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方法用于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术后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13小时前 生殖医学论坛 生殖医学论坛 发表于上海

本研究将永磁旋振治疗仪用于IUA术后预防宫腔再粘连的辅助治疗,观察术后子宫内膜厚度及血流参数、月经恢复情况以及预防宫腔再粘连的临床效果,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的参考。

【摘要】

目的 分析不同方法用于中重度宫腔粘连(IUA)患者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后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于西北妇女儿童医院行TCRA治疗的262例中重度IUA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采取不同的TCRA术后预防再粘连治疗,分为A组(120例,采用雌孕激素序贯疗法联合宫腔放置Foley球囊导尿管+永磁旋振治疗仪治疗)和B组(142例,采用雌孕激素序贯疗法联合宫腔放置Foley球囊导尿管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治疗后内膜厚度、超声指标、治疗有效率等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TCRA术前一般情况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个月随诊时,A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显著高于B组[(11.41±2.00) mm vs. (8.69±2.63)mm,P<0.05],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1.02±0.15) vs. (1.24±0.16)]、搏动指数(PI)[(1.39±0.17) vs. (1.69±0.25)]及美国生育协会(AFS)总分[(2.85±1.19) vs. (3.22±1.34)]显著低于B组(P<0.05),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85.00% vs. 74.65%,P<0.05)。术后12个月时随访A组的临床妊娠率(47.50%)有高于B组(40.85%)的趋势,但尚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IUA患者TCRA术后使用雌孕激素序贯疗法联合宫腔放置Foley球囊导尿管+永磁旋振治疗仪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子宫内膜血流灌注,促进内膜生长及月经恢复,对于改善术后再粘连情况有较好效果。

宫腔粘连(IUA)是一种对女性生育功能和心理健康有严重影响的妇科疾病。随着人工流产数量的增加,IUA患者数量也明显增加。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是目前治疗IUA常用的有效方法,但术后宫腔再粘连的发生率仍较高,目前临床上尚没有促进内膜再生修复的最佳方法,有报道称TCRA术后宫腔再粘连率高达62.5%,严重影响手术疗效。预防TCRA术后再粘连是临床上的一个挑战。有文献报道使用人工周期药物和其他物理措施如宫内节育器(IUD)、Foley球囊导尿管、生物类材料等方法可以减少再粘连的风险,但这些方法并不能完全预防粘连的复发。永磁旋振治疗仪通过磁场变化,产生低频机械波等,可以明显提高盆腔器官局部免疫功能,改善血液循环,目前临床上多用于输卵管和子宫内膜疾病等,具有安全、无创等特点。本研究将永磁旋振治疗仪用于IUA术后预防宫腔再粘连的辅助治疗,观察术后子宫内膜厚度及血流参数、月经恢复情况以及预防宫腔再粘连的临床效果,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的参考。

一、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及分组: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于西北妇女儿童医院行TCRA治疗的262例IUA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根据美国生育协会(AFS)评分标准,宫腔镜检查确诊为中度或重度IUA;(2)年龄20~40岁;(3)无严重系统性疾病及手术禁忌证、初次行IUA治疗的患者;(4)完成术后12个月随诊。排除标准:(1)存在生殖系统炎症及恶性肿瘤患者;(2)既往存在宫腔疾病、子宫畸形或异常子宫出血等情况者。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伦理号:2021-050),纳入患者均充分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根据患者意愿采取不同的TCRA术后预防再粘连治疗并分组:采用雌孕激素序贯疗法联合宫腔放置Foley球囊导尿管+永磁旋振治疗仪治疗的患者纳入A组(120例);采用雌孕激素序贯疗法联合宫腔放置Foley球囊导尿管治疗的患者纳入B组(142例)。

2.治疗方案:所有纳入研究的中、重度IUA患者均行常规TCRA术治疗。两组患者术后即刻放置Foley球囊导尿管(广州维力医疗)(具体方法:将球囊导尿管放置于宫腔内,注射3~5 ml生理盐水;术后第5天取出),同时进行常规雌孕激素序贯治疗[自月经来潮第7天起给予戊酸雌二醇(拜耳,德国)6 mg/d,连续使用21 d;后10 d加用地屈孕酮片(雅培,荷兰),10 mg/次,2次/d。连续3个周期]。在此基础上A组同时进行永磁旋振治疗仪(郑州仁惠医疗)治疗,首先将振动治疗头隔薄衣物置于下腹部,20 min/次,2次/d;然后将旋转治疗头置于阴道内部,20 min/次,1次/d;连续治疗21d,月经期停止1周,为1个治疗周期,连续治疗3个周期。

3.IUA的评分标准及程度判断:AFS评分:(1)IUA范围:粘连<1/3宫腔范围为1分,累及1/3~2/3宫腔范围为2分,>2/3宫腔范围为4分;(2)粘连类型:薄膜样为1分,薄膜与致密之间为2分,致密粘连为4分;(3)月经情况:正常为0分,月经量减少(<正常月经量1/2及以上)为2分,闭经为4分。IUA程度判断:AFS评分1~4分为轻度IUA,5~8分为中度IUA,9~12分为重度IUA。

4.观察及随访:收集两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及内膜厚度(排卵期检测)、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和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卵泡期检测)、AFS评分等信息。嘱患者在TCRA术后第3个月月经干净3~7 d及排卵期两次来院复查,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AFS评分、内膜厚度、RI和PI、治疗有效率。子宫内膜厚度、RI和PI采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Voluson-E8型;GE,美国)检测,均检测3次,取平均值。术后第3个月复诊时评估IUA恢复情况(若粘连程度较术前减少1个级别及以上为有效;若粘连程度未减轻视为无效)。术后12个月电话随访患者临床妊娠情况。

5.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0.0软件包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hapiro-Wilk检验显示数据呈正态性分布,Levene检验显示方差齐性,用(图片)表示,采用方差分析检验组间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一般资料比较:两组患者TCRA术前一般情况,包括年龄、体质量指数(BMI)、人工流产/刮宫次数、术前排卵期子宫内膜厚度、RI、PI、AFS总分及各项指标分布情况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1、2),组间具有可比性。

图片

(表1、表2)

2.术后治疗效果比较:术后第3个月各指标比较,A组的内膜厚度显著高于B组,子宫动脉RI、PI及AFS总分显著低于B组(P均<0.05)(表3);A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P<0.05),术后随访12个月内临床妊娠率亦有高于B组的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4)。两组患者在治疗和随诊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和并发症等。

图片

(表3、表4)

三、讨论

IUA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目前治疗IUA的常用方法是TCRA,但如何预防术后的宫腔再粘连仍然是临床医生面临的难点,尤其对于中、重度IUA患者,尽管术后通常会采用人工周期药物和宫腔支撑球囊等辅助方法来促进子宫内膜的增殖和修复,预防术后复发,但这类人群的术后复发率仍然较高。

目前比较被认可的预防IUA复发的措施有:(1)手术方面:TCRA是治疗IUA的标准术式,手术时应避免盲视下操作,以减少对子宫内膜的损伤。手术的原则是分离和切除瘢痕组织,恢复宫腔的解剖学形态,同时有效保护残留的子宫内膜。对于中、重度IUA,可能需要使用能量器械进行手术,但这些器械可能会对周围正常或残留的子宫内膜造成热损伤,增加术后再粘连的风险。

(2)术后管理方面:建议使用宫腔支撑球囊来降低再粘连的风险,通常球囊内注液量不超过5 ml,留置时间为3~7 d。此外,雌激素的使用也被认为可以促进子宫内膜的生长与再生,有助于创面修复,减少再粘连形成。通过药物或物理措施干预促进创伤部位子宫内膜生长,再生的子宫内膜便可防止粘连复发。因此IUA的治疗和术后管理需要综合考虑个体情况,采取个体化的治疗策略。

永磁旋振治疗是一种物理治疗形式,设备由治疗头部及主机两个部分组成,具有安全、无创、依从性高等特点。其治疗原理是将低频声波、磁振波、旋转和振荡磁场及机械波等相互结合,通过交互作用对人体盆腔器官产生一系列的生物学效应,提高机体补体水平和免疫功能。电磁波可通过刺激子宫血管平滑肌的活动,提高盆腔生殖器官和子宫内膜的血液供应,促进子宫内膜生长和发育。

子宫内膜局部的血流灌注情况对于内膜的生长和修复至关重要。通过超声测量子宫动脉PI和RI反映血管的阻力情况,指数越低表示血管阻力越低,血流灌注情况越好。良好的血液供应是促进子宫内膜生长和修复的重要保障,IUA术后如何更好地改善内膜血流灌注,促进内膜修复,成为预防再次粘连的关键环节之一。本研究结果显示,同时使用永磁旋振治疗仪辅助治疗的IUA患者(A组),术后第3个月子宫动脉PI、RI显著低于B组(P<0.05),提示永磁旋振治疗仪可以有效改善内膜血流灌注,促进内膜生长和增厚,有利于月经模式的改善。随着内膜修复,患者术后AFS总分明显降低,再次发生IUA的概率也随之降低。本研究中A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亦明显好于B组,术后12个月临床妊娠率达到47.5%,与既往研究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IUA患者TCRA术后使用雌孕激素序贯疗法联合宫腔放置Foley球囊导尿管+永磁旋振治疗仪辅助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子宫内膜厚度及子宫血流动力学参数,有利于患者月经模式及宫腔形态的恢复,对于改善术后宫腔再粘连情况有较好效果。但仍需要更大样本量的临床研究加以验证。

文章来源:楚光华,胡春艳,单莉,等.不同方法用于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术后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J].生殖医学杂志,2025,34(4):533-536.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69975, encodeId=865f22699e5c9,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e65f93688dc'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辅助治疗#</a> <a href='/topic/show?id=2ba84628280'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宫腔粘连#</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6,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46282, encryptionId=2ba84628280, topicName=宫腔粘连), TopicDto(id=93688, encryptionId=e65f93688dc, topicName=辅助治疗)],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Wed Jun 18 22:56:07 CST 2025, time=11小时前,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大咖谈 | 2024年ASCO恶性黑色素瘤新辅助/辅助治疗研究进展

这些研究共同突显了新辅助和辅助治疗在改善黑色素瘤患者预后中的重要作用,为未来治疗策略的优化和个体化治疗选择提供了理论和临床依据。

Clin Cancer Res | 辅助阿司匹林治疗在PIK3CA突变结肠癌患者中的应用:SAKK 41/13试验

该研究旨在评估辅助阿司匹林在携带PIK3CA突变的结肠癌患者中的疗效,尽管由于试验提前终止,结果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但阿司匹林在DFS和TTR方面的临床改善具有显著意义。

病例分享:实性小肺癌只做了楔形切除,术后病理高危低分化,需要升级手术或术后辅助治疗吗?

今天我想以一个病例入手,来分析与探讨这一类病例该如何处理。仅一家之言,不代表医院立场,也不代表业内共识或必为最科学的观点。只作为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大家重视并来研究这一类疾病群体。

Ann. Oncol | 3 年随访:瑞博西尼辅助治疗显著改善早期乳腺癌预后

该研究旨在评估3年辅助性瑞博西尼联合非甾体类芳香化酶抑制剂(NSAI)与单独NSAI治疗在HR+/HER2-EBC患者中的疗效和耐受性,瑞博西尼加NSAI治疗具有持续的 iDFS 益处且安全可控。

个人观点:肺癌的“真早期”与“伪早期”理论可解释几乎一切临床现象!

本文围绕早期肺癌相关疑问,提出 “真早期”“伪早期” 猜想,通过病例及研究分析,探讨其对肺癌术后生存率、辅助治疗、手术方式选择、内科治疗地位等多方面影响,阐述该猜想积极意义。

问诊分析:肺癌术后说是早期,结果MRD检测变阳性了!怎么办?怎样的病例需要MRD检测?

本文探讨肺癌术后复发监测,以病例引出,介绍 MRD 检测目的、适应证等,相关研究表明其价值,叶建明提出不同分期对 MRD 检测及辅助治疗的看法,强调综合评估。

STTT | 新突破:术前信迪利单抗、安罗替尼和化疗,术后辅助信迪利单抗治疗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

研究旨在评估术前新辅助信迪利单抗联合安罗替尼和化疗,术后辅助信迪利单抗治疗可切除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案在治疗可切除NSCLC患者中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大咖谈 | 早期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辅助治疗疗程管理

本讲座重点讨论了三阴乳腺癌新辅助和辅助治疗的流程管理。

陈敏山教授:HCC辅助治疗的未来,路在何方?

近日,发表于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的一篇述评文章,探讨了过去十年辅助治疗研究阴性结果的潜在原因、启示,以及对HCC辅助治疗的展望。

【专家述评】|早期乳腺癌辅助治疗的进展和争议

本文针对早期乳腺癌辅助治疗的进展和争议进行综述,以期为当前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也为未来深入研究提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