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10年后再发心梗原因是什么?

昨天 DrKing道金医学 DrKing道金医学 发表于上海

66 岁男性有心肌梗死、脑梗死病史,现突发心前区不适,诊断为急性下壁侧壁 ST 段抬高型心梗。造影示 LCX 闭塞,经球囊扩张、溶栓等治疗,其未规律用药及复查或为诱因。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66岁。

主诉:发作性心前区不适1月余,加重5小时。

现病史:5小时前患者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心前区不适,呈持续性,伴大汗,伴恶心,伴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

既往史:1年前因急性心肌梗死在某上级医院行支架植入术,术后间断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4年前患脑梗死行保守治疗。

个人史:有20年抽烟史,每日1盒,现已戒烟10余年,偶尔饮酒。

入院检查

T 36.2℃,P 68次/分,R 13次/分,BP  102/69mmHg。

心前区无异常隆起,心尖搏动正常,未扪及细震颤及抬举性搏动,心率68次/分,心律齐,心音弱。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及心包摩擦音。

心电图如下:

图片

心梗三项:

CK-MB 29.28ng/ml ↑

cTnI 12.12ng/ml ↑

Myo 433.79ng/ml ↑

术前诊断

1. 急性下壁侧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Killip Ⅰ级 

2. 冠心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状态

3. 脑梗死个人史

紧急上台

造影示:LCX近段闭塞,LAD近段动脉硬化性病变,中段可见支架影,支架内膜中度增生,支架远端局限性狭窄,RCA近中远段弥漫性动脉硬化性病变。

图片

图片

治疗过程

送2.0×20mm球囊扩张,冒烟示血栓负荷重,冠脉内给予尿激酶原20mg,替罗非班10ml,造影示LCX近中段狭窄约80%。

图片

图片

图片

送2.5×13mm棘突球囊至狭窄病变处扩张,2.5×20mm药物球囊至近段狭窄病变处,定位后8atm扩张释放,术中患者出现胸闷、伴烦躁、恶心、呕吐等不适,给予吗啡静推。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术后心电图:

图片

术后总结

1. 患者出现心前区不适已有1月余,未及时来院就诊;

2. 支架术后未规律口服抗凝药物及定期来院复查。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72803, encodeId=2ce922e280348,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da48522840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急性心肌梗死#</a> <a href='/topic/show?id=3507309417f'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冠脉介入#</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4,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30941, encryptionId=3507309417f, topicName=冠脉介入), TopicDto(id=52284, encryptionId=da48522840a, topicName=急性心肌梗死)],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Thu Jul 10 12:07:45 CST 2025, time=昨天,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Killip分级

心血管医生不可错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Killip分级。

心血管Killip分级

心血管Killip分级是适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心功能分级。点击即可查看。

JAHA:外周动脉疾病患者因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治疗的预后意义

外周动脉疾病(PAD)以外周动脉粥样硬化为特征,影响全球超过2.3亿人,PAD与AMI患者较差的住院结局独立相关,强调了在这一高危人群中采取风险缓解策略的必要性。

Circulation:臭氧 - 温度联合暴露对年轻成人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

联合暴露于臭氧污染和高温会增加年轻成年人发生AMI的可能性,即使其中一次暴露是中度的。这项研究强调了在AMI预防策略中同时处理臭氧和非最佳温度暴露的重要性。

Cardiovascular Research:呼吸道病毒诱发急性心肌梗死与中风的系统综述与荟萃分析

该研究综合纳入1978年至2024年间全球48项符合严格实验室确证标准且符合特定设计的观察性研究,系统量化各病毒与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关联度,并评估证据质量,为临床决策与公共卫生防控提供直接依据。

粗大右冠脉支架后顽固性慢血流,各种药物给了一箩筐!

58 岁男性急性心肌梗死,右冠脉闭塞,介入治疗植入 3 枚支架时反复无复流,经救治后血流勉强恢复,术后置 IABP,提示急性心梗介入以恢复血流为重。

急性心梗右冠脉、前降支闭塞恢复血流不顺利术后第3天心脏破裂死亡

68 岁女性因急性心肌梗死(下壁)行介入治疗,右冠脉远段弥漫病变伴血栓,虽经球囊扩张、血栓抽吸及药物治疗,术后第 3 天再发胸痛,提示需关注不规则弥漫病变处理时机与方式。

急性心梗双支闭塞右冠瘤样扩张大量血栓术后心脏破裂死亡

68 岁女性因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发现右冠脉远端闭塞伴巨大动脉瘤、大量血栓,血流未达 3 级未植入支架,术后 3 天右冠脉再闭塞致心脏破裂死亡。

Circulation 浙大邵逸夫医院傅国胜/赖东武团队发现Mtus1A通过维持内质网-线粒体互作稳态改善心梗后心脏重构的新机制

该研究从细胞器互作机制的视角,深化了对心梗后心脏重构机制的理解,并为心梗后心衰的治疗策略提供了新思路和潜在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