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预防医学杂志:北京市成年人膳食多样性与肥胖发病风险关联的前瞻性研究

12小时前 美年健康研究院 美年健康研究院 发表于上海

本研究旨在探索北京市居民膳食多样性与肥胖发病风险的前瞻性关联。

2025年4月,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和美年健康研究院研究人员共同在中文期刊"中国预防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北京市成年人膳食多样性与肥胖发病风险关联的前瞻性研究"的研究论文。本研究旨在探索北京市居民膳食多样性与肥胖发病风险的前瞻性关联。

图片

图片

肥胖是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目前我国成年人中肥胖人数超过1.3亿,且患病率呈上升趋势。膳食多样性指一日三餐的食物种类全,品样多,应由谷薯类、蔬菜水果、动物性食物、大豆坚果、烹调油和盐五大类食物组成,是平衡膳食的基础。有研究支持膳食多样性对健康的益处。膳食多样性与肥胖关联的研究结果不一致,膳食多样性水平与肥胖发病率呈正相关。本研究旨在利用北京某健康体检数据库中有多次体检记录的研究对象构建前瞻性队列,探索膳食多样性与一般性肥胖、中心性肥胖发病风险的关联性。

研究基于2004—2020年北京美兆健康体检数据库,将具有多次体检记录的人群纳入前瞻性队列研究对象,收集一般性肥胖和中心性肥胖发病事件。计算贝里指数(berry index,BI) 和熵指数 (etropy index,EI) 评价14种常见食物组的膳食多样性,以 BI、EI 低于上三分位数者作为对照组,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膳食多样性与肥胖发病风险的关联。

研究终共纳入12,702人,随访(7.12±1.74)年,新发一般性肥胖772人 (6.08%),中心性肥胖 3,134 人 (24.67%)。

调整潜在的混杂因素后,高 BI组相较对照组一般性肥胖发病风险增加(HR=1.24,95%CI:1.07~1.44),中心性肥胖发病风险增加(HR=1.12,95%CI:1.04~1.21);高 EI组相较对照组一般性肥胖发病风险增加 (HR=1.19,95%CI:1.02~1.38),中心性肥胖发病风险增加 (HR=1.11,95%CI:1.03~1. 19)。

亚组分析:与对照组比较,高 BI 组、高 EI 组在年龄 0~<40 岁组和 40~<60 岁组、男性与一般性肥胖、中心性肥胖关联更强(P<0. 05);与对照组比较,高 BI组、高 EI组在休闲性体力活动低水平组和高水平组与一般性肥胖的关联更强,休闲性体力活动低水平组与中心性肥胖的关联更强 (P<0.05);与对照组比较,高 BI、EI 组在每日能量摄入中等组和高等组与一般性肥胖的关联更强 (P<0.05),每日能量摄入分组对 BI、EI 分组存在效应修饰作用 (交互效应 P=0.034、0.047);与对照组比较,高 BI、EI 组在每日能量摄入中等组和高等组与中心性肥胖为正向关联,而在每日能量摄入低等组为负向关联,每日能量摄入分组对 BI、EI 分组存在效应修饰作用 (交互效应 P=0. 002、0.008)。

图片

表:不同年龄、性别、休闲性体力活动水平、每日能量摄入与一般性肥胖及中心性肥胖关联的亚组分析

高膳食多样性会增加一般性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的发病风险,可能与其导致的每日能量摄入增加有关。因此,在提倡食物多样化的同时,应限制个体每日能量摄入量,避免食物多样化所诱导的食物过量摄入,以有效控制体质量、维持健康体型。

Citation:

杨晨,张欣怡,马铮, et al.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DOI:10.16506/j.1009-6639.2025.04.006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71594, encodeId=9e1d22e159463, content=前往app查看评论内容,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7,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81891, encryptionId=3ad9818917c, topicName=肥胖), TopicDto(id=128255, encryptionId=672312825576, topicName=膳食多样性)],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Tue Jul 01 13:55:58 CST 2025, time=10小时前, status=0, ipAttribution=上海)]
    10小时前 梅斯管理员 来自上海

相关资讯

“轻断食”“生酮饮食”“代餐”有用吗?国家新版减肥指南来了!

我国超重和肥胖患病率上升,国家发新版指导原则并推进 “体重管理年” 行动。介绍超重肥胖标准、判断方法,阐述饮食、运动建议及药物、手术治疗适用人群,强调减肥需科学坚持。

BMI要淘汰了?柳叶刀子刊发文重新定义“肥胖”!

近期,《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发布了一份极具影响力的报告,全球超过 75 个专业组织对此予以认可。该报告不仅对肥胖作为慢性疾病的重新定义进行深入探讨,还针对临床实践提供了新的诊断工具和建议。

肥胖的不同参考标准比较

肥胖的不同参考标准比较

Molecular Psychiatry:纹状体多巴胺与人类肥胖程度呈正相关——基于双拮抗剂示踪剂的PET研究

[¹¹C]raclopride测量的纹状体D2BP与BMI呈负相关,而[¹⁸F]fallypride测量的D2BP与BMI无显著关联。多巴胺张力指数与BMI呈正相关。

体重“爆表”有多可怕?NEJM Evidence揭示,从高血压到睡眠窒息16种疾病“排队”找上门!

研究分析 27 万余美国成年人数据,依 BMI 分级揭示肥胖与 16 种健康结果关联。肥胖患病率 42.4%,随 BMI 上升,各健康问题患病率、发病率及风险比递增,III 级肥胖关联尤甚。

肥胖与超重患者的减重管理:临床实践与探索

肥胖与超重患者的减重管理:临床实践与探索

拉响警报!全球 “肥胖潮” 汹涌!柳叶刀发文全球超重/肥胖人数高达 21.1 亿

近期,国际顶刊Lancet发表了1990-2021年全球各地区成人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并对2050年的患病趋势进行了预测。

Phytomedicine重磅发布:桔梗多糖双管齐下,肠道菌群代谢双重抑制,有效抗击高脂肥胖!

论文深入探讨了PR多糖(PG1、PG2)在抑制HFD诱导的肥胖进展中的作用机制。

Eur J Pediatr:肥胖如何改变中枢性性早熟女孩的GnRH刺激试验结果

超重和肥胖对ICPP女孩GnRH刺激试验结果的显著影响:肥胖患儿的LH峰值及LH/FSH比值较正常体重患儿降低约20%-30%,需采用更低的诊断切点(如LH≥3.56 IU/L)以避免漏诊。

WJP:青少年睡眠模式与肥胖的关系

青少年和青年的5种睡眠模式,“睡眠潜伏期延长”模式与更高的BMI和超重/肥胖相关,且独立于遗传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