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cer Cell | 致命儿童脑瘤治疗突破:第 3 组髓母细胞瘤代谢弱点曝光,铜离子载体展现显著抑瘤效果

2025-05-16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本研究揭示了第3组髓母细胞瘤中一个独特的代谢易感性,即DLAT的高表达。这一发现不仅增进了我们对髓母细胞瘤代谢重编程的理解,还为开发针对第3组髓母细胞瘤的新疗法提供了重要的靶点。

髓母细胞瘤(Medulloblastoma, MB)是儿童中最常见的恶性脑肿瘤之一,其中第3组髓母细胞瘤(Group-3 MB)预后最差。第3组髓母细胞瘤的典型特征是c-MYC基因的扩增或过表达,这与较差的预后密切相关。尽管近年来对髓母细胞瘤的分子亚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针对第3组髓母细胞瘤的有效治疗方法仍然有限。因此,探索其独特的代谢特征和潜在的治疗靶点显得尤为重要。

近日,国际权威期刊Cancer Cell上在线发表了题为“Isocitrate dehydrogenase 1 primes group-3 medulloblastomas for cuproptosis”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揭示了第3组髓母细胞瘤中一个关键的代谢易感性。研究发现,这类肿瘤中二氢硫辛酰基转乙酰酶(DLAT,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PDC的E2亚基)的表达显著上调,且与不良预后相关。研究进一步发现,野生型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通过表观遗传调控c-MYC,进而影响DLAT的表达。抑制IDH1可以降低c-MYC和DLAT的水平。此外,DLAT的高表达使第3组髓母细胞瘤对铜离子载体elesclomol诱导的铜依赖性细胞死亡(cuproptosis)更为敏感。在多种第3组髓母细胞瘤模型中,elesclomol表现出显著的体外和体内抗肿瘤活性,为治疗第3组髓母细胞瘤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

研究者通过对大量髓母细胞瘤患者的转录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DLAT在第3组髓母细胞瘤中显著上调。DLAT是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PDC)的关键亚基,参与丙酮酸向乙酰辅酶A的转化,进而影响三羧酸循环(TCA cycle)和谷胱甘肽合成。研究还发现,DLAT的高表达与第3组髓母细胞瘤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提示DLAT可能是一个潜在的预后标志物。

进一步的机制研究揭示了c-MYC在DLAT表达调控中的关键作用。c-MYC是一种重要的转录因子,能够直接结合到DLAT的启动子区域,促进其转录。通过在体外模型中过表达或敲低c-MYC,研究者观察到DLAT的表达水平随之变化,证实了c-MYC对DLAT的正向调控作用。此外,研究还发现,DLAT的高表达与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密切相关,提示DLAT可能通过影响细胞代谢来促进肿瘤生长。

研究者意外地发现,IDH1在第3组髓母细胞瘤中也呈现高表达,并且抑制IDH1可以降低c-MYC和DLAT的水平。IDH1是一种参与三羧酸循环的酶,其突变在某些肿瘤中会产生致癌代谢物D-2-羟基戊二酸(D-2HG)。然而,在本研究中,IDH1的调控作用似乎与表观遗传机制有关。通过表观遗传分析,研究者发现IDH1抑制可以增加组蛋白H3的甲基化水平,进而降低c-MYC基因的染色质可及性,最终导致c-MYC和DLAT表达的下调。

研究的另一个重要发现是DLAT在铜依赖性细胞死亡(cuproptosis)中的关键作用。Cuproptosis是一种新近发现的细胞死亡形式,其核心机制是铜离子与脂酰化蛋白(如DLAT)的结合,导致蛋白质聚集和功能障碍。研究者发现,第3组髓母细胞瘤细胞对铜离子载体elesclomol诱导的cuproptosis更为敏感,这可能与DLAT的高表达有关。实验中,elesclomol处理能够显著降低DLAT的脂酰化水平,并诱导细胞死亡。此外,研究还通过代谢组学分析发现,DLAT的高表达与细胞内谷胱甘肽水平的降低有关,而谷胱甘肽是细胞内重要的抗氧化剂,其减少可能使细胞更容易受到氧化应激的损伤,从而加剧cuproptosis的发生。

基于上述发现,研究者进一步探索了铜离子载体elesclomol在第3组髓母细胞瘤治疗中的潜力。Elesclomol是一种能够穿透血脑屏障的小分子化合物,能够将铜离子导入细胞内,诱导cuproptosis。在体外实验中,elesclomol对第3组髓母细胞瘤细胞表现出显著的毒性作用,且这种毒性作用可以通过铜离子螯合剂四硫钼酸盐(TTM)完全逆转,证实了其通过cuproptosis发挥抗肿瘤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在多种体内动物模型中,elesclomol治疗能够显著抑制肿瘤生长,并延长动物的生存期,且未观察到明显的毒性反应。

综上所述,本研究揭示了第3组髓母细胞瘤中一个独特的代谢易感性,即DLAT的高表达。这一发现不仅增进了我们对髓母细胞瘤代谢重编程的理解,还为开发针对第3组髓母细胞瘤的新疗法提供了重要的靶点。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抑制IDH1或利用铜离子载体elesclomol诱导cuproptosis,可以有效地抑制第3组髓母细胞瘤的生长。这些发现为未来临床治疗第3组髓母细胞瘤提供了新的策略和方向,有望改善这一恶性肿瘤患者的预后。

图 本研究模式图

原始出处:

Isocitrate dehydrogenase 1 primes group-3 medulloblastomas for cuproptosis.2025. Cancer Cell.

相关资料下载:
[AttachmentFileName(sort=1, fileName=PIIS1535610825001722.pdf)] GetArticleByIdResponse(id=50ea8e769776, projectId=1, sourceId=null, title=Cancer Cell | 致命儿童脑瘤治疗突破:第 3 组髓母细胞瘤代谢弱点曝光,铜离子载体展现显著抑瘤效果, articleFrom=MedSci原创, journalId=2923, copyright=原创, creationTypeList=[1], summary=本研究揭示了第3组髓母细胞瘤中一个独特的代谢易感性,即DLAT的高表达。这一发现不仅增进了我们对髓母细胞瘤代谢重编程的理解,还为开发针对第3组髓母细胞瘤的新疗法提供了重要的靶点。, cover=https://img.medsci.cn/20240620/1718875639539_5579292.png, authorId=0, author=, originalUrl=, linkOutUrl=, content=<p>髓母细胞瘤(Medulloblastoma, MB)是儿童中最常见的恶性脑肿瘤之一,其中第3组髓母细胞瘤(Group-3 MB)预后最差。第3组髓母细胞瘤的典型特征是c-MYC基因的扩增或过表达,这与较差的预后密切相关。尽管近年来对髓母细胞瘤的分子亚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针对第3组髓母细胞瘤的有效治疗方法仍然有限。因此,探索其独特的代谢特征和潜在的治疗靶点显得尤为重要。</p> <p>近日,国际权威期刊Cancer Cell上在线发表了题为&ldquo;Isocitrate dehydrogenase 1 primes group-3&nbsp;medulloblastomas for cuproptosis&rdquo;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揭示了第3组髓母细胞瘤中一个关键的代谢易感性。研究发现,这类肿瘤中二氢硫辛酰基转乙酰酶(DLAT,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PDC的E2亚基)的表达显著上调,且与不良预后相关。研究进一步发现,野生型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通过表观遗传调控c-MYC,进而影响DLAT的表达。抑制IDH1可以降低c-MYC和DLAT的水平。此外,DLAT的高表达使第3组髓母细胞瘤对铜离子载体elesclomol诱导的铜依赖性细胞死亡(cuproptosis)更为敏感。在多种第3组髓母细胞瘤模型中,elesclomol表现出显著的体外和体内抗肿瘤活性,为治疗第3组髓母细胞瘤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p> <p><img style="display: block; margin-left: auto; margin-right: auto;" src="https://img.medsci.cn/20250516/1747373655521_9488541.png" /></p> <p>研究者通过对大量髓母细胞瘤患者的转录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DLAT在第3组髓母细胞瘤中显著上调。DLAT是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PDC)的关键亚基,参与丙酮酸向乙酰辅酶A的转化,进而影响三羧酸循环(TCA cycle)和谷胱甘肽合成。研究还发现,DLAT的高表达与第3组髓母细胞瘤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提示DLAT可能是一个潜在的预后标志物。</p> <p>进一步的机制研究揭示了c-MYC在DLAT表达调控中的关键作用。c-MYC是一种重要的转录因子,能够直接结合到DLAT的启动子区域,促进其转录。通过在体外模型中过表达或敲低c-MYC,研究者观察到DLAT的表达水平随之变化,证实了c-MYC对DLAT的正向调控作用。此外,研究还发现,DLAT的高表达与<a href="https://www.medsci.cn/topic/show?id=4ce783062c7">肿瘤细胞</a>的增殖能力密切相关,提示DLAT可能通过影响细胞代谢来促进肿瘤生长。</p> <p>研究者意外地发现,IDH1在第3组髓母细胞瘤中也呈现高表达,并且抑制IDH1可以降低c-MYC和DLAT的水平。IDH1是一种参与三羧酸循环的酶,其突变在某些肿瘤中会产生致癌代谢物D-2-羟基戊二酸(D-2HG)。然而,在本研究中,IDH1的调控作用似乎与表观遗传机制有关。通过表观遗传分析,研究者发现IDH1抑制可以增加组蛋白H3的甲基化水平,进而降低c-MYC基因的染色质可及性,最终导致c-MYC和DLAT表达的下调。</p> <p>研究的另一个重要发现是DLAT在铜依赖性细胞死亡(cuproptosis)中的关键作用。Cuproptosis是一种新近发现的细胞死亡形式,其核心机制是铜离子与脂酰化蛋白(如DLAT)的结合,导致蛋白质聚集和<a href="https://www.medsci.cn/topic/show?id=09d33294eb8">功能障碍</a>。研究者发现,第3组髓母细胞瘤细胞对铜离子载体elesclomol诱导的cuproptosis更为敏感,这可能与DLAT的高表达有关。实验中,elesclomol处理能够显著降低DLAT的脂酰化水平,并诱导细胞死亡。此外,研究还通过代谢组学分析发现,DLAT的高表达与细胞内谷胱甘肽水平的降低有关,而谷胱甘肽是细胞内重要的抗氧化剂,其减少可能使细胞更容易受到氧化应激的损伤,从而加剧cuproptosis的发生。</p> <p>基于上述发现,研究者进一步探索了铜离子载体elesclomol在第3组髓母细胞瘤治疗中的潜力。Elesclomol是一种能够穿透血脑屏障的小分子化合物,能够将铜离子导入细胞内,诱导cuproptosis。在体外实验中,elesclomol对第3组髓母细胞瘤细胞表现出显著的毒性作用,且这种毒性作用可以通过铜离子螯合剂四硫钼酸盐(TTM)完全逆转,证实了其通过cuproptosis发挥抗肿瘤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在多种体内动物模型中,elesclomol治疗能够显著抑制肿瘤生长,并延长动物的生存期,且未观察到明显的毒性反应。</p> <p>综上所述,本研究揭示了第3组髓母细胞瘤中一个独特的代谢易感性,即DLAT的高表达。这一发现不仅增进了我们对髓母细胞瘤代谢重编程的理解,还为开发针对第3组髓母细胞瘤的新疗法提供了重要的靶点。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抑制IDH1或利用铜离子载体elesclomol诱导cuproptosis,可以有效地抑制第3组髓母细胞瘤的生长。这些发现为未来临床治疗第3组髓母细胞瘤提供了新的策略和方向,有望改善这一恶性<a href="https://www.medsci.cn/topic/show?id=4ce783062c7">肿瘤患者</a>的预后。</p> <p><img style="display: block; margin-left: auto; margin-right: auto;" src="https://img.medsci.cn/20250516/1747373655542_9488541.png"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nbsp;本研究模式图</p> <p><span style="color: #808080; font-size: 12px;">原始出处:</span></p> <p><span style="color: #808080; font-size: 12px;">Isocitrate dehydrogenase 1 primes group-3&nbsp;medulloblastomas for cuproptosis.2025. Cancer Cell.</span></p>, belongTo=, tagList=[TagDto(tagId=1913, tagName=髓母细胞瘤), TagDto(tagId=504545, tagName=野生型异柠檬酸脱氢酶1), TagDto(tagId=504546, tagName=二氢硫辛酰基转乙酰酶)], categoryList=[CategoryDto(categoryId=5, categoryName=肿瘤, tenant=100), CategoryDto(categoryId=84, categoryName=研究进展, tenant=100), CategoryDto(categoryId=20656, categoryName=梅斯医学, tenant=100)], articleKeywordId=0, articleKeyword=, articleKeywordNum=6, guiderKeywordId=0, guiderKeyword=, guiderKeywordNum=6, opened=1, paymentType=1, paymentAmount=0, recommend=0, recommendEndTime=null, sticky=0, stickyEndTime=null, allHits=528, appHits=1, showAppHits=0, pcHits=43, showPcHits=527, likes=0, shares=0, comments=0, approvalStatus=1, publishedTime=Fri May 16 15:51:00 CST 2025, publishedTimeString=2025-05-16, pcVisible=1, appVisible=1, editorId=6529995, editor=肿瘤新前沿, waterMark=0, formatted=0, deleted=0, version=3, createdBy=bb6e9488541, createdName=Neko, createdTime=Fri May 16 13:36:21 CST 2025, updatedBy=92910, updatedName=rayms, updatedTime=Fri May 16 15:51:37 CST 2025, ipAttribution=上海, attachmentFileNameList=[AttachmentFileName(sort=1, fileName=PIIS1535610825001722.pdf)], guideDownload=1, surveyId=null, surveyIdStr=null, surveyName=null, pushMsXiaoZhi=true)
PIIS1535610825001722.pdf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65306, encodeId=d847226530664,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107610211e67'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髓母细胞瘤#</a> <a href='/topic/show?id=4d64126941b5'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野生型异柠檬酸脱氢酶1#</a> <a href='/topic/show?id=7bc6126942c0'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二氢硫辛酰基转乙酰酶#</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8,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26942, encryptionId=7bc6126942c0, topicName=二氢硫辛酰基转乙酰酶), TopicDto(id=126941, encryptionId=4d64126941b5, topicName=野生型异柠檬酸脱氢酶1), TopicDto(id=102117, encryptionId=107610211e67, topicName=髓母细胞瘤)],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Fri May 16 15:51:37 CST 2025, time=2025-05-16,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CCR:GD2 CAR-T治疗髓母细胞瘤最新进展

展示了针对二唾液酸神经节苷脂(GD2)的嵌合抗原受体 (CAR T) 细胞疗法的研究,旨在发现一种潜在更有效并减少长期治疗副作用的治疗方法。

Science Adv:揭秘Pgbd5:一种在儿童脑瘤中引发基因突变的神秘因子

这项研究不仅为我们理解这种髓母细胞瘤的起源提供了新的视角,还可能为其未来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European Radiology:基于机器学习的髓母细胞瘤图像自动分割及在线生存预测模型

一些关于肿瘤生存分析的研究报道了一些纹理特征,如均匀性和熵,可以用于患者风险分层。然而,使用少量或单一成像特征存在局限性,多特征标记物组合被认为更为合理。

Neuro-Oncology:优化治疗!儿童髓母细胞瘤一线治疗后残留病灶的临床意义与预后评估

该研究探讨了治疗反应及残余病灶作为预测儿童髓母细胞瘤患者病程进展风险的替代指标的潜力。

Nature Genetics:ZIC1 突变在髓母细胞瘤中的特异性致癌机制

作者深入探讨了ZIC1基因在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中的关键作用, 揭示了ZIC1基因在不同类型的髓母细胞瘤中通过不同的机制驱动肿瘤生长。

Nature:“误会”致癌基因?研究揭示髓母细胞瘤起源新图景:CNVs才是幕后“启动者”!

《Nature》研究显示,大范围染色体拷贝数变异是髓母细胞瘤早期启动事件,MYC、MYCN等致癌基因多为晚期亚克隆事件。研究揭示肿瘤空间格局,发现MYC亚克隆在复发中占优,为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短著述|应用荧光素钠显微切除儿童髓母细胞瘤

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在样本量、随访时间、设置对照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仍需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评估荧光素钠辅助对改善髓母细胞瘤患儿预后及手术并发症的影响。

Nature:研究揭示髓母细胞瘤常见突变的致癌机制

该研究揭示了功能获得性E3突变和分子胶降解剂UM171之间基于形状互补性的吻合机制,证明HDAC1/2抑制剂可以阻断突变型KBTBD4–HDAC1界面和KBTBD4突变型髓母细胞瘤细胞的增殖。

Neuro-Oncology:高通量药物筛选揭示髓母细胞瘤潜在安全的靶点

文章发现化合物 PF4708671 能特异抑制 SHH 型髓母细胞瘤生长,几乎不影响正常神经细胞,为解决儿童该肿瘤治疗副作用问题提供潜在方案。

Cancer Cell | 研究揭示髓母细胞瘤的最新治疗靶点——MDM2

本研究通过构建ELP1杂合LOF突变小鼠模型,揭示了ELP1缺失在SHH亚型髓母细胞瘤中的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