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ropean Radiology:在非肿块增强病变中预测乳腺癌的多变量模型

2025-05-14 shaosai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近年来,研究人员对探索提高非肿块样强化病变诊断效率的方法表现出越来越浓厚的兴趣。

在第五版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磁共振成像(BI-RADS-MRI)中,非肿块样强化(NME)病变被定义为具有异常强化但不具备肿块特征,且无明显占位效应或边界清晰的区域。这些病变通常与正常的腺体和脂肪组织混杂在一起。肿块则被定义为占位性病变,通常呈球形或类球状,可能会推移或牵拉周围的乳腺组织。目前,对非肿块样强化病变的诊断主要依据 BI-RADS 术语表。非肿块样强化的术语可能会导致观察者之间存在潜在的分歧,而非肿块样强化和背景实质强化(BPE)的术语可能会在观察者中引起混淆或错误解读

近年来,研究人员对探索提高非肿块样强化病变诊断效率的方法表现出越来越浓厚的兴趣。臧等人发现,将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与弥散加权成像和快速反转恢复序列(TIRM)相结合的多参数磁共振成像,在预测恶性非肿块样强化病变方面,比单独使用 DCE-MRI 具有更高的效能(曲线下面积 AUC 分别为 0.924 和 0.884)。此外,多参数磁共振成像与乳腺钼靶摄影(MG)相结合显示出更好的鉴别能力,AUC 达到了 0.978。DCE-MRI 无法对通常与恶性疾病相关的微小钙化(<0.5 毫米)进行成像。然而,DCE-MRI 能够在体内检测到新生血管形成(即血管生成),从而可以间接显示恶性钙化。对比增强乳腺钼靶摄影(CEM)是一种新兴的数字化乳腺钼靶摄影技术,它可以显示与乳腺癌新生血管形成和血管分布相关的强化情况。先前的研究表明,CEM 在诊断性能上与 MRI 相当,甚至具有更高的特异性。CEM 作为一种创新且具有临床实用价值的方法,能够同时显示形态学特征(如微小钙化等)和强化特征,正日益受到关注。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 CEM 中恶性非肿块样强化病变的形态学和强化特征,并建立一个多变量模型来预测非肿块样强化病变的恶性概率。


最近,发表在European Radiology 上的一篇文章探究了对比增强乳腺钼靶摄影(CEM)中恶性非肿块样强化(NME)病变的形态和强化特征,并建立一个能够准确预测 NME 病变恶性概率的多变量模型。

共纳入 162 例患者,包含 206 个 NME 病变。按照 7:3 的比例将其随机分为训练数据集和测试数据集。在训练数据集中,使用统计分析方法比较良性和恶性 NME 病变之间的差异。运用逻辑回归分析在训练数据集中构建一个用于预测病变恶性概率的多变量模型。通过计算训练数据集和测试数据集中的曲线下面积(AUC)来评估该模型的预测价值。

伴有恶性微钙化(32.35%)、节段性和线性分布(55.88%)、团簇状和簇状环形强化模式(70.59%)以及 III 型曲线(64.71%)的病例中,恶性病变的发生率更高(所有 P 值均小于 0.002)。多变量模型在训练数据集和测试数据集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 AUC 分别为 79.41%-80.77%、94.44%-97.37% 和 0.920-0.946。


图 结合微钙化、EMD、IEP和TIC的nomogram模型

本项研究表明,当结合微钙化和强化特征时,基于 CEM 的多变量模型在预测恶性 NME 病变方面表现出可接受的敏感性和较高的特异性。

原文出处:

Bei Hua,Jun Chen,Yong Wang,et al.Multivariable model to predict breast cancer in non-mass enhancement lesions: a study on contrast-enhanced mammography.DOI:10.1007/s00330-025-11597-y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64543, encodeId=688f2264543f9,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73c423e2572'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乳腺癌#</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6,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23725, encryptionId=73c423e2572, topicName=乳腺癌)],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Sun May 11 22:19:34 CST 2025, time=2025-05-11,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2025-05-11 梅斯管理员 来自上海

相关资讯

Cancer Cell:乳腺癌中精氨酸-多胺-TDG通路如何“驯化”巨噬细胞,抑制T细胞抗癌能力

国际顶级期刊《Cancer Cell》(影响因子48.8)近日发表了一项颠覆性研究,首次揭示​

乳腺癌步入“慢病”时代,徐兵河院士详解乳腺癌防治要点

【医悦汇】特邀中国工程院徐兵河院士做客“科普ONCO”栏目,分享乳腺癌防治前沿观点。

【综述】|NRP-1靶向分子探针助力乳腺癌诊断的最新进展及展望

本文对NRP-1靶向分子探针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优缺点进行系统比较,并阐述各类探针在乳腺癌诊疗领域的适用范围及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乳腺癌靶向分子探针的研发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直击乳腺癌|热点资讯引领,课程、指南等全面赋能医疗人

此次,本文收集的乳腺癌热点资讯聚焦当下最热门话题,为你打开新视野。精心筹备的课程由业内资深人士倾囊相授,深入浅出地讲解乳腺癌相关知识。新近发布的指南更是含金量满满,是我们在临床工作中的得力助手。

绘真约大咖 | 黄利敏教授:乳腺癌BRCA/HRR基因检测有何意义?胚系与体系突变咋区分?

BRCA 基因胚系突变是家族性乳腺癌等肿瘤核心风险因素。专家解答乳腺癌及良性病变、年轻及晚期乳腺癌患者的基因检测问题,探讨 HRR 通路基因及血浆 ctDNA 检测意义与局限。

【专家述评】|早期乳腺癌局部治疗与全身治疗的进展与展望

本文就早期乳腺癌局部和系统性治疗的现状、研究进展及展望予以综述,旨在为广大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

餐桌上的隐形推手?Science:新研究揭示ω-6脂肪酸亚油酸促进三阴性乳腺癌生长的机制

该研究定义了一种营养信号机制,涉及脂肪酸结合蛋白5 (FABP5)和雷帕霉素复合物1 (mTORC1)的机制靶点,它被必需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 ω-6亚油酸(LA)激活。

JCO | 帕博西尼联合内分泌治疗未显著改善HR+/HER2-晚期乳腺癌PFS:PALMIRA试验结果

PALMIRA试验旨在评估帕博西尼重新挑战联合二线内分泌治疗在一线帕博西尼为基础的内分泌治疗进展后的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ABC患者中的抗肿瘤活性,结果显示该研究未达到其主要目标。

Adv Sci:中国科学院朱墨桃/王萌/中国海洋大学常菁研究开发了一种治疗乳腺癌的有效纳米剂

该研究在患者和动物模型的乳腺癌肿瘤中检测到了铜水平升高,具体表现为带状空间模式。

European Radiology:超分辨率超声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预测中的应用

利用超分辨率超声对淋巴窦进行成像,在预测乳腺癌患者的转移性前哨淋巴结方面具有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