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有道!王瑛教授剖析:中国抗癌协会的本土实践与全周期管理战略
9小时前 医悦汇 医悦汇 发表于上海
中国抗癌协会推动本土化癌症防控,制定 CACA 肺癌筛查指南,以福建为例统筹资源,通过科普活动与临床结合,形成全周期管理闭环。
编者按:在癌症防控形势日益严峻的当下,探寻科学有效的防控路径刻不容缓。【医悦汇】对话大咖栏目有幸邀请到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王瑛教授做客,深入剖析了中国抗癌协会的一系列重要举措:制定本土化CACA肺癌筛查指南;以福建省为例统筹资源推动肿瘤防控;创新科普方法,结合临床形成全周期管理闭环。 医悦汇:您曾提出“中国需构建符合国情的癌症防控体系”,强调“将国际经验与中国数据、文化习惯深度融合”。以肺癌为例,您认为该如何推动建立本土化的筛查指南? 王瑛教授:自2022年起,中国抗癌协会便着手制定CACA指南。经过不懈努力,我们已成功编制出涵盖50个病种以及60项技术的指南。其中,2022年就已完成了50个病种指南的制定工作,肺癌便是其中之一。 就肺癌筛查而言,其流程相对直接,高危人群的界定也较为明确,主要依据吸烟量和吸烟年限等关键指标来判断。当前,低剂量螺旋CT检查技术已成为肺癌筛查的主要手段,不仅广泛应用于高危人群的筛查,也逐步纳入普通体检项目之中。 根据我们制定的指南,建议对50至74岁的高危人群进行低剂量螺旋CT筛查,筛查间隔设定为两年。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不少单位或医院根据自身情况对筛查标准进行了适当调整。例如,有些地方在体检人群中,将年龄放宽到40岁以上接受低剂量螺旋CT检查。尽管这与我们指南中的推荐标准存在一定差异,但不可否认的是,通过低剂量螺旋CT检查,确实发现了大量早期肺癌病例。这说明当前的筛查体系在实践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成效,对于提升肺癌早期检出率具有重要意义。 医悦汇:作为国家级肿瘤防控平台,中国抗癌协会通过哪些顶层设计机制,统筹全国资源推动肿瘤防控体系化建设?请您以福建省的实践经验举例说明。 王瑛教授:中国抗癌协会作为国家一级学会,在肿瘤领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国内规模最大的肿瘤专业协会。 中国抗癌协会在1984年创立之初,会员数量有限,专业委员会寥寥无几,各省市分支机构尚未建立。然而,历经数十年的发展,如今的中国抗癌协会已今非昔比。会员总数达到85万,专业委员会数量增至约200个,且实现了省市抗癌协会全覆盖,构建起了一支强大的抗癌力量。 福建省抗癌协会同样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协会每年都会举办肿瘤学术大会,我几乎每年都会参加,亲眼见证了协会的发展壮大:会员人数已增长至12000余人,专业委员会也已增长至60多个如今的福建省抗癌协会,已不再是孤军作战的几支队伍,而是形成了凝聚全省肿瘤科技工作者、联动社会各界力量的 “抗癌共同体”。 在学术领域,福建省抗癌协会坚持举办学术大会已达25年之久,会议规模从小到大,如今每年参会人数已达数千人。这一会议不仅成为了福建省抗癌协会在学术上的重要引领平台,更带领着福建省肿瘤科技工作者不断探索、创新与发展。 此外,福建省抗癌协会不仅在肿瘤防治与诊疗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还在患者服务、科普教育以及自身建设等方面走在了前列。因此,该协会多次荣获中国抗癌协会授予的“省市抗癌先进协会”称号,并经常承办总会的一些学术会议。 福建省抗癌协会为福建省人民的生命健康构筑了一道坚实的抗癌屏障,为守护人民健康作出了卓越贡献。 医悦汇:请问,科普工作如何与临床实践结合,形成“防-筛-诊-治-康”全周期管理闭环? 王瑛教授:中国抗癌协会始终将科普宣传工作置于重要地位。早在1995年,我们就发起了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定于每年4月15日至22日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科普宣传。自2018年起,我们又将4月15日确立为中国抗癌日,进一步凸显了科普工作的重要性。 回溯过往,1995年活动初启之时,以及随后的一段时间里,公众对癌症的普及知识和科学认知并不十分感兴趣,参与人数也相对较少。这主要是因为在上世纪90年代,癌症发病率相对较低,人们普遍感觉癌症离自己很遥远,因此缺乏足够的重视。 然而,随着近年来癌症发病率的不断攀升,几乎每个家庭都或多或少地受到癌症的影响,公众对癌症的重视程度也随之提高。这种重视直接反映在对科普宣传活动的积极参与上。自2017年以来,每年的参与人数都呈现递增趋势,医务人员和医疗机构的参与热情尤为高涨。 除了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外,中国抗癌协会在中国肿瘤学大会上还设立了科普大会,每年都有千余人参加。在科普大会之前,我们还会开展全域科普行动,即由承办科普大会省份的医务人员及周边相邻省份的医务人员在本省范围内开展科普宣传,活动次数达到千次以上。这些活动不仅在医院内进行,还深入部队、企业、田间地头等各个角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在科普宣传方面,我们还注重创新和实效。除了传统的宣传方式外,我们还编写和出版了抗癌科普读物和书籍,如去年出版的科普核心知识读本,以及每年一册的《逢生》患者故事集。这些书籍通过讲述患者的真实故事,传递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深受读者喜爱。每个故事都充满了正能量并令人感动,对于提升公众的抗癌意识和信心具有重要意义。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肺癌筛查# #癌症防控#
3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