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rmatol Ther:治疗中度至重度斑块型银屑病的生物制剂,一项系统综述和网络荟萃分析

6小时前 从医路漫漫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生物制剂在第 28 周时的疗效和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均优于安慰剂,且在第 16 周前与安慰剂相比未增加严重不良事件风险。

银屑病(PsO)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据估计,全球约 2% - 3% 的成年人受其困扰。斑块状银屑病属于免疫介导的全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红色鳞屑性斑块。除了皮肤症状,银屑病还会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多个方面产生影响。部分患者通过外用药物或光疗就能有效控制症状,但对于中重度患者而言,这些治疗手段往往不够理想。
中重度银屑病患者从生物制剂的应用中获益良多。相较于传统系统治疗、外用药物治疗或光疗,生物制剂能更好地帮助他们控制症状。目前用于治疗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的生物制剂种类丰富,包括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抑制剂(阿达木单抗、赛妥珠单抗、依那西普、英夫利昔单抗)、白细胞介素(IL) - 17 抑制剂(司库奇尤单抗、依奇珠单抗、布罗利尤单抗、比美吉珠单抗)、IL - 12/23 抑制剂(乌司奴单抗)以及 IL - 23 抑制剂(替瑞奇珠单抗、瑞莎珠单抗、古塞奇尤单抗)。虽然总体而言,生物制剂对中重度银屑病疗效显著,但临床医生和患者自然希望了解不同类别生物制剂及具体药物之间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的差异。然而,由于需要对比的药物众多,直接开展头对头的临床试验往往难以实现,再加上新药物不断研发问世,部分生物制剂缺乏与新上市竞品的直接对比数据。
 
系统文献综述(SLR)和网络荟萃分析(NMA)为比较生物制剂治疗斑块状银屑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提供了另一种途径。近期的系统文献综述和网络荟萃分析研究了随机分组后的诱导期(长达 10 - 16 周)内的疗效,这一阶段有安慰剂对照数据,也是评估主要疗效的常用时期。疗效分析还涵盖了 44 - 60 周等较后期的时间节点。
 
像第 28 周这样的中期时间点,常常因缺乏用于网络对比的安慰剂数据而在网络荟萃分析中被忽略,这也成为了目前研究的一个重要空白。特别是部分获批的生物制剂在第 16 周后才逐渐显现最佳疗效,例如用于治疗成人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的抗 IL - 23 p19 抗体替瑞奇珠单抗,其在第 22 周达到疗效峰值。尽管在 3 期关键试验 reSURFACE 1 和 reSURFACE 2 中,替瑞奇珠单抗在第 12 周就达到了共同主要终点,即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评分降低≥75%(PASI 75),以及医生整体评估评分为 0 或 1(PGA 0/1)且较基线降低≥2 分 。因此,对比生物制剂在诱导期结束后不久时间点的疗效,有助于医护人员了解不同治疗方案随时间推移的相对疗效差异,也有助于理解其在日常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本系统文献综述 / 网络荟萃分析旨在填补上述研究空白,通过对比获批用于治疗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的生物制剂(包括 TNFα 抑制剂、IL - 17 抑制剂、IL - 12/23 抑制剂和 IL - 23 抑制剂)在第 28 周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方法:在 MEDLINE®、Embase 和 CENTRAL 数据库中检索自建库起至 2024 年 1 月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筛选出将生物制剂与安慰剂对比,或不同生物制剂之间相互对比,并报告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医生整体评估(PGA) 0/1 评分、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 0/1 评分以及安全性结局(不良事件 [AE] 或严重不良事件 [SAE])的随机对照试验。以第 28 周作为主要时间点进行贝叶斯网络荟萃分析,同时也对第 12 周和第 16 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以风险比(RR;疗效结局)、风险差异(RD;安全性结局)和需治疗人数(NNT)及其 95% 可信区间表示。
 
结果:经筛选 7418 篇文献,系统文献综述纳入了 187 篇文献,涉及 12 种生物制剂的 124 项随机对照试验,网络荟萃分析纳入了 103 项随机对照试验。与安慰剂相比,所有生物制剂在第 28 周均展现出更好的疗效和生活质量改善。在第 28 周时,替瑞奇珠单抗在 PASI 75(风险比分别为 8.74 vs. 8.92 和 8.91)、PASI 90(风险比分别为 14.09 vs. 14.81 和 14.77)和 PGA 0/1(风险比分别为 9.34 vs. 10.29 和 10.23)方面的疗效与瑞莎珠单抗和古塞奇尤单抗相当。与安慰剂相比,所有生物制剂均未增加严重不良事件风险;替瑞奇珠单抗与安慰剂相比,不良事件风险也未增加。
 
图1 研究选择过程
 
 
表1 第28周临床疗效结果的NMAs风险比汇总
 
 
结论:生物制剂在第 28 周时的疗效和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均优于安慰剂,且在第 16 周前与安慰剂相比未增加严重不良事件风险。在第 28 周,替瑞奇珠单抗、瑞莎珠单抗和古塞奇尤单抗的疗效相当。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第 12 周或 16 周后缺乏安慰剂对照数据,这可能对研究结果产生一定影响。
 
原始出处:
Mark G, Lebwohl;  André, Carvalho;  Akihiko, Asahina;Biologics for the Treatment of Moderate-to-Severe Plaque Psoriasi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Network Meta-analysis.Dermatol Ther (Heidelb).2025 May 6;0(0)DOI:10.1007/s13555-025-01423-0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65587, encodeId=3899226558e50, content=前往app查看评论内容,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5,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57929, encryptionId=f7e85e929c0, topicName=斑块型银屑病), TopicDto(id=69223, encryptionId=6191692233a, topicName=生物制剂), TopicDto(id=127003, encryptionId=a05812e003db, topicName=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Sun May 18 14:09:23 CST 2025, time=6小时前, status=0,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Front Med:苏州大学儿童医院发表联合生物制剂与标准疗法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的疗效比较

斑块型银屑病是一种持续的皮肤疾病,本研究探讨了联合生物制剂治疗斑块型银屑病患者与标准治疗相比的治疗效果和皮肤病变消退时间。

每年用药2次,缩小鼻息肉、改善鼻塞,还有望减少激素用药和手术!

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影响生活质量,传统治疗有局限。两项试验显示,靶向 IL-5 的 depemokimab 及靶向 TSLP 的 tezepelumab,能改善症状,且安全性良好。

CGH:生物制剂与小分子药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比较

乌帕替尼在实现临床缓解、内镜改善和组织学缓解方面优于其他疗法,特别是在维持治疗阶段表现突出。

Int Forum Allergy Rhinol: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更换生物制剂模式的加拿大多中心经验

一项加拿大多中心研究显示,CRSwNP患者的生物制剂最常见的转换是从美泊利单抗到度匹鲁单抗,而CRSwNP控制不佳是导致这种转换的原因。在机制相同的生物制剂之间转换似乎并不能改善症状控制。

Rheumatol Int:血清MFAP4水平预测慢性炎症性疾病患者生物治疗反应的潜力

高MFAP4与CID患者生物治疗的正向反应相关,尤其在RA、PsA、AxSpA和UC患者中。

专访葛文松教授:克罗恩病伴狭窄新进展:生物制剂治疗与新兴疗法展望 | 第十五届上海市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学术年会

梅斯医学特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葛文松教授深入分享克罗恩病伴狭窄治疗新进展。

CGH:生物制剂治疗克罗恩病近端回肠病变的疗效不足

与回肠末端和结肠相比,生物治疗在实现回肠近端粘膜愈合方面效果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