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 Sci:中国医学科学院陈洪岩等研究揭示了食管鳞状细胞癌中UMR高甲基化介导的致癌驱动基因激活的正反馈调控回路

2025-05-15 iNature iNature 发表于上海

该研究表明,基因体低甲基化区域(UMR)的高甲基化参与了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中致癌同源框基因(尤其是NKX2-5和LHX1)的激活。

DNA甲基化调控因子在调控癌症致癌驱动基因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这些DNA甲基化调控因子影响肿瘤发生和临床治疗的确切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2025 年 4 月 30 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陈洪岩、刘芝华和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苏建忠共同通讯在Advanced Science 在线发表题为“NKX2-5/LHX1 and UHRF1 Establishing a Positive Feedback Regulatory Circuitry Drives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through Epigenetic Dysregula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表明,基因体低甲基化区域(UMR)的高甲基化参与了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中致癌同源框基因(尤其是NKX2-5和LHX1)的激活。

从机制上讲,NKX2-5和LHX1协同结合UHRF1的启动子区域,从而增强其转录。反过来,UHRF1协同NKX2-5和LHX1,将DNMT1/DNMT3A募集到这些基因的UMR区域,从而提高DNA甲基化水平及其表达。这种复杂的相互作用在NKX2-5/LHX1和UHRF1之间形成了一个正向转录反馈回路,从而促进了这三个基因的过表达,最终促进了肿瘤的生长。值得注意的是,同时抑制UHRF1和DNMTs可通过抑制NKX2-5和LHX1的表达来抑制肿瘤生长。总而言之,本研究揭示了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中UMR高甲基化介导的致癌驱动基因激活的正反馈调控回路,并提出了一种有前景的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治疗策略。

图片

局部DNA高甲基化和整体DNA低甲基化是多种癌症类型中普遍存在的表观遗传学改变。通过基因启动子区域的局部高甲基化来抑制抑癌基因是一种公认的现象。相反,最近的研究揭示了多种癌症类型中基因体DNA高甲基化与致癌基因激活之间的新联系,从而强调了DNA甲基化对基因表达调控的关联性。这种复杂的相互作用可能导致抑癌基因和致癌基因的失调。

我们的研究以及其他研究已在人类基因组中发现了许多保守且广泛的低甲基化区域(UMR)。这些区域的平均甲基化水平≤10%,并富含启动子和增强子等转录调控元件。UMR广泛参与胚胎发育和物种特异性表型。值得注意的是,UMR在各种癌症类型中也经常表现出甲基化水平升高,这表明它们在癌症进展中可能发挥作用。功能上,UMRs的高甲基化可能通过阻止基因内启动子的启动或调节转录单元内重复DNA序列的活性来促进基因转录激活。

在每种细胞类型中,有限数量的转录因子(TFs)协调着一个基因调控网络,该网络对于建立和维持细胞身份至关重要。这些TFs通常被称为主调控TFs。其中,同源框基因编码同源蛋白,这些蛋白作为主调控因子(MRs),协调形态发生、细胞增殖和细胞分化。此外,同源框基因在维持细胞身份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同源框基因的主要功能是在正常细胞中平衡增殖和分化。然而,同源框基因的异常表达可促进致癌转化和肿瘤形成。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同源框基因,例如HOXC10,已被证明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中异常表达。然而,我们对同源框基因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肿瘤发生中的具体作用和机制的理解仍然有限。因此,阐明同源框基因的特征对于加深我们对ESCC特定驱动因素的认识至关重要。

在本研究中,我们进行了全面的多组学分析,揭示了一种新的机制,即基因体DNA高甲基化激活同源框基因,特别是NKX2-5和LHX1,作为ESCC的致癌驱动因素。这项研究揭示了一条与同源框基因、UHRF1和UMRs的DNA高甲基化相互交织的关键且可操作的分子通路,从而在促进ESCC肿瘤发生中发挥关键作用。本研究的结果可能为ESCC带来更有效、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图片

图1(图源自Advanced Science )

参考消息:

https://advanced.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vs.202413508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65015, encodeId=7a90226501576,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b860101129ac'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食管鳞状细胞癌#</a> <a href='/topic/show?id=2288126881dd'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UMR高甲基化#</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5,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26881, encryptionId=2288126881dd, topicName=UMR高甲基化), TopicDto(id=101129, encryptionId=b860101129ac, topicName=食管鳞状细胞癌)],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Wed May 14 15:48:54 CST 2025, time=2025-05-14,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治疗肝癌,总生存率超80%;治疗该“冷肿瘤”,无进展生存率超60%… | 前沿荟萃

《医学新视点》梳理了2024年1月~5月全球权威期刊发表的121篇胃癌、食管癌、肝癌和结直肠癌领域研究,并和大家分享其中IF≥60的4篇研究内容。

IVD前沿丨食管鳞状细胞癌及癌前病变早筛新技术

作者开发了扩展多模态分析(EMMA)方法,同时识别cfDNA样本全基因组亚硫酸盐测序(WGBS)数据中与癌症相关的差异甲基化区域(DMRs)、CNVs和片段化特征。

Nat Commun:中国医学科学院高树庚/薛丽燕揭示食管鳞状细胞癌新辅助免疫化疗治疗反应的免疫特征

该研究发现揭示了nICT治疗不同治疗反应的免疫特征,为优化ESCC中的个体化新辅助策略提供了理论基础。

European Radiology:验证Node-RADS对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区域淋巴结的标准化CT评估

在ESCC患者中,Node-RADS已成为一种实用的、重复性的高风险转移淋巴结早期识别方法,为治疗提供指导并预测疾病预后。

Nat Commun:郑州大学刘康栋/董子钢/李蓬研究发现在ESCC进展过程中p38和ERK1/2激活呈正相关

研究结果部分阐明了ACSL4在介导激活生长级联反应并促进肿瘤发生的应激诱导信号通路中的作用。

STTT | 阿法替尼治疗EGFR过表达食管鳞状细胞癌的疗效评估

该研究旨在评估阿法替尼在EGFR过表达的转移性ESCC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阿法替尼在EGFR过表达的转移性ESCC患者中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NTRK2可能作为预测阿法替尼疗效的生物标志物。

81%的患者肿瘤近乎完全消失!中肿刘慧团队探索食管癌治疗新策略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研究表明,新辅助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化疗后同步放化疗,对局部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抗肿瘤活性佳、安全性可耐受,显著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JCO:沈琳教授团队发现NOTCH1突变显著预测替雷利珠单抗在晚期食管鳞癌中的生存获益

尽管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已成为晚期或转移性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二线治疗的重要手段,但临床观察显示,仅有部分患者能够从中获得持久的生存获益。这使得寻找可靠的预测性生物标志物变得尤为迫

老年男性,食道肿物,诊断考虑?

本文报告了一例68岁男性食管鳞状细胞癌病例,肿瘤呈隆起型,大小为7cmx3cmx1cm,镜下显示基底样和梭形细胞鳞状细胞癌特征。诊断要点包括肿瘤细胞形态、组织结构和癌巢特征。

【论著】| 局部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后行根治性手术的术后病理学缓解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本研究旨在探索哪些临床资料能够对LAESCC患者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后行根治性手术后的病理学缓解程度具有预测价值,并观察其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