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炎症性疾病和癌症中的训练免疫

2025-02-12 小药说药 小药说药 发表于威斯康星

本文将从机制到应用,系统解析训练免疫在健康与疾病中的复杂角色,并探讨其临床转化潜力。

1、前言

在免疫学领域,“训练免疫”(Trained Immunity, TRIM)的发现颠覆了传统免疫记忆仅属于适应性免疫的认知。过去十年间,研究逐渐揭示:先天免疫系统也能通过表观遗传和代谢重编程形成“记忆”,从而对后续刺激产生增强或抑制的长期反应。这一机制不仅在感染防御中发挥关键作用,更与慢性炎症性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癌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慢性炎症是癌症、心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的共同病理基础,而训练免疫的“双刃剑”特性使其成为调控疾病进程的关键靶点。例如,训练免疫既能通过增强抗肿瘤反应抑制癌症,也可能因过度激活炎症通路加剧组织损伤。本文将从机制到应用,系统解析训练免疫在健康与疾病中的复杂角色,并探讨其临床转化潜力。

2、什么是训练免疫

训练免疫是先天免疫细胞(如单核细胞、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在短暂接触病原体或内源性刺激后,通过表观遗传和代谢重编程形成的长期功能增强状态。这种“记忆”不依赖基因突变,而是通过染色质修饰(如组蛋白甲基化)和代谢通路(如糖酵解、谷氨酰胺代谢)的调控实现。 

其作用机制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表观遗传重编程   

刺激物(如β-葡聚糖、卡介苗)激活模式识别受体(PRR),触发组蛋白修饰(如H3K4me3),开放促炎基因(如TNF-α、IL-6)的启动子区域,使其在二次刺激时快速响应。 

   

  代谢重塑  

诱导糖酵解和胆固醇合成增强,提供能量和代谢中间体,维持细胞的“促炎表型”。 

   

  细胞类型扩展  

不仅限于免疫细胞,造血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甚至上皮细胞也能通过训练免疫传递记忆。 

例如,β-葡聚糖预处理可诱导中性粒细胞表观遗传重编程,使其在肿瘤微环境中释放活性氧(ROS),抑制肿瘤生长。这种非特异性免疫增强为抗感染和抗肿瘤提供了新思路,但也可能因持续炎症导致病理损伤。 

训练免疫在感染中的作用

训练免疫最初被发现于对抗病原体再感染的过程中。例如卡介苗,接种后不仅预防结核病,还能通过重编程造血干细胞,增强对呼吸道病毒(如流感病毒、新冠病毒)的广谱保护。另一个例子是β-葡聚糖,真菌细胞壁成分可训练单核细胞,使其二次接触病原体时大量分泌TNF-α和IL-6,加速病原清除。 

这种机制有其特定的优势,第一能够快速响应,与适应性免疫需数周形成记忆不同,训练免疫在数天内即可激活。其次可以提供广谱保护,针对不同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形成非特异性防御。 

然而,过度训练可能导致免疫耐受或炎症风暴。例如,长期暴露于脂多糖(LPS)会诱导巨噬细胞“耐受”,抑制后续免疫反应,增加败血症风险。

训练免疫在慢性炎症性疾病中的作用

慢性炎症性疾病中,训练免疫常表现为促炎表型的持续激活,引起代谢失衡和表观遗传锁定。例如,胰岛素抵抗通过mTOR通路增强巨噬细胞糖酵解,促使其在脂肪组织中释放IL-6,加剧代谢性炎症;组蛋白修饰使促炎基因长期开放,即使初始刺激消失,炎症仍持续。 

这些改变会驱动病理进程:包括动脉粥样硬化,高胆固醇血症训练单核细胞,使其在血管壁中分泌更多IL-1β和TNF-α,促进斑块形成;类风湿性关节炎,自身抗原(如瓜氨酸化蛋白)诱导巨噬细胞表观遗传重编程,持续释放促炎因子,加剧关节破坏;以及神经退行性疾病,小胶质细胞的训练免疫导致β-淀粉样蛋白清除能力下降,同时释放过量炎症介质,加速神经损伤。 

训练免疫在癌症中的作用

训练免疫在癌症中呈现“矛盾角色”:一方面产生抗肿瘤效应,例如β-葡聚糖能够训练中性粒细胞产生ROS,直接杀伤肿瘤细胞;此外,卡介苗通过激活巨噬细胞的M1表型,增强肿瘤免疫监视,已用于膀胱癌治疗。 

而另一方面,训练免疫也有促肿瘤作用:慢性炎症训练巨噬细胞向M2表型极化,分泌IL-10和VEGF,促进血管生成和免疫抑制;此外,肿瘤微环境中的乳酸和缺氧诱导巨噬细胞糖酵解,促使其分泌IL-1β,加速肿瘤转移。例如,肝癌患者中,HBV感染诱导的免疫耐受状态可能通过训练免疫促进肿瘤免疫逃逸。 

靶向训练免疫的治疗策略

针对训练免疫的“双刃剑”特性,治疗需精准调控: 

一方面需要抑制病理性训练免疫:通过表观遗传抑制剂,如组蛋白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可阻断促炎基因的持续激活,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或者通过代谢干预,抑制糖酵解(如2-DG)或甲羟戊酸途径,逆转巨噬细胞的促炎表型。另一方面需要增强保护性训练免疫,如疫苗佐剂:β-葡聚糖与肿瘤疫苗联用,增强抗肿瘤T细胞应答。此外,通过个性化治疗,根据患者炎症状态调整干预策略。 

小结

训练免疫重新定义了先天免疫的“记忆”能力,其在慢性炎症和癌症中的双重角色为疾病治疗提供了新范式。“训练免疫既是疾病的推手,也是治疗的钥匙” ,唯有平衡其促炎与保护效应,方能解锁人类对抗慢性疾病的新纪元。 

参考文献:

Trained immunity in chronic inflammatory diseases and cancer. Nat Rev Immunol.2025 Jan 31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51546, encodeId=a72d22515460c,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d8dbe130197'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癌症#</a> <a href='/topic/show?id=8be45356188'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慢性炎症性疾病#</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4,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53561, encryptionId=8be45356188, topicName=慢性炎症性疾病), TopicDto(id=71301, encryptionId=d8dbe130197, topicName=癌症)],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Wed Feb 12 05:47:11 CST 2025, time=2025-02-12, status=1, ipAttribution=威斯康星)]
    2025-02-12 梅斯管理员 来自威斯康星

相关资讯

Nat Commun:新AI模型可直接“看到”肿瘤活检图像中的基因表达,涵盖16种癌症类型

SEQUOIA为大规模推断及分析基因表达模式提供了一种颇具成本效益的方法,有望应用于研究和临床。

对话大咖|科普的力量:赵东兵教授谈癌症防控的核心知识点与公众认知的重要性

【医悦汇】特别邀请拥有百万粉丝的科普大咖——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赵东兵教授作客对话大咖,一起来聊聊癌症防控的核心知识点,以及公众对肿瘤认知的重要性。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北京大学合作,最新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肿瘤疫苗新思路!

这种疫苗的成功开发,将为癌症的预防提供一种全新的策略,有望在健康人群中普及,从而降低癌症的总体发病率。

Arthritis Res Ther:韩国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癌症发生率及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对癌症的影响

未发现免疫抑制剂使用显著增加韩国SLE患者癌症的发生风险。

IJMS:齐墩果酸能促进喜树碱用于癌症化疗

齐墩果酸联合喜树碱用于癌症化疗,不仅能降低所需药物的剂量,还能显著提高疗法的疗效。

近60%患者肿瘤几乎完全消失;24小时内溶栓仍安全有效…中国学者多项研究登顶医学四大刊|年度盘点

2024 年中国学者在四大权威刊发多项重磅研究,涵盖多领域,癌症、卒中、心血管等方面成果显著,推动全球医学科研进步。

Nature Biotechnology:“变棕”脂肪细胞:癌症治疗的新武器

该研究的突破性成果为癌症治疗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不仅丰富了我们对肿瘤代谢的理解,还为未来癌症治疗的创新方法开辟了新的方向。

奶茶促癌实锤了!Nature揭秘高果糖“喂养”癌细胞机制,癌细胞不直接吃果糖,竟靠肝脏“中转”!

实在是颠覆!果糖并不直接“喂养”肿瘤,但靠肝脏操盘,偷偷加速肿瘤生长

Nat Commun:大规模真实世界临床基因组数据分析,揭示与20种癌症治疗反应相关的776个基因组改变

研究团队将癌症患者体细胞突变数据与其EHR中提取的治疗及结果数据相整合,确定了与20种不同癌症类型生存结果相关的776个基因组改变,并揭示了特定基因、通路突变与治疗反应的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