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Aging:温州医科大学宋伟宏等揭示GLP-1受体激动剂防治阿尔茨海默病新机制

7小时前 iNature iNature 发表于上海

该研究证明了GLP-1受体激动剂可以通过激活5'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K)信号来缓解AD相关的表型。

患有二型糖尿病病的人患阿尔茨海默病病(AD)的风险增加。GLP-1受体激动剂(GLP-1受体激动剂)用于糖尿病的血糖控制,并显示出潜在的神经保护特性,但它们对AD的作用和潜在机制尚未完全了解。

2025年5月20日,温州医科大学宋伟宏、南京大学张韵在Nature Aging在线发表题为“Activation of AMPK by GLP-1R agonists mitigates Alzheimer-related phenotypes in transgenic mic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证明了GLP-1受体激动剂可以通过激活5'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K)信号来缓解AD相关的表型。

研究发现血浆GLP-1水平在AD模型小鼠中降低,在AD患者中与淀粉样β蛋白(Aβ)负荷呈负相关。通过GLP-1受体增强GLP-1信号传导增加了CaMKK2-AMPK信号传导,这随后减少了BACE1介导的淀粉样前体蛋白(APP)的裂解和Aβ的产生。GLP-1受体激动剂还增加小胶质细胞的AMPK活性,抑制神经炎症,促进Aβ吞噬作用。因此,GLP-1受体拮抗剂抑制了斑块的形成,并改善了AD模型小鼠的记忆缺陷。该发现表明AMPK激活介导了GLP-1受体激动剂对AD的作用,突出了GLP-1受体激动剂对AD的治疗潜力。

图片

阿尔茨海默病(AD)是最常见的痴呆症,神经炎斑块、神经原纤维缠结和神经元丢失是AD神经病理学的标志。淀粉样β (Aβ)蛋白是斑块的主要成分,由β-分泌酶和γ-分泌酶裂解淀粉样前体蛋白(APP)产生。β位点APP裂解酶1 (BACE1)是β分泌酶,在Aβ结构域内的两个β位点Asp+1和Glu+11裂解APP,分别产生膜结合APP C末端片段(CTF)C99和C89。随后,γ分泌酶裂解C99,导致Aβ和CTFγ的释放。

患有二型糖尿病病(T2DM)的人患AD的风险增加。大脑中葡萄糖稳态受损在AD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个体可能在阿尔茨海默病症状出现前10年以上出现胰岛素抵抗和糖代谢受损,这表明胰岛素抵抗和糖代谢可以作为该疾病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受损的胰岛素信号和高葡萄糖也会破坏APP的加工和Aβ的清除。神经元葡萄糖摄取减少与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受损的突触可塑性、神经递质的缺乏和炎症级联反应的启动有关,从而导致神经退行性疾病。这些发现提高了抗糖尿病药物治疗AD1的可能性。

图片

机理模式图(图源自Nature Aging)

在该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AD患者的GLP-1水平降低,血浆GLP-1水平与AD患者的脑能量代谢和神经病理学之间存在相关性。施用GLP-1RAs增加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激酶(CaMKK)活性,其进一步激活5’AMP-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信号,以增加脑细胞中的脂肪酸氧化(FAO)、氧化磷酸化(OXPHOS)、糖酵解和三磷酸腺苷(ATP)合成。GLP-1RA诱导的AMPK激活通过核因子κB(NF-κB)信号调节BACE1表达来减少Aβ的产生。GLP-1受体激动剂通过激活小胶质细胞中的AMPK促进Aβ吞噬。因此,GLP-1RA治疗减少了AD转基因小鼠的神经炎性斑块形成并改善了认知缺陷,提供了通过GLP-1RA激活AMPK可能是AD的有效治疗策略的证据。

参考信息: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3587-025-00869-3#Sec38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66258, encodeId=49512266258f4,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3cbe9e7892e'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阿尔茨海默病#</a> <a href='/topic/show?id=bb0e8081b2'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GLP-1受体激动剂#</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5,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8081, encryptionId=bb0e8081b2, topicName=GLP-1受体激动剂), TopicDto(id=97789, encryptionId=3cbe9e7892e, topicName=阿尔茨海默病)],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Thu May 22 20:36:40 CST 2025, time=19小时前,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AD疫苗: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新希望

阿尔茨海默病(AD)危害大,现有治疗多为对症且效果欠佳。疫苗作为主动免疫疗法有望改变现状,文中阐述 AD 发病机制、疫苗原理、开发现状、挑战及未来方向,展望其前景。

Molecular Neurodegeneration:揭开阿尔茨海默病遗传密码!CLU 基因保护性等位基因调控神经元兴奋性新机制

CLU基因的AD保护性等位基因rs1532278通过增强ISL2结合上调神经元CLU表达,促进神经元兴奋性和脂质转移至星形胶质细胞,导致脂滴积累和ROS增加,减少谷氨酸摄取,从而维持神经元活动。

Molecular Psychiatry:从细胞到类器官,基于 hPSC 构建的新模型为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研发带来曙光

研究构建的血管化神经免疫类器官在sAD脑提取物诱导下,4周内形成Aβ斑块和tau缠结,并伴随神经炎症、突触丢失及神经网络活动受损。Lecanemab治疗可减轻Aβ负担,但引发血管炎症反应。

Alzheimer’s & Dementia:阿尔茨海默病新突破,碳酸酐酶抑制剂可逆转脑蛋白组异常

碳酸酐酶抑制剂(MTZ和ATZ)可逆转Tg-SwDI小鼠脑蛋白组异常,显著恢复谷氨酸能突触相关蛋白表达,抑制补体激活和胶质细胞活化。MTZ在雌性海马中效果突出,为AD治疗提供新靶点。

Alzheimer’s Dementia: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可显著降低阿尔茨海默病发病风险

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暴露与阿尔茨海默病风险降低显著相关。VA队列中每年NRTIs使用风险降低4%-6%,MarketScan队列降低10%-13%,且竞争风险模型进一步支持这一关联。

Alzheimer’s Dementia:非侵入式诊断新希望,核酸连接免疫夹心检测技术助力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痴呆的早期识别

本研究验证了NULISA技术在检测AD核心生物标志物方面的可靠性,并初步探索了其在非AD蛋白病理中的应用潜力。

川大聂宇/中大帅心涛AM:杂化脂质复合物通过Aβ靶向自噬和ApoE2基因递送增强神经元-小胶质细胞交互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

针对阿尔茨海默病,四川大与中山大团队设计 RMC/pApoE2 复合物,通过自噬与基因补充,多维度清除 Aβ,改善症状,为 AD 治疗提供新策略。

Immunity:动物研究所胡宝洋等证实TMEM119是恢复小胶质细胞稳态和改善AD认知功能的潜在靶点

该研究表明在阿尔茨海默病Aβ沉积小鼠模型中,小胶质细胞TMEM119与淀粉样蛋白β结合促进其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