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建议:经常喝茶,吃这些水果,能降低20%的慢性病风险

2025-07-01 国际科学 国际科学 发表于上海

2025年6月2日,《Nature Food》杂志刊登了一项引人瞩目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揭示了膳食类黄酮多样性摄入与健康长寿之间的联系。

2025年6月2日,《Nature Food》杂志刊登了一项引人瞩目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揭示了膳食类黄酮多样性摄入与健康长寿之间的联系。

这项依托英国生物银行的研究,首次突破了单纯关注类黄酮摄入总量的传统视角,强调了“多样性”这一维度对降低全因死亡率及多种慢性病风险的独立且显著保护作用。

研究选取了12.5万余名40至69岁的英国成年人,排除基线即患有慢性疾病者,历时近10年跟踪随访,期间共记录了逾万例包括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癌症等主要慢性病的发病情况。

图片

膳食信息通过多次24小时回顾问卷采集,结合美国农业部数据库,精确量化了31种类黄酮化合物的摄入种类与水平。

不同的是,研究团队运用香农熵和希尔数等生态学指标,科学评估了类黄酮摄入的“种类均匀性”,即摄入多样性的量化表达。

结果令人振奋:类黄酮摄入多样性最高的群体,死亡风险较最低组降低了14%,而每增加大约7种不同类型的类黄酮,死亡风险进一步降低8%至16%。

这种多样性保护效应在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和癌症等主要慢性病中均有显著体现,风险降低幅度从8%至20%不等。

值得注意的是,类黄酮摄入量和摄入多样性各自独立贡献于健康获益,二者相辅相成,提示单一指标难以完整解释类黄酮的健康价值。

在摄入量方面,中等剂量(约500毫克/天)即可显著降低全因死亡风险,且更高剂量未见额外益处。

不同慢性病对剂量的敏感性有所差异,2型糖尿病对高剂量类黄酮的保护作用尤为明显。

饮食来源方面,茶叶(红茶与绿茶)贡献了近七成类黄酮摄入,苹果、红酒、浆果和黑巧克力等则丰富了摄入的多样性。

为何多样性如此重要?

类黄酮作为植物源天然活性物质,涵盖黄烷-3-醇、黄酮醇等多个亚类,各自拥有独特的抗炎、抗氧化及改善内皮功能的生物活性。

而多样的摄入能够激活更广泛的生物保护机制,实现互补和协同效应,从而更有效地降低慢性病风险和延缓衰老过程。

研究的优势在于庞大的样本量、长时间的随访以及精准的饮食评估,但也不可忽视其局限性,比如观察性设计难以确立因果关系,自我报告饮食数据可能存在偏差,部分疾病发病数据不全,以及样本代表性不足等问题。

总体而言,这项研究为公共健康策略提供了新思路:不仅要关注膳食中类黄酮的摄入量,更应强调食物种类的丰富多样。

合理搭配茶饮、浆果、苹果等富含不同类黄酮的食物,有望助力健康老龄化,降低慢性病负担。

未来,期待更多多元人群和机制层面的研究,以进一步揭开类黄酮多样性与健康的神秘面纱。

参考文献: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3016-025-01176-1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71693, encodeId=f10c22e169301,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847353580bf'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慢性病#</a> <a href='/topic/show?id=3733e618571'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类黄酮#</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6,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53580, encryptionId=847353580bf, topicName=慢性病), TopicDto(id=76185, encryptionId=3733e618571, topicName=类黄酮)],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Wed Jul 02 10:22:25 CST 2025, time=昨天,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昨天 梅斯管理员 来自上海

相关资讯

JAMA Pediatrics:问题解决训练可改善慢性病儿童及其父母的心理社会结局

PSST与父母的心理社会结果(解决问题的能力、抑郁、痛苦、创伤后应激、育儿压力和生活质量)以及儿童(生活质量和心理问题)和家庭的心理社会结果(亲子冲突)改善有关。

研究建议:一日三餐吃点豆腐,能有效降低慢性病风险,改善血管健康!

这项研究聚焦于 4 万多名年龄在 38 至 59 岁之间的参与者,通过深入剖析他们的蛋白质摄入数据,挖掘出一系列极具价值的结论。

研究建议:用这种食物代替肉,能显著降低慢性病风险,延长寿命!

研究表明,通过在饮食中用植物蛋白食品替代红肉、加工肉类和乳制品,不仅可以降低慢性病的风险,还能有效延长寿命。

肝豆状核变性:跨期决策偏好对健康行为的影响|研究前沿

全球慢性病危害严重,我国慢性病患者健康行为达标率提升慢。王共强课题组研究跨期决策偏好,介绍其成果,阐述跨期决策概念和国外研究进展,为慢性病管理提供新思路。

CGP论著|慢性病发展新形势:云南省农村居民2011年和2021年五种常见慢性病疾病负担的变化研究

本文揭示了5种慢性病当前的流行和负担情况,为当地5种慢性病防控策略的调整制订提供了科学依据。

IJNS:电子监测设备干预对儿童和青少年治疗依从性和临床结局的有效性

电子监测设备干预在改善慢性疾病儿童和青少年的依从性方面显示出较大潜力。然而,电子监测设备知情干预对临床结局的影响尚不清楚。

研究证实:这8种饮食方式,能降低多种慢性病发病率,延长寿命!

这项研究涵盖了 Olink 血浆蛋白数据以及丰富的个人信息,为研究人员提供了绝佳的探索素材。

Nat Food:膳食黄酮摄入多样性显著降低全因死亡及心脑血管 / 糖尿病等慢性病风险

本研究填补了黄酮摄入多样性和健康成果之间关联的空白,具有较高的科学和临床意义。

研究证实:用这种“肉”代替红肉和加工肉,能有效降低患病风险,延长寿命!

《自然》子刊《自然食物》发表的一项重要研究揭示了一个令人振奋的发现:用植物蛋白食品替代红肉、加工肉类和乳制品,可以显著降低慢性病风险,从而延长寿命。

吃素反而易生病?素食老人患慢性病风险高 60%,认知衰退几率翻倍

一项发表于《npj Aging》的研究,基于中国健康长寿调查(CLHLS)的 2888 名健康老年人数据,展开了一场为期 6 年的饮食追踪,试图揭开素食与健康老龄化的关联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