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科学筛查和主动预防降低肝癌风险?

2025-07-23 肝癌在线 肝癌在线 发表于上海

根据2025版《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肝癌在线”对肝癌的高危人群、筛查方法和预防措施进行了梳理,解答如何通过科学筛查和主动预防降低肝癌风险。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承担着解毒、合成、储存等关键功能。然而,肝癌作为全球范围内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因其早期症状隐匿,往往在确诊时已进入中晚期,导致治疗难度大、预后差。根据2025版《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肝癌在线”对肝癌的高危人群、筛查方法和预防措施进行了梳理,解答如何通过科学筛查和主动预防降低肝癌风险。

识别高危人群:七类人需警惕

肝癌的发生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以下七类人群属于肝癌高危对象,需重点关注:

慢性肝炎病毒感染者: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或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肝癌的主要诱因。我国约80%的肝癌患者有乙肝病史,病毒持续复制会直接损伤肝细胞,引发肝硬化甚至癌变。

肝癌家族史人群:遗传易感性可能增加患癌风险。若直系亲属中有肝癌患者,需提前关注肝脏健康。

肝硬化患者:无论病因是血吸虫病、酒精性肝病还是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肝硬化均是肝癌的“癌前病变”。据统计,肝硬化患者每年肝癌发生率达3%-6%。

药物性肝损伤者: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抗生素、抗结核药、中药等)可能导致肝细胞损伤,增加癌变风险。

遗传性代谢病患者:如血色病(铁代谢异常)、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等,代谢紊乱会直接损害肝脏。

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免疫系统异常攻击肝细胞,可能引发慢性炎症和纤维化。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随着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的流行,NAFLD已成为肝癌的重要诱因,尤其是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的人群。

特别提醒:男性35岁以上、女性45岁以上人群,若符合上述任一条件,即属于肝癌高危人群,需定期筛查。

科学筛查:AFP联合B超,每半年一次

肝癌早期筛查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指南推荐高危人群采用“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测+肝脏B超”的联合筛查方案,每6个月进行一次。

甲胎蛋白(AFP):作为肝癌的特异性肿瘤标志物,AFP水平升高可能提示肝细胞癌变。但需注意,部分早期肝癌患者AFP可能正常,因此需结合影像学检查。

肝脏B超:可发现直径1厘米以上的肝内占位性病变,评估肝脏形态、血流及是否有肝硬化迹象。B超操作简便、无创,适合作为常规筛查手段。

筛查意义:早期肝癌的5年生存率可达70%以上,而晚期肝癌的生存率不足20%。通过定期筛查,可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显著改善预后。

主动预防:五招降低肝癌风险

肝癌的预防需从生活方式和疾病管理两方面入手,故提出以下建议:

接种乙肝疫苗: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手段,新生儿和未感染者应全程接种。

控制慢性肝炎:慢性乙肝或丙肝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接受抗病毒治疗,抑制病毒复制,延缓肝纤维化进程。

戒酒或限酒:酒精是明确的致癌物,长期大量饮酒会导致酒精性肝硬化,进而增加肝癌风险。建议男性每日酒精摄入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

健康饮食:减少高脂肪、高糖食物摄入,避免肥胖;多吃新鲜蔬果,补充维生素和膳食纤维;避免食用霉变食物(如发霉的花生、玉米),其中含有的黄曲霉毒素是强致癌物。

管理代谢疾病:控制血糖、血脂和体重,预防非酒精性脂肪肝进展;遗传性代谢病患者需定期监测肝功能,及时干预。

肝脏健康关乎生命质量。通过识别高危因素、坚持定期筛查、践行健康生活方式,我们可以有效降低肝癌的发生风险。让我们从今天开始,主动呵护肝脏,为健康筑起坚实防线!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74659, encodeId=8b0d22e4659d7,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370d8126914'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肝癌#</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9,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81269, encryptionId=370d8126914, topicName=肝癌)],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Thu Jul 24 12:00:16 CST 2025, time=昨天,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昨天 梅斯管理员 来自上海

    #肝癌#

    0

相关资讯

孙超主任:GDF-15在肝癌诊疗中究竟能发挥多大潜力?

笔者结合最新的研究进展,探讨GDF-15对不同病因导致HCC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和治疗反应中的临床价值,分析其作为生物标志物的潜力,进一步展望靶向肝癌精准诊疗中的应用前景。

2025肝癌实战指南:解锁最新进展,掌握核心计算公式!

肝癌领域日新月异,如何紧跟最新研究?临床关键评估如何又快又准?肿瘤科肝癌精选合集新鲜出炉!肝癌前沿动态 + 硬核工具,一次喂饱你。

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韩国宏教授代表研究团队在ESMO GI 2025重磅首发肝癌联合治疗突破性研究TALENTACE

ALENTACE研究是本届ESMO GI大会肝细胞癌(HCC)治疗领域唯一入选的III期临床研究LBA。

【论著】|TACE联合安罗替尼及信迪利单抗治疗CNLC Ⅱb~Ⅲb期肝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估

本研究计划在靶免联合治疗的基础上加入TACE治疗,旨在评估TACE联合安罗替尼及信迪利单抗治疗CNLC Ⅱb~Ⅲb期肝癌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

AI技术在肝癌风险预测中的挑战与未来方向

肝胆相照平台特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的孔媛媛教授与我们深入探讨AI技术在肝癌风险预测中的应用前景、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曾昭冲教授:早期肝癌放疗进展

近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曾昭冲教授报告了早期肝癌放疗进展,肝癌在线特将精华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中国肝癌MDT建设要突破,挑战究竟卡在哪?

“肝胆相照平台”特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陈拥军教授深入剖析了肝癌全程管理的核心价值,并将精华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聚焦肝癌合并症:门静脉高压、癌栓、巨块型与肝硬化失代偿应对策略

肝癌在线邀您共享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温志立教授团队关于肝癌合并症治疗的病例分享。

秦叔逵教授谈多治疗方案“联合+”模式如何重塑肝癌治疗格局

CSCO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秦叔逵教授做客“对话大咖”栏目,探讨局部与全身治疗联合应用、双免疫治疗的作用机制及其优点,以及未来肝癌治疗采用免疫联合方案的大趋势。

乙肝遇上肝癌,抗病毒治疗长期与否?HBV DNA说了算?低病毒血症咋整?

我国肝癌发病率高、致死率高,从乙肝到肝癌常经 “肝炎-肝硬化-肝癌” 三部曲。乙肝基础上肝癌患者,HBsAg阳性者需长期抗病毒,且不依HBV DNA,而低病毒血症者需进一步处理以降低复发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