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od】GPRC5D CAR-T治疗后GPRC5D丢失的遗传和表观遗传机制

2025-06-28 聊聊血液 聊聊血液 发表于上海

徐州医科大学研究发现,GPRC5D CAR-T 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后复发患者中,80% 出现 GPRC5D 丢失,机制包括双等位基因遗传失活及表观遗传沉默,去甲基化剂或可恢复其表达。

GPRC5D

在多发性骨髓瘤(MM)中,BCMA和GPRC5D是两个关键的靶点,其中GPRC5D是G蛋白偶联受体C类5成员D,显示出良好的疗效。然而疾病复发仍然常见,且对耐药机制的理解仍然有限。

因此徐州医科大学和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开展研究,对10例 GPRC5D CAR-T 细胞治疗后复发患者的 MM 样本进行全基因组测序 (WGS) 和全基因组亚硫酸氢盐测序 (WGBS),探索了GPRC5D CAR-T治疗MM后GPRC5D丢失的遗传和表观遗传机制,近日发表于《Blood》。

1.jpg

研究方法

样本收集:研究纳入10例在接受GPRC5D CAR-T细胞治疗后复发的患者,收集了骨髓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样本。

全基因组测序(WGS):对复发时的CD138阳性MM细胞和配对的正常细胞进行WGS,使用150bp配对末端读取,肿瘤样本和匹配的正常样本分别测序至100×和30×覆盖度。

全基因组亚硫酸氢盐测序(WGBS):对纯化的MM细胞和正常浆细胞进行WGBS,以评估GPRC5D基因调控区域的甲基化状态。

靶向亚硫酸氢盐测序:用于评估MM细胞系中GPRC5D基因调控区域的甲基化状态。

流式细胞术分析:用于检测GPRC5D蛋白的表达。

免疫组化(IHC):用于检测GPRC5D和CD138蛋白的表达。

实时定量PCR(qPCR):用于验证WGS检测到的大片段缺失。

去甲基化剂阿扎胞苷治疗:用于诱导超甲基化MM细胞系中GPRC5D mRNA和蛋白的表达。

研究结果

GPRC5D丢失的遗传机制:

双等位基因丢失:在3例患者中发现了GPRC5D基因的双等位基因丢失,包括1例GPRC5D基因的纯合缺失,1例GPRC5D调控区域的双等位基因丢失,以及1例在连续接受抗BCMA和抗GPRC5D CAR-T细胞治疗后TNFRSF17和GPRC5D的纯合缺失。

单等位基因丢失:在1例患者中发现了GPRC5D的单等位基因丢失,且在复发样本中检测到了GPRC5D缺失的断点,而在基线样本中未检测到。

GPRC5D丢失的表观遗传机制:

DNA超甲基化:在7例无GPRC5D基因双等位基因丢失的复发MM样本中,WGBS分析显示GPRC5D基因的转录调控元件存在多个超甲基化位点。这些调控元件在所有7例对照MM样本中保持低甲基化状态,表明这种独特的表观遗传景观可能与抗原丢失有关。

甲基化与GPRC5D表达的负相关:在7种MM细胞系中,GPRC5D表达与调控区域的甲基化水平呈负相关。阿扎胞苷治疗能够诱导超甲基化MM细胞系中GPRC5D mRNA和蛋白的表达。

总结

抗原丢失是复发的主要驱动因素:在接受GPRC5D CAR-T细胞治疗后,80%的复发患者出现GPRC5D阴性表达或GPRC5D表达低于检测限。

双等位基因遗传失活:在3例患者中发现导致GPRC5D丢失的双等位基因遗传失活。

表观遗传沉默:在没有遗传改变的患者中,GPRC5D基因调控区域的超甲基化是导致GPRC5D抗原逃逸的关键机制。

治疗策略:该研究强调了双等位基因遗传失活和超甲基化驱动的表观遗传沉默是导致 GPRC5D 缺失和治疗耐药的关键机制。对于具有高基因组不稳定的患者,可能需要采用多靶向治疗策略。此外,去甲基化剂如阿扎胞苷可能有助于恢复GPRC5D的表达,但需要进一步研究以优化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Sha Ma, Jieyun Xia, Miao Zhang, Wenyu Li, Meng Xiao, Yuqian Sha, Wenya Wang, Jianteng Zhou, Ying Wang, Kunming Qi, Chunling Fu, Zengtian Sun, Dian Zhou, Qian Sun, Tingting Qiu, Zhiling Yan, Feng Zhu, Wei Chen, Hai Cheng, Wei Sang, Jiang Cao, Depeng Li, Zhenyu Zhen Li, Mariateresa Fulciniti, Yao Yao, Kailin Xu, Mingshan Niu; Genetic and epigenetic mechanisms of GPRC5D loss after anti-GPRC5D CAR-T-cell therapy in multiple myeloma. Blood 2025; blood.2024026622. doi: https://doi.org/10.1182/blood.2024026622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71307, encodeId=ef8122e13078d,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dd85431162e'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多发性骨髓瘤#</a> <a href='/topic/show?id=aed6822267'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GPRC5D#</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5,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8222, encryptionId=aed6822267, topicName=GPRC5D), TopicDto(id=43116, encryptionId=dd85431162e, topicName=多发性骨髓瘤)],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Sun Jun 29 12:54:21 CST 2025, time=2025-06-29,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2025-06-29 梅斯管理员 来自上海

相关资讯

高危多发性骨髓瘤新定义!来自IMS/IMWG的共识建议

国际骨髓瘤学会与工作组提出HRMM共识基因分期,存在del(17p)、特定IgH易位合并异常、单/双等位基因del(1p32)合并1q+或高β2微球蛋白且肌酐正常等情况之一即为HRMM。

【BCJ】多发性骨髓瘤细胞遗传学检测和报告的指南:来自癌症基因组学联盟浆细胞肿瘤工作组

多发性骨髓瘤(MM)的 FISH 检测缺乏标准化,癌症基因组学联盟浆细胞肿瘤工作组发布指南,提出初始诊断和复发 MM 的标准 FISH panel,规范报告以提升风险分层准确性。

【Blood Adv】BCMA双抗治疗衰弱的RRMM安全有效

为了根据衰弱程度评估临床特征和结局,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对接受BCMA BsAb治疗的RRMM患者进行了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艾莎妥昔单抗、泊马度胺、地塞米松治疗RRMM的中国多中心真实世界结局

国内学者开展了一项真实世界IsaFiRsT研究,评估了Isa-Pd治疗中国RRMM的疗效和安全性。

【ASCO教育文集】多发性骨髓瘤免疫治疗的现在和未来

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现以四药方案为主,单克隆抗体提升生存,ASCT 适用范围扩大,BiTE 抗体在复发难治患者中缓解率高,正研究用于早期治疗。

【NEJM】初治骨髓瘤MRD引导巩固治疗的MIDAS研究发布,或进一步影响移植的地位

学者开展了MIDAS研究,根据诱导后 MRD 状态,接受四联诱导治疗6个周期的患者随机分配至4个巩固治疗组之一。

【AJH】安刚/贾玉娇/邱录贵团队首次发现全人源BCMA CAR-T治疗致NGS-MRD假阳性新克隆

中国医学科学院团队发现,接受全人源BCMA CAR-T疗法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NGS-MRD检测到的新型克隆源自CAR-T的scFv片段,与载体拷贝数相关,并非肿瘤来源,需警惕其对MRD解读的干扰。

N Engl J Med:挑战金标准!MRD指导下,骨髓瘤治疗不再“一刀切”,移植或成“可选项”

MIDAS 试验表明,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经 Isa-KRd 诱导治疗后,MRD 阴性者无需自体干细胞移植,MRD 阳性者单次移植加新药优于双重移植,MRD 指导治疗或成趋势。

【柳叶刀血液病学】GPRC5D双抗塔奎妥单抗治疗RRMM的1-2期研究结果

近日《The Lancet Haematology》发表了塔奎妥单抗治疗RRMM的1-2期MonumenTAL-1研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