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压药早上吃,还是睡前吃好?JAMA最新研究揭示,规律用药比选时间更重要

7小时前 医学新视点 医学新视点 发表于上海

BedMed 试验显示,成人高血压患者晨起与睡前服用降压药的心血管事件风险无显著差异,睡前服药虽更降夜间血压,但未带来额外获益,规律用药更重要。

人体正常血压呈现昼夜调节规律,由于日间和睡眠时人体代谢状态存在差异,睡眠时血压相对更低(降低10%~20%),测量夜间血压更有助于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理论上,如果在睡前服用降压药,可能优先降低夜间血压。那么,服用降压药的时间不同,就可能影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既往有3项大型临床随机试验对比了睡前和晨起服用降压药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但研究结果并不一致。

在此背景下,为了更好地了解不同时间服用降压药对心血管风险的影响,来自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共同开展了BedMed试验。近日,该试验结果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表明对于成人高血压患者而言,无论是睡前还是晨起服用降压药都是安全的,服药时间并不影响使用降压药带来的益处。相比于晨起服用降压药,睡前服用降压药并不能带来额外的心血管风险降低获益。

图片

截图来源:JAMA

BedMed试验采用前瞻性、随机、开放、终点评估设盲设计,纳入高血压且正在服用至少1种降压药(每日一次)的成人患者3357例。研究人员以1:1的比例随机将患者分为晨起用药组(1680例)和睡前用药组(1677例)。若患者对睡前服药不耐受,则更改为晚餐时服药;若患者对晨起服药不耐受,则更改为午餐时服药。

研究主要结局为死亡和主要心血管事件复合终点的发生时间,即患者首次发生全因死亡,或因急性冠脉综合征、卒中或心衰而住院或到急诊就诊。

中位随访时间为4.6年。结果显示,睡前用药组和晨起用药组主要结局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3起/100患者-年和2.4起/100患者-年,两组死亡或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对比,无显著差异(aHR=0.96,95%CI:0.77~1.19,P=0.70)。此外,在主要复合结局所包括的各类具体事件,以及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亚组分析中也观察到类似结果。

图片

▲睡前用药组(橙色)和晨起用药组(蓝色)死亡或主要心血管事件累积风险对比(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试验开始后中位9.6个月时,研究人员对两组各151例患者进行了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结果显示,睡前用药组和晨起用药组日间平均收缩压分别为133.8 mmHg和136.2 mmHg、日间平均舒张压分别为75.2 mmHg和75.6 mmHg,两组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相比于晨起用药组,睡前用药组夜间平均收缩压(116.5 mmHg vs. 123.9 mmHg,P<0.001)、夜间平均舒张压(62.9 mmHg vs. 65.5 mmHg,P=0.02)均更低;根据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2017年发布的相关指南标准,即血压<130/80 mmHg视为达到血压控制标准,则睡前用药组和晨起用药组分别有41.1%和32.5%的患者达标。

次要研究终点方面,两组在体位性低血压相关的髋关节骨折、跌倒、晕厥、头昏,以及青光眼和认知功能方面对比,均无显著差异。

用药依从性方面,6个月时,睡前用药组和晨起用药组分别有83%和95%的患者按方案用药,尽管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所下降,但在72个月时,睡前用药组和晨起用药组仍有70%和88%的患者按方案用药。

JAMA发表的同期社论指出,BedMed试验对“降压药必须晨起用”这一观点提出了挑战。从研究结果来看,相比关注用药时间,坚持按时用药可能是更重要的事项。临床医生应向患者强调规律用药的重要性,以及考虑使用长效降压药,以更好地处理血压波动问题。

总之,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于服用至少1种降压药的成人患者,在全因死亡、主要心血管事件、以及潜在的低血压、视觉和认知相关不良事件方面,晨起和睡前服用药物并无显著差异。换句话说,服药时间既不影响降压益处,也不影响可能存在的风险。临床上,医生可与患者共同协商具体用药时间。

参考资料

[1] Garrison SR, Bakal JA, Kolber MR, et al. Antihypertensive Medication Timing and Cardiovascular Events and Death: The BedMed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Published online May 12, 2025. doi:10.1001/jama.2025.4390

[2] Taler SJ. Morning or Nighttime Medication Dosing—Does It Matter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JAMA. Published online May 12, 2025. doi:10.1001/jama.2025.7286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65522, encodeId=fb58226552287,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1c1710265113'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高血压#</a> <a href='/topic/show?id=689560e665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服药时间#</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60766, encryptionId=689560e665a, topicName=服药时间), TopicDto(id=102651, encryptionId=1c1710265113, topicName=高血压)],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Sat May 17 22:38:22 CST 2025, time=23小时前,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23小时前 梅斯管理员 来自上海

相关资讯

Eur Heart J:降低静息心率对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获益与风险

静息心率减少的好处取决于具体情况。在考虑潜在风险的同时优化结果,目标是65-70 b.p.m.。所有高于70 b.p.m.的心率阈值似乎是合理的。

为什么低压高(舒张压高)很难降下来?别急,医生教你3招来应对

中青年人高压正常但低压高,与血管外周阻力增大、心率增快、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低压高危害多且难降,需精准用药、限盐补钾、减压生活等多方面综合应对。

高血压诊疗新视角:从前沿研究到临床实战

高血压诊疗领域正不断革新!我们精心整理了最新优质内容,助您在高血压治疗路上先人一步,精准施治。快来专区解锁新知识,提升诊疗水平!

JAMA:强效降压近14mmHg,66%患者血压达标!这种难治性高血压治疗药物值得关注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难治性高血压三联方案基础上增加阿米洛利,在降低家庭收缩压的效果上不劣于对照药物,其可能是难治性高血压的有效治疗药物之一,为患者和医生提供了另一种选择。

Hypertension: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如何加剧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风险?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相关肝纤维化与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率的高风险相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相关肝纤维化似乎部分介导高血压诱导的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率。

降压多重获益,痴呆风险显著降低15%!孙英贤教授团队研究发表于《自然-医学》

《自然-医学》发表的CRHCP-3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以<130/80mmHg为降压目标治疗48个月,可降低15%痴呆风险、16%认知障碍风险,安全性良好,为痴呆预防提供新依据。

Int Immunopharmacol:肠道菌群通过“肠-心轴”加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相关高血压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高血压的关系不再仅仅是“氧气与血压”的逻辑链条,本项研究为这一联系增添了“肠道-血管”新通道的证据。通过探索肠-心轴,科学家正揭开慢性疾病背后的“隐秘操控者”。

【必藏干货】高血压遇上高血脂?附药物搭配禁忌表

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显著增加心脑血管病风险,需联合治疗。介绍一线降压药、血脂异常用药,分析药物相互影响,强调个体化选择,提出联合治疗注意事项。

医学界振奋!山东中医药大学首次揭示:钩藤碱借助 SIRT3 力量,逆转高血压内皮祖细胞线粒体损伤

该研究深入探讨了钩藤碱作为 SIRT3 激动剂对 EPCs 线粒体损伤及高血压相关内皮功能障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