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死亡风险直降57%!阿司匹林为糖尿病群体带来防癌曙光

2025-05-04 梅斯肿瘤新前沿 MedSci原创 发表于陕西省

胰腺癌恶性程度高,2 型糖尿病患者患胰腺癌风险高,传统筛查手段受限。香港大学研究发现新诊断 T2DM 患者长期服阿司匹林可降胰腺癌发病、相关死亡和全因死亡风险,揭示其机制并提应用建议。

胰腺癌素有“癌中之王”的恶名,其恶性程度高,多数患者确诊时已步入晚期,5年生存率仅12%。临床数据显示,2型糖尿病(T2DM)患者罹患胰腺癌的风险显著攀升——病程较长的糖尿病患者风险翻倍,新发糖尿病患者风险更是飙升至常人的8倍。然而,传统筛查手段如CT、肿瘤标志物CA19-9等,受限于高假阳性率和昂贵成本,难以大规模应用于糖尿病患者。

2025年1月,中国香港大学团队在《Gut》杂志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研究,为高危人群提供了新的预防策略:新诊断的T2DM患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显著降低胰腺癌发病风险42%、相关死亡风险57%,同时全因死亡风险也下降22%。这一“老药新用”的发现,无疑为医学界带来了新的希望。

一、糖尿病与胰腺癌: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

糖尿病与胰腺癌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双向因果”关系,形成了难以打破的恶性循环:

糖尿病催化胰腺癌:长期高血糖和胰岛素抵抗会加剧体内炎症反应,导致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水平升高,进而刺激胰腺细胞异常增殖,增加癌变风险。数据显示,糖尿病病程超过3年的患者,胰腺癌风险显著增加。

胰腺癌伪装成糖尿病:约25%的胰腺癌患者在确诊时会出现新发糖尿病,即“胰源性糖尿病”。这是因为胰腺肿瘤破坏胰岛细胞,导致血糖调节失衡。临床观察显示,近60%的胰腺癌病例在糖尿病确诊后1年内被检出,提示新发糖尿病可能是胰腺癌的早期预警信号。

然而,由于胰腺癌筛查手段的限制,通过药物干预降低发病风险成为更现实的选择。

二、香港大学研究:阿司匹林降低糖尿病患者胰腺癌风险

1. 研究设计:精准聚焦,排除干扰

研究者分析了香港34万例新诊断T2DM患者的数据,排除了确诊糖尿病1年内患癌或随访不足1年的病例,最终纳入12万例患者(其中阿司匹林使用者2.4万例,非使用者9.7万例),平均随访10.5年。研究通过倾向评分匹配平衡了两组患者的年龄、吸烟、用药等差异,确保了结果的可靠性。

未匹配和 PS 匹配队列的基线特征

图片

2. 核心发现:剂量与疗程决定效果

  • 发病风险:阿司匹林使用者每年每万人中3.1例患胰腺癌,非使用者为4.1例,风险降低42%。

  • 死亡风险:胰腺癌相关死亡风险降低57%,全因死亡风险降低22%。

  • 剂量与疗程关联:每日剂量超过100mg者效果更佳;服用5-10年风险降低42%,超过10年风险降低至31%,显示长期用药效果显著增强。

3. 亚组分析:效果稳定,广泛适用

阿司匹林的保护作用在不同性别、年龄、吸烟状况的患者中均保持一致。特定人群中,不饮酒者、糖尿病病程较长(≥3年)的患者获益更明显;与二甲双胍等口服降糖药联用时风险降低,且在未使用胰岛素或新型降糖药(如GLP-1受体激动剂)的人群中效果同样显著。

 阿司匹林的使用与 PC 罹患、PC 相关死亡率及全因死亡率的关系

图片

 阿司匹林使用与 PC 罹患风险的剂量-反应关系和持续时间-反应关系

图片

三、阿司匹林预防胰腺癌的三大机制

阿司匹林作为临床常用的解热镇痛药,其预防癌症的作用早已受到关注。此次研究发现,其对胰腺癌的保护作用可能通过以下途径实现:

  • 抑制炎症与血管生成:阿司匹林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减少前列腺素合成,阻断促炎因子介导的肿瘤血管生长,从而抑制癌细胞增殖。

  • 诱导癌细胞凋亡:实验室研究显示,阿司匹林可调节细胞凋亡相关蛋白(如Bcl-2/Bax),促使异常增生的胰腺细胞“自杀”,阻止癌变进程。

  • 增强免疫监视:阿司匹林能激活免疫系统的抗肿瘤反应,促进T细胞识别和清除癌细胞,改善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抑制状态。

此次研究首次聚焦糖尿病这一高危群体,证实了阿司匹林在特定人群中的预防价值,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四、临床应用:精准评估,平衡风险

1. 适用人群与用药建议

  • 优先考虑:新诊断的T2DM患者,尤其是病程较长(≥3年)、无酗酒史、无阿司匹林过敏或出血风险的人群。

  • 剂量与疗程:推荐每日剂量100-300mg(超过100mg效果更优),持续服用5年以上。需注意长期用药可能增加胃肠道出血风险,建议联合使用胃黏膜保护剂,并定期监测大便潜血。

  • 禁忌人群:对阿司匹林过敏、有胃溃疡/出血史、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痛风患者需谨慎,因阿司匹林可能影响尿酸排泄。

2. 研究局限与未来方向

尽管研究结果令人振奋,但仍需谨慎看待:

  • 人群局限性:研究对象以中国香港人群为主,需在其他种族和地区验证效果。

  • 数据不足:未纳入胰腺癌家族史、非处方阿司匹林使用情况,可能影响部分人群的风险评估。

  • 长期安全:需更多研究明确阿司匹林对糖尿病患者的最佳用药时长及出血、肾损伤等副作用的长期风险。

未来,医学界需通过大规模前瞻性试验进一步验证阿司匹林的防癌效果,并探索其与降糖药的联合应用潜力。

结语

从“糖尿病高危人群缺乏有效预防手段”到“阿司匹林展现明确保护作用”,这项研究为胰腺癌防控开辟了新路径。虽然目前尚不能将阿司匹林作为常规预防药物推广,但其“低成本、易获取”的特点使其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对于医生而言,这一发现提示在管理T2DM患者时,除控制血糖外,还可结合个体情况评估阿司匹林的潜在获益与风险,为患者制定更全面的健康策略。随着研究深入,我们期待这一“百年老药”能在癌症预防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 Sung H, et al.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20. CA Cancer J Clin. 2021;71(3):209-249.

[2] Zhang JS, et al. Aspirin and pancreatic cancer risk in diabetes. Gut. 2025;74(1):143-151.

[3] Singhi AD, et al. Diabetes and pancreatic cancer risk. Cancer Epidemiol Biomarkers Prev. 2016;25(1):127-136.

[4] Chari ST, et al. Pancreatic cancer-associated diabetes. Gastroenterology. 2008;135(6):1686-1694.

[5] Eberhart CE, et al. COX-2 as a cancer prevention target. JAMA. 2001;286(1):103-108.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63440, encodeId=dd8f2263440d1,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51639e734cb'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阿司匹林#</a> <a href='/topic/show?id=04b5839e6a9'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胰腺癌#</a> <a href='/topic/show?id=d20f1090c2'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2型糖尿病#</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7,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090, encryptionId=d20f1090c2, topicName=2型糖尿病), TopicDto(id=83976, encryptionId=04b5839e6a9, topicName=胰腺癌), TopicDto(id=97734, encryptionId=51639e734cb, topicName=阿司匹林)],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Sun May 04 21:52:11 CST 2025, time=2025-05-04, status=1, ipAttribution=陕西省)]

相关资讯

Clin Cancer Res | 辅助阿司匹林治疗在PIK3CA突变结肠癌患者中的应用:SAKK 41/13试验

该研究旨在评估辅助阿司匹林在携带PIK3CA突变的结肠癌患者中的疗效,尽管由于试验提前终止,结果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但阿司匹林在DFS和TTR方面的临床改善具有显著意义。

GUT:香港大学张嘉盛等研究表明阿司匹林与糖尿病患者胰腺癌和癌症相关死亡率的低风险相关!

该研究表明阿司匹林与糖尿病患者胰腺癌和癌症相关死亡率的低风险相关。服用阿司匹林可能是降低T2DM患者PC风险的一种预防策略。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验证研究结果。

阿司匹林防癌神话破灭?国际3期临床研究揭示:结直肠癌术后服用阿司匹林,竟无助于改善生存!

结直肠癌患者在手术和辅助治疗后服用阿司匹林,竟然未能显著改善无病生存率!

中国青年学者一作兼通讯,最新Nature,阿司匹林,通过增强T细胞免疫来防止癌细胞转移!

在这项研究中,作者发现血小板TXA2通过激活依赖于鸟嘌呤交换因子ARHGEF1的T细胞内在免疫抑制途径来抑制对癌症转移的免疫。

Nature:百年老药阿司匹林解锁免疫军团封印

《Nature》研究发现阿司匹林可抑制血小板释放的 TXA2,解除其对 T 细胞免疫的抑制,减少小鼠癌症转移。研究揭示相关机制,并探讨了其临床应用前景及未来研究方向。

糖尿病患者患癌风险降低42%,死亡风险降低57%!低剂量阿司匹林或为预防新策略

近期,发表于消化领域权威期刊GUT的研究表明,在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服用阿司匹林与胰腺癌风险降低42%、胰腺癌相关死亡风险降低57%、以及全因死亡风险降低22%相关。

BMC Musculoskelet Disord:中国学者揭示阿司匹林预防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静脉血栓栓塞(VTE)是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本文研究了预防性阿司匹林与常规治疗在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JAMA Cardiology: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的出血风险和手术复杂性

抗血小板单药治疗在高出血风险患者(HBR)和接受复杂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的慢性维持期尚未探索。近日,心血管权威杂志JAMA Cardiology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该研究旨在比较氯吡格

The Lancet Neurology:阿哌沙班与阿司匹林对隐匿性房颤患者卒中预防的作用比较

对于隐匿性房颤患者,尤其是具有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的人群,阿哌沙班显著降低了卒中或全身性栓塞事件的发生率,但同时伴随较高的出血风险。在3.5年随访中,这些患者的卒中风险绝对降低了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