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Medicine:“减肥神药”的另一面:司美格鲁肽如何逆转“脂肪肝”的宿命?

10小时前 生物探索 生物探索 发表于上海

司美格鲁肽通过减重及直接调控炎症、纤维化通路改善 MASH,72 种蛋白质为关键介导,具全身代谢调节作用。

引言

在这个物质丰裕的时代,我们的身体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甜蜜的负担”。高热量饮食与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共同催生了肥胖、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T2D)等代谢性疾病的流行。而在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健康问题背后,一个沉默但极具破坏力的“杀手”正在悄然崛起,它就是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炎(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steatohepatitis, MASH)。

可以将MASH的演变想象成一场肝脏的“慢性火灾”。最初,过多的脂肪像易燃物一样堆积在肝脏中,这被称为脂肪变性(steatosis)。接着,身体的免疫系统被激活,试图扑灭这场“火灾”,却引发了持续的炎症(inflammation)。长期的炎症反复灼烧肝脏组织,导致瘢痕组织不断增生,肝脏逐渐变硬,这就是纤维化(fibrosis)。如果不加控制,这场大火的终点便是肝硬化(cirrhosis),甚至是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肝脏的功能将遭受毁灭性打击。

近年来,以司美格鲁肽(semaglutide)为代表的GLP-1受体激动剂(GLP-1RA),因其在降糖和减重方面的卓越效果而声名大噪,被许多人誉为“减肥神药”。临床研究也已证实,它能有效改善MASH患者的肝脏组织学状况。然而,一个核心问题始终萦绕在研究人员心头:司美格鲁肽究竟是如何实现这一点的?它仅仅是通过减轻体重来间接“解救”肝脏,还是藏着更深层次的“秘密武器”?

为了揭开这个谜团,一组国际研究团队进行了一项深入的探索。7月21日,他们的研究成果,以“Modulation of metabolic, inflammatory and fibrotic pathways by semaglutide in 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steatohepatitis”为题,发表在了《Nature Medicine》上。这项研究不仅为我们描绘了司美格鲁肽在MASH治疗中的作用全景,更像一位侦探,通过追踪血液中成千上万的蛋白质“信使”,一步步破解了这场肝脏保卫战的完整策略。

图片

减重:一个重要线索,但非全部真相

直觉告诉我们,既然MASH与肥胖密切相关,那么减肥必然是治疗的关键。司美格鲁肽强大的减重效果,无疑是其改善MASH的“头号功臣”。但问题是,它的功劳占了多大比重?是否存在其他独立于减重之外的作用机制?

为了量化减重的贡献,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巧妙的中介分析(mediation analysis)。您可以将这个过程理解为一场“功劳分配听证会”。司美格鲁肽是“总指挥”,MASH的组织学改善是“最终战果”,而体重减轻则是这场战役中的一位“关键将军”。中介分析的目的,就是精确计算出这位“将军”的功劳(即通过减重介导的效果)在“最终战果”中占据了多少百分比。

这项分析基于一项包含249名MASH患者的2期临床试验数据,这些患者接受了为期72周的司美格鲁肽(0.4毫克每日一次)或安慰剂治疗。结果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对于“MASH缓解且纤维化不恶化”这一核心目标,体重减轻的贡献率高达69.3%。这意味着,超过三分之二的治疗效果可以直接归功于减肥。

对于构成MASH的两个关键病理特征——肝脏脂肪变性(steatosis)和肝细胞气球样变(hepatocyte ballooning)(这是一种肝细胞肿胀、濒临死亡的危急状态),减重的贡献更为突出。其介导的改善效果分别占到了总效果的82.8%71.6%。这清晰地表明,只要体重下降,肝脏的脂肪堆积和细胞损伤就能得到显著缓解。

然而,当目光转向最危险的敌人——肝纤维化(liver fibrosis)时,情况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在这场对抗肝脏“硬化”的战斗中,体重减轻的贡献率骤降至25.1%

这个数字是整个研究的第一个关键转折点。它暗示我们,司美格鲁肽对抗纤维化的策略,并不仅仅依赖于减轻患者的体重。在减重这位“明星将军”的光环背后,必然还存在着一支神秘的“特种部队”,在以其他方式直接或间接地扭转肝脏纤维化的进程。

那么,这支“特种部队”究竟是什么?要找到它,我们需要把目光从宏观的体重变化,转向微观的分子世界。

蛋白质的无声交响:倾听血液里的故事

如果说肝脏是一座复杂的“化工厂”,那么血液就是连接这座工厂与全身的“信息高速公路”。血液中流淌着成千上万种蛋白质,它们是细胞间沟通的“信使”,忠实地记录着身体的健康状况。当肝脏发生MASH时,这座“工厂”的生产和通讯系统会陷入混乱,血液中特定蛋白质的水平也会随之改变。

传统的肝脏评估依赖于肝活检(liver biopsy),这是一种侵入性检查,需要用穿刺针取出一小块肝组织进行病理分析。这种方法虽然是“金标准”,但过程痛苦,且存在风险,难以频繁进行。有没有一种更温和、更全面的方法来监测肝脏的状况呢?

答案是肯定的。研究人员使用了一种名为SomaScan的蛋白质组学技术。这项技术可以同时检测血清样本中近5000种不同的蛋白质,其灵敏度和广度远超传统方法。基于这些海量的蛋白质数据,研究人员进一步运用了一套名为SomaSignal的生物信息学测试。

SomaSignal测试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液体活检”(liquid biopsy)。它通过分析血液中特定蛋白质组合的模式,来预测肝脏的四种核心病理状态:脂肪变性、炎症、肝细胞气球样变和纤维化。其结果与真实的肝活检结果高度相关,为动态、无创地监测MASH病情提供了可能。

利用这项强大的工具,研究人员分析了临床试验中患者在治疗72周后的血清样本。结果清晰地展示了司美格鲁肽对MASH四大核心病理环节的强大干预能力,并且呈现出显著的剂量依赖性——即用药剂量越高,效果越好。

以最高剂量组(0.4毫克)与安慰剂组对比为例:

在对抗脂肪变性方面,在治疗前被SomaSignal预测为有显著脂肪变性(S≥1)的患者中,接受0.4毫克司美格鲁肽治疗后,有55%的人达到了“脂肪变性缓解”(S<1)的标准,而安慰剂组这一比例仅为9%

在平息炎症方面,在治疗前被预测为有显著炎症(阶段≥2)的患者中,0.4毫克司美格鲁肽组的缓解率高达82%,而安慰剂组仅为32%

在拯救肝细胞方面,在治疗前被预测为有显著肝细胞气球样变(阶段≥2)的患者中,0.4毫克司美格鲁肽组的缓解率达到了80%,安慰剂组则为29%

在逆转纤维化方面,在治疗前被预测为有显著纤维化(阶段≥2)的患者中,0.4毫克司美格鲁肽组的缓解率为57%,而安慰剂组仅有16%

这些数据不仅证实了司美格鲁肽在组织学层面上的改善效果,更重要的是,它们将这种改善与血液中具体的蛋白质变化联系了起来。例如,在SomaSignal的脂肪变性测试中,PTGR1和GUSB这两种蛋白质的水平在司美格鲁肽治疗后显著下降。在炎症测试中,包括ACY1、TXNRD1和ADIPOQ在内的五种蛋白质水平也发生了显著改变。

这就像是破案有了具体的“物证”。研究人员不再仅仅知道“犯罪现场(肝脏)变干净了”,而是开始识别出那些在现场留下痕迹的“关键分子”。然而,血液中的这些变化仍然是间接证据。要真正理解司美格鲁肽如何直接作用于纤维化,研究人员还需要深入“犯罪现场”,并在更受控的环境下进行模拟。

解码纤维化之谜:来自小鼠实验室的线索

为了在更基础的层面探究司美格鲁肽的抗纤维化机制,尤其是剥离减重这一混杂因素,研究团队设计了两组动物实验。他们选择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小鼠模型,每一种都模拟了人类MASH的某个特定方面。

第一种是饮食诱导的肥胖MASH小鼠(DIO-MASH mouse),可以称之为“代谢综合征模型”。这些小鼠通过长期喂食高脂、高糖的“西式快餐”,变得肥胖,出现了类似人类的胰岛素抵抗和代谢紊乱,并伴有中度的肝脏纤维化。它们是模拟典型人类MASH患者的理想模型。

第二种是胆碱缺乏、氨基酸限定的高脂饮食小鼠(CDA-HFD mouse),可以称之为“纯粹纤维化模型”。这种模型的巧妙之处在于,它通过一种特殊的饮食配方,让小鼠在不增重、不肥胖的情况下,迅速发展出严重的肝脏炎症和纤维化。这个模型像一个完美的“对照组”,可以将司美格鲁肽的抗纤维化作用与它的减重效果完全分离开来。

在“代谢综合征模型”小鼠中,司美格鲁肽的治疗效果非常显著。经过16周或24周的治疗,小鼠的肝脏纤维化程度相较于未治疗的同类小鼠大幅减轻。例如,在衡量纤维化的关键指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染色面积百分比上,治疗24周后,司美格鲁肽组的数值显著低于MASH模型组 (P=0.0249)。

而真正的“重头戏”发生在“纯粹纤维化模型”小鼠身上。记住,这些小鼠是清瘦的,司美格鲁肽在它们身上几乎没有减重效果。然而,奇迹发生了:即使没有体重减轻,司美格鲁肽依然显著地抑制了肝脏纤维化的进展。治疗12周后,司美格鲁肽组的I型胶原蛋白(Collagen type I)的染色面积显著低于未治疗组 (P=0.0103)。同时,衡量纤维化严重程度的天狼星红(Picrosirius Red)染色面积也显示出极显著的降低 (P<0.0001)。

这个发现在整个研究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证明了,司美格鲁肽拥有一种独立于体重减轻的、直接的抗纤维化作用机制。为了进一步探究这种机制的分子基础,研究人员分析了小鼠肝脏中的基因表达谱,发现司美格鲁肽都显著下调了与炎症信号、单核细胞招募以及胶原蛋白合成与重塑相关的基因。这意味着司美格鲁肽在分子层面直接干预了炎症和纤维化的核心通路。

更有趣的是,研究人员再次确认了一个看似矛盾的事实:无论是在人类还是小鼠的肝脏组织样本中,他们都未能检测到GLP-1受体的表达。这意味着司美格鲁肽这位“将军”并没有亲自进入肝脏这座“城市”作战。它的命令很可能是通过一系列“信使”从肝外传递进去的,从而在系统层面调控着全身的代谢和炎症状态,最终影响了肝脏的命运。

72位“信使”:揭示司美格鲁肽的核心印记

回到人类临床试验的数据,研究人员启动了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蛋白质侦查行动”。他们的目标是,从血液中那近5000种蛋白质里,筛选出一个特殊的“嫌疑人名单”。进入这个名单的蛋白质必须同时满足两个严苛的条件:它的水平变化与司美格鲁肽治疗显著相关,并且与MASH的缓解显著相关。

通过复杂的生物信息学算法,研究人员最终锁定了一个由72种独特蛋白质组成的“治疗特征谱”(treatment signature)。这72位“信使”构成了司美格鲁肽在MASH治疗中发挥作用的核心分子网络。

然而,仅仅找到这个名单是不够的。一个关键问题随之而来:这个在临床试验中发现的蛋白质特征谱,在真实的疾病世界里是否具有普遍意义?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至关重要的独立验证。他们找到了一个完全独立的真实世界人群队列——哥本哈根MASLD队列(CoCo-MASLD),其中包含了146名MASH患者和89名健康志愿者。

验证结果令人振奋:这72种蛋白质中的绝大多数,在MASH患者和健康个体之间的水平存在显著差异。这一发现证实了,研究人员找到的不仅仅是一个“药物反应谱”,更是一个深刻的“疾病状态谱”。这72种蛋白质就像一个灵敏的“仪表盘”,其读数的集体偏离,标志着身体从健康滑向了MASH的深渊。

至此,一个宏大而清晰的图景浮现在我们眼前:司美格鲁肽的作用,可能是在“重置”这个仪表盘。它通过调节这72种蛋白质的水平,将偏离的指针一个个拨回健康的位置,从而在分子层面逆转MASH的病理进程。为了更直观地展示这一“逆转”过程,研究人员将临床试验中的蛋白质变化与独立队列中的疾病状态进行了对比。

关键角色画廊:认识前线的蛋白质

在这72位“信使”中,有些蛋白质的故事尤其引人注目。它们不仅揭示了司美格鲁肽的作用机制,更将肝脏的命运与全身健康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第一组是“拨乱反正”的守护者——SERPINC1与APOF。研究人员发现MASH患者血液中的SERPINC1(抗凝血酶III)和APOF(载脂蛋白F)水平显著低于健康人。前者扮演着肿瘤抑制因子的角色,后者参与脂蛋白代谢。经过司美格鲁肽治疗后,患者体内的这两种蛋白质水平均显著升高,逐渐向健康人的水平靠拢。司美格鲁肽就像一位英明的指挥官,重新启用了这些被压制的“守护者”。

第二组是“拨云见日”的清道夫——ADAMTSL2与ACY1。这两种蛋白质在MASH患者血液中的水平都显著高于健康人,它们与细胞外基质重塑、肝脏纤维化乃至心血管问题都密切相关。司美格鲁肽对付这两位“麻烦制造者”的策略则是“镇压”。治疗后,患者体内的ADAMTSL2和ACY1水平均显著下降,同样朝着健康人的方向回归。这清晰地展示了司美格鲁肽在分子层面抑制纤维化、改善代谢紊乱的能力。

更深一步的分析还揭示,在这72种蛋白质中,有26种蛋白质的变化可能与体重减轻无关。这意味着,即使在最理想的减肥情况下,司美格鲁肽仍然保留了近三分之一的“秘密武器”,通过这些独立的分子通路来调控疾病。当这72位“信使”被集体“校准”时,一场从分子到器官的系统性逆转正在发生。

肝脏之外:一场席卷全身的涟漪效应

这项研究最深刻的启示之一,是它将我们的视野从肝脏这一局部器官,拓展到了整个身体系统。MASH从来都不是一个孤立的肝脏疾病,它被视为是全身代谢性疾病在肝脏上的“投影”,与心血管疾病、肾病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研究中重点关注的几位蛋白质“信使”,恰好是连接这些不同“战场”的关键节点。以ADAMTSL2和ACY1为例,它们不仅是肝纤维化的标志物,也被证实与心肌纤维化和心力衰竭的风险密切相关。司美格鲁肽通过下调它们的水平,可能在改善肝脏的同时,也为心脏提供了潜在的保护。这与近年来大型临床试验发现司美格鲁肽能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的结论不谋而合。

这些发现共同指向了一个核心概念:司美格鲁肽的治疗效应是一种“涟漪效应”。它最初的作用点可能在肝外——例如,大脑中控制食欲的中枢,或是肠道和免疫系统中的GLP-1受体。通过激活这些远端的“开关”,它引发了一系列系统性的代谢和炎症信号的重塑。这些信号像涟漪一样扩散至全身,最终汇集到肝脏,平息了那里的“慢性火灾”,并修复了受损的组织。这解释了为何在肝细胞上找不到GLP-1受体,药物却能对肝脏产生如此深刻的影响。它的策略并非“定点爆破”,而是“系统维稳”。

未竟的地图:规划前行的航路

如同任何一项开创性的科学研究,这篇文章在为我们揭示广阔新大陆的同时,也留下了一些待探索的未知区域和“未竟的地图”。研究人员坦诚,虽然这项工作取得了突破,但仍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SomaScan蛋白质组学技术是半定量的,而“体重减轻”是一个相对宏观的指标,未来需要更精细的研究来厘清细节。

最令人期待的,无疑是将这些发现与正在进行的、规模更大的3期临床试验(ESSENCE)的数据进行验证。届时,研究人员将能够在一个更庞大的患者群体中,检验这72种蛋白质的“逆转”模式是否依然稳固,以及它们能否预测长期的临床结局。

尽管如此,这项发表在《自然·医学》上的研究,已经为我们理解司美格鲁肽治疗MASH的机制提供了一幅前所未有的高清“分子地图”。它告诉我们:司美格鲁肽的成功,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多兵种联合作战”。它不仅依靠“减重”这一王牌主力军来正面冲击,还部署了直接作用于炎症和纤维化的“特种部队”。它通过系统性地“校准”一个由72种关键蛋白质组成的疾病网络,将MASH患者的身体状态从病理的轨道拉回到健康的轨道上。

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减肥神药”如何治疗“脂肪肝”的故事。它更深刻地揭示了代谢、炎症与器官纤维化之间错综复杂的内在联系,展现了现代生物医学技术如何让我们能够倾听身体内部最细微的分子对话。对于千百万正在与MASH及相关代谢性疾病斗争的人们来说,这幅徐徐展开的“分子地图”,无疑点亮了通往更健康未来的一盏明灯。

参考文献

Jara M, Norlin J, Kjær MS, Almholt K, Bendtsen KM, Bugianesi E, Cusi K, Galsgaard ED, Geybels M, Gluud LL, Harder LM, Loomba R, Mazzoni G, Newsome PN, Nitze LM, Palle MS, Ratziu V, Sejling AS, Wong VW, Anstee QM, Knudsen LB. Modulation of metabolic, inflammatory and fibrotic pathways by semaglutide in 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steatohepatitis. Nat Med. 2025 Jul 21. doi: 10.1038/s41591-025-03799-0.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40691365.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75023, encodeId=a08922e5023be, content=前往app查看评论内容,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0,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12311, encryptionId=7333112311d1, topicName=MASH), TopicDto(id=104726, encryptionId=e2be104e2649, topicName=司美格鲁肽)],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Sun Jul 27 14:23:09 CST 2025, time=6小时前, status=0, ipAttribution=上海)]
    6小时前 梅斯管理员 来自上海

相关资讯

N Engl J Med:减重新格局!重磅研究揭秘:替尔泊肽PK司美格鲁肽,谁是真“王牌”?

这项研究结果不仅为临床医生提供了重要的治疗依据,也意味着未来我们在减重道路上,可能拥有比想象中更强大的“武器”,能达到过去难以企及的目标。

减肥“神药”司美格鲁肽,获益评估喜忧参半!

说到如今的“药圈顶流”,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例如司美格鲁肽)绝对当仁不让。凭借显著的降糖和减肥效果,它们稳坐多个药物榜单“C位&rdqu

口服司美格鲁肽可使心血管事件风险降低14%!薛亚军教授团队解读司美格鲁肽心血管结局(SOUL)试验

SOUL试验证实,口服司美格鲁肽可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合并ASCVD和(或)CKD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风险,其疗效与注射型GLP-1RA相当,且安全性良好。

NEJM: “三重获益”!司美格鲁肽改善肝炎,获益患者比例近乎翻倍

研究表明,针对经活检确诊的 MASH 且肝纤维化 2-3 期患者,与安慰剂相比,司美格鲁肽(2.4mg,每周 1 次)治疗 240 周,可显著改善肝脏组织学结局,不过胃肠道不良事件发生率更高。

NEJM:口服司美格鲁肽在高危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心血管结局研究结局

口服司美格鲁肽显著降低了患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和/或慢性肾脏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