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新宇教授:突破肝癌治疗瓶颈,从提高切除率到降低复发率的“破局之路”

2025-05-31 医悦汇 医悦汇 发表于上海

【医悦汇】有幸邀请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毕新宇教授做客对话大咖栏目,为我们分享从前沿的转化治疗、精准的手术技术到多学科协作的肝癌综合治疗模式。

编者按:肝癌治疗的道路上,手术切除始终是患者追求长期生存的关键一步。然而,现实中仅有少数初诊患者能够直接接受手术,这一现状如何突破?术后高复发率又该如何应对?

【医悦汇】有幸邀请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毕新宇教授做客对话大咖栏目,为我们分享从前沿的转化治疗、精准的手术技术到多学科协作的肝癌综合治疗模式。

医悦汇:您在一篇文章中提到,实际上仅有15%~30%的初诊肝癌患者适合手术切除。对于如何提高肝癌的切除率,您有哪些建议和经验?

对于如何提高肝癌的切除率,您有哪些建议和经验?

毕新宇教授:虽然手术切除是肝癌患者实现长期生存的最重要治疗手段,但遗憾的是,仅有15%~30%的初诊患者适合接受手术治疗。这一现状是我国肝癌整体5年生存率尚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为外科医生,我们致力于不断提升技术水平,以确保所有适合手术的患者都能获得手术治疗的机会,避免错失良机。

与此同时,随着系统治疗(包括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以及联合治疗)的不断发展,治疗的有效率显著提高。这使得许多原本不可切除的肝癌患者通过转化治疗,实现了肿瘤缩小或降期,从而将不可切除的肿瘤转化为可切除的肿瘤,获得了手术机会。我们的研究数据显示,通过转化治疗后获得手术切除机会的中晚期肝癌患者,其术后生存率与早期初治可切除的患者相当。这一成果令人振奋,转化治疗也因此成为当前国内外肝癌研究的热门领域。

此外,从早诊早治的角度出发,我们应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筛查力度。通过健康体检和定期筛查,提高早期肝癌的检出率,从而改变目前仅有15%~30%的初诊患者为早期肝癌的现状,使更多患者能够早期发现并获得手术切除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肝癌患者的手术切除率和整体生存率。

医悦汇:对于可切除肝癌,术后高达50%~70%的5年复发转移率是影响肝癌术后疗效的瓶颈。在降低肝癌术后复发转移率上,肝癌外科医生都做了哪些尝试?取得了哪些成果和心得?

在降低肝癌术后复发转移率上,肝癌外科医生都做了哪些尝试?取得了哪些成果和心得?

毕新宇教授:肝癌的复发转移风险较高,这已成为肝胆外科医生面临的重要问题。从数据来看,肝癌患者术后5年复发率高达60%~70%,这一高复发率严重影响了整体治疗效果。对于未复发的患者,其5年生存率可超过80%,而一旦出现复发,5年生存率则降至40%。因此,如何降低复发率一直是外科医生不断探索的关键课题。

从技术角度而言,以往我们致力于实施基于门静脉流域或肝脏解剖结构的解剖性规则肝切除术。这种手术方式不仅完整切除肿瘤,还将肿瘤可能转移的门静脉引流区域一并切除,即进行较大范围的切除。从文献来看,对于部分适宜患者,这种规则性切除能够改善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然而,这一问题仍存在争议,因为某些患者可能仅需局部切除即可。目前,我们仍在探索哪些患者更适合进行规则性切除。

随着系统治疗的不断发展,治疗药物的有效性日益提高,外科医生的工作重点也逐渐从单纯提升外科技术,转向通过综合治疗手段降低肝癌复发率。例如,对于与血管关系密切、难以获得良好切缘的高危患者,我们可能会先暂缓手术,而是先进行药物治疗,即新辅助治疗。通过术前新辅助治疗,可消灭潜在的微小转移灶,从而降低复发风险。此外,术后辅助治疗手段也在不断探索和完善,包括介入治疗、针对窄切缘患者的术后放疗,以及目前备受关注的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这些治疗手段均在积极开展研究,旨在寻找有效的术后辅助治疗方案,以降低复发率、改善患者生存。

总之,我们的目标是通过综合治疗手段,降低肝癌复发率,从而改善患者的总体生存状况。

医悦汇:请问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在肝癌外科方面有哪些特色技术和优势?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在肝癌外科方面有哪些特色技术和优势?

毕新宇教授:作为国内最早的肿瘤专科医院,医科院肿瘤医院在肝癌治疗方面具有显著特色和优势。一方面,医院强调肿瘤的综合治疗,在判断患者是否适合手术以及手术前后治疗方案的制定上,均采用多学科团队(MDT)查房和讨论模式。MDT团队成员不仅包括外科医生,还涵盖内科医生、介入科医生、影像诊断科医生、放疗科医生等多领域专家。通过多学科协作,共同评估患者病情,确定最适合的治疗方案。在手术前,根据患者情况决定是否进行新辅助治疗;手术后,制定辅助治疗方案以降低复发风险、改善患者生存率。这种多学科讨论模式有助于筛选出最适合手术的患者,对于一些暂不适合手术的患者,可先进行其他治疗,如转化治疗、新辅助治疗等,待条件成熟后再考虑手术。

另一方面,医院在微创化治疗方面具有突出优势。腹腔镜肝切除技术在医科院肿瘤医院已形成特色,众多专家在该领域享有声誉。医院还围绕微创治疗建立了一整套技术体系,包括应用荧光技术进行染色,辅助术前三维模拟重建和手术规划,以实现精准外科治疗。其核心目标是最大限度地保证肿瘤的完整切除,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残肝体积和功能,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67553, encodeId=d982226e553f3, content=前往app查看评论内容,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4,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81269, encryptionId=370d8126914, topicName=肝癌)],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Sun Jun 01 13:25:58 CST 2025, time=2025-06-01, status=0,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肝癌免疫治疗预后评估 (HCC-GRIm-Score得分)

本评分表最初用于肝癌免疫治疗的预后评估,是在GRIm-Score的通用得分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而成,针对肝癌的特异性会更好。点击立即使用。

罗氏宣布肝癌III期临床研究TALENTACE达到主要研究终点

该研究显示,主要终点TACE 无进展生存期(TACE-PFS,从随机分组到研究者评估的TACE不可治疗进展或TACE失败/抵抗或任何原因死亡的时间)取得了统计学和临床意义上的显著改善。

如何规范管理肿瘤消融治疗,提升治愈率?

肝癌在线邀您共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叶胜龙教授关于肝癌消融治疗规范管理的精彩内容。

肝癌治疗新突破:精准钇90剂量决定疗效!

选择性内放射治疗(SIRT)中钇 - 90 剂量与疗效密切相关,不同肝癌类型(如 HCC、CRC)有效剂量不同,玻璃微球与树脂微球剂量阈值有差异,剂量达标可延长生存期,未来需更多临床数据优化治疗。

肝癌消融治疗:不同策略与特殊情况应对

本期由“肝癌在线”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李文东教授联合发起的《东肝地带》栏目,将围绕以上问题展开探讨,助力患者获得更有效的治疗。

肝癌术后肝移植后复发风险评分(RETREAT评分)

本评分主要用于肝癌(符合米兰标准)患者手术后进行肝移植,预测长期复发风险

重庆医科大学蒋宁团队Adv. Sci.:揭示脂肪酸与线粒体从肝星状细胞共转移至癌细胞促进肝癌进展

重庆医科大学团队发现,肝星状细胞中 MTFR2 通过促进线粒体分裂,向肝癌细胞转移脂肪酸和线粒体,增强其代谢并推动肿瘤进展,为肝癌治疗提供新靶点。

哈佛最新研究:每周超3.5杯牛奶,肝癌风险或增45%?

哈佛大学研究发现,每周牛奶摄入超 3.5 杯可能显著增加肝癌风险,高脂乳制品与慢性肝病死亡风险正相关,低脂乳制品和酸奶或有保护作用,机制涉及 IGF、脂肪酸等。

厦门大学刘刚/楚成超团队《AFM》:X 射线触发相移纳米增敏新策略,开启肝癌协同治疗精准化新时代

肝癌治疗面临确诊晚、传统方案协同效率低等问题。厦大团队研发新型纳米放射增敏剂 - 碘油制剂,提出 “X-tag” 策略,实现栓塞与精准增敏放疗时空协同,突破三大瓶颈,具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