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AD学术:心脏移植和人工心脏如何选择?

2025-05-16 心血管时间 心血管时间 发表于上海

终末期心力衰竭治疗中,心脏移植与人工心脏(LVAD)各有优劣。移植远期生存更佳但供体受限,LVAD 适应更广且可序贯治疗。需结合年龄、病情等个体化决策,早期转诊评估至关重要。

引言

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预后极差,1年死亡率高达50%。心脏移植作为"金标准"治疗手段虽然效果显著,但手术量有限;而人工心脏(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技术近年快速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那么,这两种治疗方法应该如何决策?

终末期心衰的定义

终末期心衰诊断需满足"1+4"条件:首先,患者必须已经接受指南推荐的标准药物治疗(如ARNI/ACEI/ARB、β受体阻滞剂、SGLT2i、MRA等)但仍无效;其次,需符合以下四项临床表现:

  1. 持续存在严重的NYHA Ⅲ-Ⅳ级心衰症状

  2. 严重收缩功能减低(LVEF≤30%)

  3. 一年内≥1次非预期心衰住院

  4. 严重运动能力丧失(心肺运动试验峰值耗氧量<14 ml·kg^-1·min^-1)

对于这类患者,临床上会使用INTERMACS分级(1-7级)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其中1-3级为最重(需静脉正性肌力药物或机械循环支持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4级为频繁住院,5-7级相对稳定但活动受限。

心脏移植:优势与局限

优势

心脏移植能提供自然生理心脏功能,远期疗效显著。据最新数据,心脏移植患者的1年生存率约85-90%,5年生存率约70%,中位生存期可达12.5年。移植后患者约80%可达到接近正常人群的运动耐量和生活自理水平,生活质量显著提升。

图片

局限性

  1. 供体短缺:全球每年仅约5,500例心脏移植手术,我国年移植量不到一千例,远不能满足需求。

  2. 适应证严格:高龄(通常>70岁)、活动性感染、近期恶性肿瘤、严重器官功能不全、固定性肺高压等都是移植禁忌。

  3. 免疫排斥风险:约15-25%的患者在术后1年内经历至少一次急性排斥,长期还面临慢性排斥(心脏移植物血管病变)风险。

  4. 终身免疫抑制:带来感染、肿瘤和肾功能损害等并发症风险。

人工心脏(LVAD):优势与局限

优势

  1. 不受供体限制:可随时使用,无需等待。

  2. 适应范围更广:可用于部分不适合移植的患者(如高龄、轻中度肺高压等)。

  3. 疗效显著改善:第三代离心泵(如永仁心、HeartMate 3)的1年生存率已接近90%,5年生存率达58%。

  4. 决策灵活:可作为"桥接至移植"、"目的地治疗"或"桥接至康复"。

  5. 有望康复:对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脏有一定概率恢复正常,可撤泵恢复正常生活

图片

局限性

  1. 并发症风险:包括驱动线感染(20-30%)、出血(特别是消化道出血)、血栓栓塞、卒中和右心衰竭等。

  2. 生活便利性受限:需随身携带电池和控制器,不能游泳等接触水活动。

  3. 费用负担:尽管近年来多地将LVAD纳入医保,但患者自付部分仍有一定压力。

图片

两种治疗方式的比较

生存率

  • 短期(1年):移植和LVAD相当(90% vs 88%)

  • 中期(5年):移植优于LVAD(70% vs 58%)

💡 笔者提示:应当注意,目前很多VAD患者是评估条件不适合移植后才植入VAD,因此多数VAD患者的基础条件比心脏移植患者差,这也是造成数据差异的原因之一。

生活质量

两种方式均可显著提升生活质量,但方式不同:

  • 移植:更接近正常生活,无装置限制,需长期服用抗排异药物

  • LVAD:虽然需要随身携带控制器,但多数患者仍能从NYHA Ⅳ级改善至Ⅰ-Ⅱ级,状态改善明显

如何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式

选择最佳治疗方案需考虑多方面因素:

  1. 患者年龄

    • 年轻患者(<40岁):考虑LVAD桥接再移植的序贯治疗,最大化总生存时间

    • 中年患者(40-65岁):如条件允许优先考虑直接移植

    • 高龄患者(>65岁):多考虑LVAD作为长期永久治疗

  2. 血流动力学状态

    • INTERMACS 1-3级:需紧急干预,如无立即可用供体,应考虑LVAD

    • INTERMACS 4级:权衡后可考虑任一治疗方式

    • INTERMACS 5-7级:除合并高危因素外,通常不作为手术首选

  3. 合并症情况

    • 固定性肺高压:避免单纯心脏移植,LVAD可植入降低肺压

    • 肾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患者移植中心通常不会接收,而LVAD则可酌情应用

    • 严重糖尿病:不适合移植,移植后免疫抑制药物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生存率不佳

    • 肿瘤患者:移植后免疫抑制药物有促进肿瘤生长风险,一般不考虑移植,考虑LVAD

    • 高凝状态或出血风险高:LVAD风险增加,优先考虑移植

  4. 特殊情况: 孤立性右心衰竭和单纯舒张功能不全不适合LVAD,这类患者可能更适合考虑心脏移植。

LVAD独特优势

LVAD具有一项独特优势:在特定患者中存在潜在的心肌恢复可能。对于某些可逆性心肌病,如瓣膜性心脏病导致的心衰,LVAD支持一段时间后有可能实现心功能恢复,甚至撤除装置,使患者回归正常生活。

对于年轻患者,心脏移植的预期寿命约为12年,而二次移植风险极高(死亡率达50%-100%)。这意味着30岁的患者直接进行移植,可能在40多岁就面临生命终点。

现代策略倾向于"先LVAD后移植"的序贯治疗模式,即先植入LVAD支持数年,再择期进行心脏移植,从而最大化总生存时间。这种思路也为未来新技术的应用留下了空间,如干细胞治疗等可能在患者LVAD支持期间有突破进展,为后续心衰治疗提供新选择。

最佳转诊时机

根据临床经验,INTERMACS 3-4级患者是转诊的最佳时机,此时患者病情严重但尚未发展至危及生命的程度,手术风险相对可控。而INTERMACS 1级患者(心源性休克)手术死亡率高达20%,应尽量避免将患者拖至此阶段。

具体来说,以下情况应考虑转诊评估:

  • 应用指南推荐药物后心衰症状持续存在

  • 一年内多次因心衰住院

  • 出现药物不耐受(如血压低不能使用ACEI/ARB/ARNI)

  • 心肺运动试验峰值耗氧量<14 ml·kg^-1·min^-1

  • 依赖静脉正性肌力药物维持血压

  • 肾功能或肝功能逐渐恶化

图片

总结

终末期心衰的治疗选择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个体化决策。心脏移植仍是"金标准",但面临供体短缺;LVAD技术快速发展,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提升已接近心脏移植。

对于年轻患者,"先LVAD后移植"的序贯策略可能是最大化生存时间的理想选择,但需要专业团队管理和患者及家属的全力配合。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65444, encodeId=48a8226544438,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5c5351634f3'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心脏移植#</a> <a href='/topic/show?id=8bf412058568'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终末期心力衰竭#</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51634, encryptionId=5c5351634f3, topicName=心脏移植), TopicDto(id=120585, encryptionId=8bf412058568, topicName=终末期心力衰竭)],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Sat May 17 15:32:01 CST 2025, time=12小时前,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全球首个瓣中瓣腔瓣手术成功在心脏移植患者成功开展

德国团队为一名心脏移植后患病的 63 岁男性实施异位腔静脉瓣植入术,克服困难解决瓣周渗漏,首次人工瓣中瓣腔瓣植入术成功。

时时惊心动魄,刻刻险象环生——急性心梗伴心源性休克的艰难抢救过程

57 岁男性突发胸痛、意识丧失,诊断急性前壁心梗等,行急诊介入治疗,心功能差后心脏移植康复出院。讨论术中情况及治疗策略。

24岁男性心脏移植后,运动康复治疗时机和安全性如何把握?

24 岁男性患者,因多种症状就诊,诊断多种疾病后进行心脏移植。详细记录诊疗过程,包括心脏康复各阶段,还分享病例特点、探讨康复相关问题。

《柳叶刀》:心脏移植突破!供心保存时间延长,患者风险降低44%

这项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改善心脏移植患者预后,还意味着供心范围有望扩大,既往不符合SCS标准的供心有机会通过HOPE保存技术用于移植,让更多患者有机会接受移植。

主编推荐 ‖ 259例心脏移植术后受者感染状况分析

本论文收集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18—2023年开展的心脏移植手术259例,分析受者术后感染流行病学特征,为心脏移植术后感染的防控提供依据。

J Heart Lung Transplant:心脏移植前后的重症监护治疗及其影响:儿科心脏重症监护联盟的分析

本研究表明,CHD患者在HTx前后需要更多的ICU特定治疗,并且手术过程中的因素,尤其是手术时间和手术延迟,与患者的结果密切相关。

加拿大修订胺碘酮说明书警示PGD风险 胺碘酮指南推荐怎么用

加拿大审查发现心脏移植前用胺碘酮或与移植后原发性移植物功能障碍风险有关,将更新安全信息,介绍了胺碘酮用法、不良反应等。

J Heart Lung Transplant:心脏移植与长期机械支持后老年人质量调整生命年的比较:SUSTAIN-IT 研究的结果

QALYs提供了一种综合考量治疗效果的方法,对于评估不同治疗策略的效果和成本效益至关重要。

Sci Immunol 武汉协和医院夏家红/吴杰团队提出诱导心脏移植耐受新方案

该研究揭示了一种通过靶向PD-1的诱导移植免疫耐受和治疗自身免疫疾病的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