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用VS联用:一文汇总抗精神病药物的临床治疗现状

2025-05-07 精神医学新观点 精神医学新观点 发表于陕西省

全球超 2400 万人患精神分裂症,约 30% 患者单药治疗不佳。临床抗精神病药联用普遍,虽可提升疗效、降低复发风险,但不良反应风险也增加,使用时需精准评估风险获益比。

据WHO最新数据,全球超2400万人受精神分裂症困扰,我国精神分裂症及相关精神病性障碍终身患病率约0.6%。作为致残率最高的十大疾病之一,其核心症状包括幻觉、妄想、思维紊乱,常伴认知损害与社会功能退化等。尽管新型抗精神病药不断涌现,仍有约30%患者单药治疗效果不佳,陷入"难治性"困境,这一现状也促使临床不断探索抗精神病药物联用方案的可行性。

抗精神病药物联用的临床现状

指南与实践之间的冲突

APA精神分裂症治疗指南以及CANMAT等指南明确:单药治疗为首选,并不推荐多药联合应用。但在临床实践中,抗精神病药物联用现象较为普遍。

2024年《柳叶刀·精神病学》上发表的一篇文章系统阐述了不同患者群体和不同地区抗精神病药物多药并用情况,研究显示:平均24.5%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患者被开具多种抗精神病药物,其中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的患者多药并用比例最高,约为33.2%。且精神病药多药并用情况的发生从从1980年代的18.1% 迅速上升到近年的39.0% ,一定程度上说明多药联用在临床实践中越来越普遍。

有研究对比29种抗精神病药单药治疗及联用治疗方案,发现在降低再入院/复发风险疗效前十的方案中,其中九种为联用治疗方案,其中,氯氮平+阿立哌唑是疗效相对最优的组合。

对于单药治疗效果欠佳或拒绝/不适合使用氯氮平的患者,相比于其他缺乏证据的联用方案,氨磺必利联用奥氮平的方案可作为备选(该结论来自于一项探讨抗精神病药联合治疗的规模最大的公共资助研究)。分析显示,灵活剂量治疗8周后,氨磺必利+奥氮平组受试者的PANSS总分减分(-29.6)显著优于单用奥氮平组(-24.1, p=0.049, Cohen’s d=0.396),在数值上优于单用氨磺必利组(-25.2, p=0.095, Cohen’s d=0.29)。

图片

可见,多药联用通过协同作用不仅使治疗效果更佳,还能显著降低患者再住院及复发风险,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高效的策略选择。

此外,还有研究表明抗精神病药联用改善患者阳性症状效果更佳。具体数据如下:

  • 联合治疗组和单药组治疗有效率(PANSS 总分降低≥25%)分别为 38% 和 30%,可见,联合治疗组和单药组无显著差异。

  • 基线 PANSS 阳性子量表评分每增加 5 分,阳性症状治疗有效(评分降低≥25%)可能性增加 102%(OR 2.02, 95% CI 1.30, 3.12, p=0.002)。可见,联用对患者的阳性症状改善明显。

多药联用的不良反应

研究表明,抗精神病药多药联用时,患者发生锥体外系反应(RR 1.63, 95% CI 1.13-2.36;P = 0.0098)、肌张力障碍(5.91, 1.20-29.17;P = 0.029)、使用抗胆碱能药物(1.91, 1.55-2.35;p< 0.0001)、全因死亡(1.19, 1.00-1.41;p = 0.047)的风险显著高于单药治疗。QTc间期延长较单药治疗更显著(0.24, 0.23-0.26;p< 0.0001)等。所以,抗精神病药多药联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亦会增加锥体外系反应、全因死亡等不良反应风险,其风险获益比需临床医师在决策时进行精准评估。

图片

抗精神病药多药联用相比于单药治疗的疗效和耐受性

参考文献:

[1]Schizophreni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22 Jan.

[2]Huang Y,et al. Lancet Psychiatry. 2019 Mar;6(3):211-224.

[3]Højlund M,et al. Lancet Psychiatry. 2024 Nov 5:S2215-0366(24)00314-6.

[4]Tiihonen J, et al.JAMA Psychiatry. Published online February 20, 2019.

[5]Lochmann van Bennekom MWH,et al. Schizophr Res. 2024 Aug 13;272

[6]Horowitz MA, et al. Eur Neuropsychopharmacol. 2022 Feb;55:4-7.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63756, encodeId=a9c62263e5655,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c9bfe649471'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精神分裂症#</a> <a href='/topic/show?id=bdc555596cd'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抗精神病药#</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7,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55596, encryptionId=bdc555596cd, topicName=抗精神病药), TopicDto(id=76494, encryptionId=c9bfe649471, topicName=精神分裂症)],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Tue May 06 22:08:06 CST 2025, time=2025-05-06, status=1, ipAttribution=陕西省)]

相关资讯

世界睡眠日-哪些抗精神病药物最影响睡眠?

精神分裂症是复杂神经精神疾病,睡眠障碍与之常见共患。共病机制与多巴胺能、γ- 氨基丁酸能系统异常及褪黑素分泌异常有关。抗精神病药对睡眠影响复杂,临床需合理用药并结合非药物治疗。

从眼动到基因表达:我国学者揭示首次发作精神分裂症和临床高风险个体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FSZ患者表现出广泛的眼动异常和右侧中扣带回、颞极ReHo升高,CHR个体则表现为左侧颞中回和颞上回ReHo升高。机器学习分类准确率高达94%,基因分析揭示突触相关通路异常。

Molecular Psychiatry:精神分裂症新视角:首次在活体患者嗅觉神经元中发现蛋白聚集与认知损伤关联

22%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嗅觉神经元细胞存在蛋白聚集,高聚集组执行功能(p=0.001)和注意力损伤(p=0.004)更严重,且蛋白聚集水平与认知评分显著相关。

论著|无抽搐电休克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同性别间的疗效分析

本研究旨在探讨MECT在不同性别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疗效差异,为临床上根据性别个体化选择MECT治疗提供依据。

Psychological Medicine:氯氮平相关强迫症状与功能失调性行为的关系解析

氯氮平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有强迫症状(OCS)的患者表现出功能失调性检查行为,且其检查行为与氯氮平剂量、焦虑状态和工作记忆缺陷相关。

European Child & Adolescent Psychiatry:维生素B12与叶酸水平对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影响的深入探讨

儿童和青少年精神病住院患者中,维生素B12不足与抑郁障碍显著相关,低维生素B12水平与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相关,而进食障碍患者的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较高。

Epidemiology and Psychiatric Sciences: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孤独感与社会隔离患病率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中孤独感患病率为59.1%,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患者的社会隔离患病率达63.0%。亚洲地区孤独感患病率显著高于北美,且抑郁症状与生活质量低下是其重要关联因素。

论著|无抽搐电休克对精神分裂症疗效的性别差异分析

本研究旨在探讨MECT在不同性别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疗效差异,为临床上根据性别个体化选择MECT治疗提供依据。

Psychological Medicine:精神障碍患者的睡眠遗传风险评估,多基因评分揭示失眠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联

失眠多基因评分与更差的睡眠质量和主观健康显著相关,而精神分裂症多基因评分则与认知功能下降和疾病严重程度相关。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的评分更高,精神分裂症患者则表现出更显著的长睡眠遗传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