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治疗的新突破!广州中医药大学发布:解郁一号方调节神经环路,开启抑郁症治疗新篇章!

2025-06-11 梅斯循证中医药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该研究深入探讨了 JY-I在抗抑郁方面的潜在机制,为中医药在这一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抑郁症,这一在现代社会中日益普遍的心理疾病,正困扰着无数患者。它像一场无声的风暴,悄然侵蚀着人们的心理健康,带来持续的低落情绪、兴趣丧失,甚至引发自杀念头。尽管现代医学在抗抑郁药物研发上不断努力,但现有治疗手段仍存在诸多局限,部分患者对药物反应不佳,且药物副作用问题不容忽视。

传统中药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实践,为抑郁症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能。解郁一号方(Jieyu I Formula,简称 JY-I)是在经典方剂“四逆散”基础上改进而来的中药复方,其在传统中医理论中被认为具有疏肝解郁的功效,临床上也常用于治疗抑郁症。

近期,一项发表在《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上的研究,深入探讨了 JY-I在抗抑郁方面的潜在机制,为中医药在这一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图片

图1 论文首页

实验设计:多维度探索 JY-I 的抗抑郁机制

为了深入探究 JY-I 的抗抑郁效果及其背后的神经机制,研究者们精心设计了一系列实验。他们首先利用脂多糖(LPS)诱导小鼠模型,模拟抑郁症的发生。LPS 是一种能够引发全身性炎症反应的物质,通过注射 LPS,可以在小鼠中诱导出类似抑郁症的行为表现,如体重下降、快感缺失、行为绝望等,为研究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模型。

在实验中,研究者们将小鼠分为多个组别,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 JY-I、氟西汀(一种常用的抗抑郁药物)以及生理盐水作为对照。通过一系列行为测试,包括糖水偏好测试(SPT)、强迫游泳测试(FST)、尾悬挂测试(TST)和旷场测试(OFT)等,来评估小鼠的抑郁行为。结果发现,JY-I 能显著改善 LPS 诱导的抑郁样行为,其效果与氟西汀相当,且在中等剂量(12.4g/kg)时效果最佳。这一发现初步证实了 JY-I 的抗抑郁潜力。

图片

图2 JY-I对LPS诱导的小鼠抑郁的抗抑郁作用

为了进一步揭示 JY-I 的作用机制,研究者们采用了先进的神经科学技术。他们利用免疫荧光染色和西方印迹(WB)分析,检测了 LHb 区域中 CaMKII(一种兴奋性神经元的标志物)和 GAD65/67(一种抑制性神经元的标志物)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在 LPS 诱导的抑郁模型中,CaMKII 神经元的活性显著增加,而 GAD 神经元的活性则降低。而 JY-I 的干预能够有效逆转这一变化,降低 CaMKII 神经元的活性,同时提高 GAD 神经元的活性,从而恢复 LHb 区域的 E/I 平衡。

图片

图3 JY-I通过增强GABA能活性和减弱CaMKII神经元兴奋性来调节LPS诱导的抑郁小鼠LHb中的神经元激活

此外,研究者们还通过在体电生理记录技术,结合光遗传学方法,直接观察了 PFC 和 LHb 区域神经元的放电活动。他们发现,在 LPS 模型中,PFC 区域的 CaMKII 神经元放电频率降低,而 LHb 区域的 CaMKII 神经元放电频率则显著增加。JY-I 的治疗能够调节 PFC 区域的 CaMKII 神经元放电频率,使其恢复正常水平,进而影响 LHb 区域的神经活动。这一结果表明,JY-I 可能通过调节 PFC 到 LHb 的神经环路,发挥其抗抑郁作用。

图片

图4 JY-I在LPS诱导的小鼠抑郁症LHb中增加GABA并减少CaMKII神经元活化

关键发现:JY-I 调节神经环路的抗抑郁新机制

(一)调节 PFC-LHb 神经环路的 E/I 平衡

研究的核心发现之一是 JY-I 能够调节 PFC 到 LHb 的神经环路中的 E/I 平衡。在正常情况下,PFC 和 LHb 区域的兴奋性和抑制性神经元之间保持着微妙的平衡,以维持大脑的正常功能。然而,在抑郁症状态下,这种平衡被打破,导致神经信号传递的紊乱。JY-I 通过激活 PFC 区域的 CaMKII 神经元,增加其放电频率,从而增强 PFC 到 LHb 的谷氨酸能投射。这一过程不仅能够提高 LHb 区域的兴奋性,还能够通过调节 GABA 能神经元的活性,进一步影响 LHb 区域的 E/I 平衡。具体来说,JY-I 的干预能够降低 LHb 区域 CaMKII 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同时增加 GAD 神经元的放电频率,从而恢复 LHb 区域的正常神经活动。

图片

图5 JY-I调节注射LPS的小鼠PFC中CaMKII神经元的尖峰频率LHb中的神经元主要接收来自上游PFC的传入信息

(二)激活 PFC 谷氨酸能神经元,发挥抗抑郁效果

另一个关键发现是 JY-I 能够激活 PFC 区域的谷氨酸能神经元。谷氨酸是大脑中主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在神经信号传递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激活 PFC 区域的谷氨酸能神经元,JY-I 能够增强 PFC 到 LHb 的神经投射,进而调节 LHb 区域的神经活动。这一过程不仅能够改善小鼠的抑郁样行为,还能够提高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此外,研究还发现,JY-I 对 PFC 谷氨酸能神经元的激活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在中等剂量时效果最佳。这一发现为 JY-I 的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图片

图6 JY-I上调PFCCaMKII→ LHb神经元信号传导以缓解LPS诱导的抑郁样行为

小结

本研究深入探讨了中药复方 JY-I 在抗抑郁方面的潜在机制,揭示了其通过调节 PFC-LHb 神经环路的神经元活动和 E/I 平衡来改善抑郁样行为的新机制。这项研究的开展,不仅为 JY-I 的抗抑郁作用提供了科学依据,更为抑郁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传统抗抑郁药物主要通过调节神经递质的水平来发挥作用,但其疗效往往存在延迟,且个体差异较大。而 JY-I 通过调节神经环路的 E/I 平衡,从神经网络的角度出发,为抑郁症的治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策略。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更有效地改善抑郁症状,还可能减少传统抗抑郁药物所带来的副作用。

参考文献:

Zhong J, Li H, Cao K, Zhou L, An L, Zhao J, Bai S, Shi Y, Liu Z, Liang Q, Zhang R, Deng D. Glutamate-mediated antidepressant effects of Jieyu I formula via modulation of PFCCaMKII-LHbCaMKII/GABA circuitry in lipopolysaccharide-induced depression model. J Ethnopharmacol. 2025 Feb 27;342:119414. doi: 10.1016/j.jep.2025.119414. Epub 2025 Jan 25.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68827, encodeId=acf1226882e0f,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91cf549e3f1'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抑郁症#</a> <a href='/topic/show?id=c02512e7040d'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解郁一号方#</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6,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54973, encryptionId=91cf549e3f1, topicName=抑郁症), TopicDto(id=127704, encryptionId=c02512e7040d, topicName=解郁一号方)],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Wed Jun 11 00:11:30 CST 2025, time=2025-06-11,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Psychological Medicine:童年虐待如何影响抑郁症患者治疗全程?长期症状轨迹研究揭示关键差异

童年虐待(CM)与抑郁症患者更严重的初始症状、更高的复发率和更低的完全缓解率显著相关。住院期间CM患者症状改善速度与无CM患者相似,但出院后CM患者复发风险显著增加,长期预后较差。

2025最新: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指南

本文将围绕该文章进行分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rTMS 在抑郁症治疗中的应用。

CNSNT:麻醉药右美托咪定或可缓解老年患者术后抑郁?

这项研究首次系统评估了麻醉药物与术后心理症状的关联,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有价值的数据。

氨基酸类神经递质药物:抗抑郁药物研发新方向​

抑郁症危害大,传统药物局限多。氨基酸类神经递质(谷氨酸、GABA)异常与抑郁相关,以其为靶点的药物如艾司氯胺酮、祖拉诺酮等展现潜力,需深入研究促临床应用。

J Ethnopharmacol:栀子豉汤通过PI3K/AKT/mTOR信号通路改善慢性不可预见性轻度应激小鼠抑郁样行为

本研究通过网络药理学和体内实验验证,探讨栀子豉汤(ZZCD)的抗抑郁作用及其改善抑郁样行为的可能机制。

Science:突破性进展!揭示氯胺酮长效抗抑郁效应的关键“开关”

本研究通过小分子抑制剂 BCI 抑制 DUSP6 增强 ERK 活性,可使氯胺酮诱导的突触可塑性增强并延长抗抑郁效应至 8 周,揭示 ERK 通路对维持疗效的关键作用,为长效抗抑郁疗法提供新方向。

抑郁患者的炎症状态对快感缺失的影响

评估脂多糖(LPS)诱导的炎症是否会基于 C 反应蛋白水平(CRP,衡量体内炎症水平)的高低,使重度抑郁症患者的快感缺失症状恶化。

Molecular Psychiatry:裸盖菇素疗法维持情绪惊喜,打破传统药物情感钝化困局

裸盖菇素疗法(PT)在改善抑郁症患者快感缺失症状上优于艾司西酞普兰,且能维持对音乐惊喜的积极效价反应。神经影像显示PT降低vmPFC激活并增强感觉区域活动,而艾司西酞普兰则钝化情绪反应。

喹硫平VS锂盐:增强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比较?

2025 年数据显示中国抑郁障碍患者数增长,TRD 治疗棘手。《柳叶刀・精神病学》研究表明,喹硫平较锂盐增效治疗 TRD 疗效更优,两组安全性无显著差异,需结合患者症状选择用药。

Psychological Medicine:营养制剂治疗抑郁症的疗效与耐受性比较

EPA+DHA、SAMe、姜黄素和藏红花等营养制剂单药或与抗抑郁药联用可显著改善抑郁症状,其中EPA+DHA联合抗抑郁药的疗效最佳(SMD 1.04)。营养制剂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率与安慰剂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