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华/罗小舟/杨雨荷团队《Angew》:独创“原位接枝聚合”技术破解蛋白药物长效与免疫原性难题

2025-03-11 BioMed科技 BioMed科技 发表于陕西省

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上升,尿酸酶重组制剂用于治疗但有局限。北大吕华等团队开发 UOx-PLP,具高密度屏蔽、高稳定性、低免疫原性等优势,动物实验疗效佳,为相关疾病治疗及蛋白药物开发提供新思路。

高尿酸血症是由于机体嘌呤代谢紊乱,导致其代谢终产物尿酸在血中异常蓄积而形成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近年来,由于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等变化,患者数量迅猛增加,在部分发达国家发病率高达30%~40%,而在我国部分省市成年男性人群中,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合计患病率也已经高达25%~35%。高尿酸血症与痛风不仅是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肾脏病与糖尿病的独立风险因素,痛风更是给患者造成了巨大的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近年来,尿酸氧化酶(UOx)重组制剂成为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等疾病治疗的新方法。UOx是尿酸分解代谢的关键起始酶,在许多生物体内都有表达。然而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由于UOx基因的突变失活,导致人体无法像其他物种那样通过尿酸分解途径将尿酸代谢为水溶性更高的尿囊素。因此,通过补充外源性UOx来治疗高尿酸血症的酶替代疗法(ERT)应运而生。尿酸酶天然形式半衰期短且免疫原性强,现有的聚乙二醇化尿酸酶药物制剂(PEG-UOx,如Pegloticase)虽延长了药物半衰期,但仍存在明显的“加速血液清除”(ABC)效应,高达92%的患者会产生抗药抗体,42%产生抗PEG抗体,导致疗效下降甚至诱发严重过敏反应,使得该制剂临床应用受到极大限制。COVID-19大流行期间广泛使用的PEG化mRNA疫苗进一步加剧了人群对PEG的预存抗体问题,这使得PEG修饰类药物的临床应用面临严峻挑战,亟需开发新的蛋白药物修饰技术。

图片

图1. 文章上线截图

2025年3月5日,北京大学吕华团队、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罗小舟团队、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杨雨荷团队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发表合作文章“Nanourchin-like Uricase-Poly(L-proline) Conjugate with Retained Enzymatic Activity, Mitigated Immunogenicity, and Sustained Efficacy Upon Repeated Administrations”,提出一种全新的蛋白药物修饰方法,为解决蛋白药物长效化与高免疫原性难题提供重要突破手段

研究团队通过独创的“原位接枝聚合”技术,将刚性聚脯氨酸(PLP)以高密度原位修饰于尿酸酶表面,形成具有纳米级“海胆”结构的尿酸氧化酶-聚脯氨酸偶联物(UOx-PLP)。其核心突破包括:

01高密度屏蔽效应

每个UOx亚基接枝13.8条聚脯氨酸链,形成致密保护层,有效掩盖免疫原性表位。

02优异稳定性

在高温、冻融、冻干以及蛋白酶环境中,聚脯氨酸偶联物UOx-PLP的稳定性显著优于传统PEG化药物。

03低免疫原性,无加速清除效应

在连续给药后,抗UOx抗体水平仅为天然UOx的1/250,抗PLP抗体几乎不可检测。而且在三次给药后,PEG-UOx半衰期缩短至首次的40%,而UOx-PLP药代动力学参数保持稳定。更重要的是,交叉给药实验表明对已产生高滴度抗UOx和抗PEG抗体的实验动物,UOx-PLP仍能维持较好的药代动力学,为PEG治疗失败的患者提供额外选择。

图片

图2. “原位接枝聚合”技术示意图

针对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这一严峻的临床现状,研究团队构建了拟人化高尿酸血症小鼠动物模型进行了五次连续尿酸酶给药实验。实验结果显示,UOx-PLP组小鼠的血尿酸水平在给药后显著降低,并且五次给药后疗效无明显衰减,血尿酸水平仍低于治疗阈值;此外,UOx-PLP在小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稳定,半衰期较长,能够持续发挥降低尿酸的作用。相比之下,PEG-UOx组药物在第三次后即出现明显的疗效下降,且疗效下降与其血液中抗药抗体增加在时间上高度一致。这一实验结果不仅证明了UOx-PLP在治疗高尿酸血症方面的优越性,还为该新型蛋白修饰方法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图片

图3. UOx-PLP治疗高尿酸血症的优越性

研究人员表示,UOx-PLP的成功开发为未来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UOx-PLP的简单制备工艺(一步法,5分钟完成)、优异稳定性、安全性、低免疫原性、高酶活性为其临床转化奠定坚实基础。此外,该研究还为其他治疗性蛋白,尤其是酶类药物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有望推动ERT的快速发展。未来,研究团队将进一步优化UOx-PLP的制备工艺和性能,加快其临床转化进程,期待为患者带来福音。

北京大学吕华教授、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罗小舟研究员、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杨雨荷研究员为本文共同通讯作者。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赵锐驰、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张洋铭助理研究员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该项研究成果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深圳市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以及深圳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院等项目的资助。

原文链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2425559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55514, encodeId=f0842255514e2,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4b1a1023444e'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高尿酸血症#</a> <a href='/topic/show?id=0bae11e60435'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尿酸氧化酶#</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9,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17604, encryptionId=0bae11e60435, topicName=尿酸氧化酶), TopicDto(id=102344, encryptionId=4b1a1023444e, topicName=高尿酸血症)],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Mon Mar 10 21:38:34 CST 2025, time=2025-03-10, status=1, ipAttribution=陕西省)]
    2025-03-10 梅斯管理员 来自陕西省

相关资讯

CGP论著 | 高尿酸血症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相关性研究

探讨HUA与CPHD的相关性,旨在为CPHD患者血尿酸(SUA)水平的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证实:这些大家都爱喝的饮料,很容易引发高尿酸!

研究发现,饮用含糖碳酸饮料与高尿酸血症的风险密切相关。

J Ethnopharmacol:枸骨叶提取物通过调节尿酸转运体改善高尿酸血症

本研究探讨枸骨不同提取物治疗体内外高尿酸血症的确切疗效,并探讨其药理机制,为开发降尿酸和抗痛风新药提供新思路。

STTT:上海交通大学高俊杰/张长青等合作发表高尿酸血症及其相关疾病的机制和治疗进展的综述

该综述揭示了UA诱导的炎症影响高尿酸血症患者代谢过程及其相关疾病的复杂机制,为创新治疗方法和先进的药理策略提供了基础。

Nat Commun:北京理工大学黄渊余团队在高尿酸血症治疗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该研究展示了一种治疗高尿酸血症的返祖策略,该策略基于肝细胞中Uox的内源性表达,该表达是由负载可电离脂质纳米颗粒iLAND的mRNA (mUox)介导。

Ann Med:我国学者揭示Febuxostat对高尿酸血症或痛风患者肾功能的保护作用

febuxostat在高尿酸血症或痛风患者中具有显著的肾脏保护作用,能够有效降低肾脏事件风险,减缓eGFR的下降速度。

CDE批准多替诺雷上市,用于痛风伴高尿酸血症

目前我国痛风患病率约为1%~3%,并呈逐年上升及年轻化趋势,但治疗药物仍十分有限。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导致持续高尿酸血症,形成单钠尿酸盐晶体并沉积于体内引起的晶体性关节病。高尿酸血

Nat Commun:通过可电离脂质体 mRNA 治疗高尿酸血症的返祖策略

本研究开发了一种稳定的高尿酸血症小鼠模型,并通过mUox@iLAND返祖策略成功降低尿酸水平,展示了其在治疗高尿酸血症及相关疾病中的巨大潜力。

Psoriasis:IL-17A抑制剂对银屑病伴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影响

本前瞻性观察研究探讨白介素(IL)-17A抑制剂是否能降低银屑病伴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清尿酸(SUA)水平。探讨银屑病患者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及IL-17A抑制剂对银屑病高尿酸血症患者皮肤病变的疗效。

千万级中国人体检数据解读 2023:男性高尿酸血症检出率超三成

《美年健康 2023 年度健康体检大数据蓝皮书》分析显示,我国高尿酸血症呈高流行、年轻化等趋势,男性、南方检出率高,高危人群需筛查,患者应健康生活,控血尿酸可防相关合并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