记与癌症依赖性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