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tomedicine:化瘀通痹方通过抑制HIF1A/VEGFA/ANGPT轴和抑制血管生成来减轻类风湿关节炎

2025-02-26 紫菀款冬 MedSci原创 发表于陕西省

本研究探讨化瘀通痹方(HT)对类风湿关节炎(RA)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

背景:血管生成类风湿关节炎(RA)的发病机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有助于滑膜增生、滑膜形成和骨破坏的进展。目前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方法包括传统的合成疾病缓解抗风湿药(csDMARDs)、生物抗风湿药(bDMARDs)、糖皮质激素和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然而,这些治疗方法中没有一种专门针对RA血管生成,并且大约20%的患者在这些治疗中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控制。此外,某些药物存在胃肠道反应和免疫抑制等风险。

中医药(TCM)提供了一种潜在的解决方案,具有低毒性和减少耐药性的有效性。化瘀通痹方(HT)是一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由丹参、穿山龙、黄芪、附子、白芍、延胡索、甘草组成。HT联合甲氨蝶呤(MTX)显示出与来氟米特(LEF)联合MTX相当的疗效,改善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和疾病活动评分28(DAS28),不良反应较少。此外,HT含有活血化瘀药,可抑制血管生成,使其成为一种有前景的治疗选择。据推测,HT可能对血管生成靶向具有类似的作用。然而,化瘀通痹方对血管生成的确切作用尚不确定。

目的:探讨HT对RA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

方法: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HT的靶标谱和药理作用。体外用CoCl2刺激RA-FLS模拟缺氧条件。用条件培养基(CM)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从RA-FLS中添加HT或HIF1A抑制剂LW-6,研究滑膜细胞分泌物对血管生成的影响,包括增殖、迁移、粘附和管腔形成。Western blot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亚单位α(HIF1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和磷酸化的VEGFR2(p-VEGFR2)蛋白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VEGFA分泌量,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测定VEGFA、血管生成素1 (ANGPT1)、ANGPT2 mRNA表达量。

在体内建立胶原诱导关节炎(CIA)模型。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及血管计数,x线观察骨结构,免疫荧光法对成熟血管和未成熟血管进行分类,免疫组织化学和ELISA进一步验证机制。采用液相色谱-质谱法(LC-MS)鉴定含HT药物血清的有效成分,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潜在代谢物。

结果:网络药理学分析提示HT在血管生成中的潜在靶点,与HIF1A和VEGF通路相关。在体外,HT可以逆转细胞系的增殖、迁移和粘附,并抑制HUVECs的管腔形成。HT(10%和15%)有效降低HIF1A和VEGFA表达,减弱VEGFR2水平及其磷酸化,下调VEGFA、ANGPT1和ANGPT2 mRNA水平。

在体内,HT减轻炎症和骨破坏,减少滑膜中未成熟(CD31+/α-SMA-)和成熟(CD31+/α-SMA+)血管计数,抑制HIF1A-VEGFA-ANGPT轴。最后,从HT含药血清中成功鉴定出19种有效成分,还发现HT可能影响脯氨酸和酪氨酸代谢等代谢途径,而这些代谢途径已被报道参与血管生成。

结论:HT具有缓解RA血管生成的良好作用,至少部分是通过抑制HIF1A-VEGFA-ANGPT轴,减少RA-FLS与HUVECs之间的串导。该研究结果表明,HT是治疗RA血管生成的候选药物

原始出处:

Chen Z, Guo X, Wu S, et al. Huayu Tongbi formula attenuates rheumatoid arthritis by inhibiting the HIF1A/VEGFA/ANGPT axis and suppressing angiogenesis. Phytomedicine. Published online February 10, 2025. doi:10.1016/j.phymed.2025.156479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53652, encodeId=a6ba22536522b,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7face61750b'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类风湿性关节炎#</a> <a href='/topic/show?id=583c8969860'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血管生成#</a> <a href='/topic/show?id=83638954612'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a> <a href='/topic/show?id=7b3f1246180e'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化瘀通痹方#</a> <a href='/topic/show?id=5a0b12461984'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缺氧诱导因子1A#</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42,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24618, encryptionId=7b3f1246180e, topicName=化瘀通痹方), TopicDto(id=76175, encryptionId=7face61750b, topicName=类风湿性关节炎), TopicDto(id=124619, encryptionId=5a0b12461984, topicName=缺氧诱导因子1A), TopicDto(id=89546, encryptionId=83638954612, topicName=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TopicDto(id=89698, encryptionId=583c8969860, topicName=血管生成)],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Wed Feb 26 11:12:24 CST 2025, time=2025-02-26, status=1, ipAttribution=陕西省)]

相关资讯

J Ethnopharmacol:夏天无和四氢巴马汀红碱通过靶向Fosl2抑制巨噬细胞炎症缓解类风湿关节炎

该研究确定中药夏天无的抗类风湿性关节炎(RA)作用和抗炎靶点,阐明其有效成分和分子药理机制。

"揭秘!芍药甘草附子汤如何神奇缓解类风湿性关节炎痛苦"

文章揭示了SGFD潜在的治疗靶点和作用机制。

iNKT细胞疗法通过调节Th细胞亚群比例,减少炎性因子浸润,缓解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复杂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率接近 0.5-1%。

Pharmaceuticals:小檗碱介导外泌体调节脂质代谢途径促进RA-FLS细胞凋亡

本研究探索从细胞外泌体的角度探讨小檗碱通过介导外泌体内容物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

Phytomedicine:桂枝芍药知母汤通过肠道微生物外膜囊抑制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的形成,缓解类风湿关节炎

本研究探讨桂枝芍药知母汤(GSZD)与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Ts)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

Semin Arthritis Rheum:JAK抑制剂在难治性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疗效与耐受性

JAK抑制剂对D2TRA患者具有显著的疗效,与非D2TRA患者的治疗效果相当。

Rheumatology:长期使用低剂量糖皮质激素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疾病活动和心血管风险的影响

尽管非常低剂量GCs在许多RA患者中仍被广泛使用,但其在改善疾病活动控制方面的效果较为有限,且长期使用可能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AM:同济大学霍敏锋/吴鹏合作构建二硅化钙纳米片通过抗炎和成骨逆转类风湿性关节炎

该研究通过简单的水性剥离制备了2D层状二硅化钙纳米颗粒(CSN)。CSNs的水解产生抗氧化H2、碱性Ca(OH)2和和二氧化硅,在抗氧化、抗炎和促成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比单独抗炎的治疗效果更好。

Phytomedicine:千斤拔总黄酮治疗胶原性关节炎大鼠的作用机制

基于多组学技术,研究千斤拔(FPTF)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效学基础和复杂的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