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囊反搏IABP在冠脉介入中的应用推荐(25年PCI指南)

2025-06-25 心血管时间 心血管时间 发表于上海

本文将详细解读IABP在PCI中的应用策略,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当患者出现心原性休克、严重血流动力学异常时,机械循环支持往往成为挽救生命的关键措施。2025版PCI指南对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PCI中的应用给出了更加明确和实用的推荐意见,这些更新反映了我国临床实践的特点和最新循证医学证据。本文将详细解读IABP在PCI中的应用策略,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IABP的工作原理与血流动力学效应

IABP通过在主动脉内置入球囊导管,利用心电图或动脉压力信号触发,在心室舒张期充气、收缩期放气的反搏原理发挥作用。其主要血流动力学效应包括三个方面:降低左心室后负荷增加心脏每搏量以及优先保证心脑供血

Intra Aortic Balloon Pump
在心室收缩期,球囊快速放气可显著降低主动脉舒张压,减少左心室射血阻抗,从而降低心肌耗氧量;在心室舒张期,球囊充气能够增加主动脉舒张压,改善冠状动脉和脑血管灌注。这种独特的作用机制使得IABP成为我国心导管室常规配备的循环支持急救设备。

💡 笔者提示

在实际操作中,IABP的血流动力学效果往往在插入后30分钟内即可显现。临床工作中发现,对于左心室功能严重受损的患者(LVEF<30%),IABP支持下的PCI成功率可明显提高,且术中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需要注意的是,IABP的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患者的基础心律和左心室功能储备。

2025版指南推荐的适应证分析

1. I类推荐(强推荐)

STEMI并发心原性休克的特定情况:当升压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并发急性左心衰时,应立即使用IABP支持(Ⅰ,C-EO)。这一推荐体现了我国专家对IABP临床价值的认可。

STEMI机械并发症:包括乳头肌断裂、室间隔穿孔等机械并发症导致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心原性休克或急性左心衰,均需要IABP支持(Ⅰ,C-EO)。

PCI术中血流动力学危象:直接PCI术中出现任何并发症导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时,应立即给予IABP支持(Ⅰ,C-EO)。

2. IIa类推荐(中度推荐)

极高危PCI患者:对有心原性休克、失代偿性心力衰竭、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严重心律失常甚或心肺复苏史等极高危患者实施PCI时,应常规使用机械循环辅助装置(Ⅱa,C-EO)。

复杂临床情况:反复心肌缺血发作药物难以控制、心功能严重低下患者,无论急诊还是择期PCI时,都应予以IABP循环支持(Ⅱa,C-EO)。

图片

💡 笔者提示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国际指南不再推荐STEMI心原性休克患者常规应用IABP(Ⅲ-NB,A),但我国指南基于本土临床实践经验,认为在特定情况下IABP仍有明确的临床获益。这种差异反映了不同医疗环境和患者特征的影响,实际应用中应结合具体病情判断。

临床应用策略与时机选择

预防性应用

对于计划行高危PCI的患者,如无保护左主干病变、严重多支病变合并心功能不全等,可考虑在术前预防性置入IABP。这种策略特别适用于:

 

左主干病变合并心功能受损(LVEF≤40%)

 

唯一供血血管的严重病变

 

预期手术时间较长的复杂病变

救援性应用

当PCI术中出现血流动力学恶化时,应立即考虑IABP支持:

 

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血压下降

 

恶性心律失常反复发作

 

心原性休克进行性加重

桥接治疗

IABP也可作为桥接治疗手段,为后续的心脏外科手术或心脏移植创造条件。在等待供体心脏或准备CABG手术期间,IABP能够维持基本的血流动力学稳定。

IABP与其他机械循环支持设备的比较

IABP vs ECMO

**体外膜肺氧合(ECMO)**系统虽然能够提供更强的循环支持,但存在明显的局限性。ECMO会增加左心室后负荷且不能优先保证心脑供血,而IABP与ECMO合用可以弥补这些不足。

对心功能严重低下患者的CTO病变行PCI时,ECMO支持虽然安全有效,但单独使用时可能导致左心室进一步扩张。此时联合IABP能够显著改善左心室减负效果。

IABP vs 导管轴流泵

导管轴流泵能够直接增加心输出量、动脉血压和外周灌注,在某些情况下循环支持效果更为直接。但导管轴流泵的主要并发症是红细胞破坏性溶血,且设备复杂度和成本较高。

虽然临床研究显示危重AMI患者使用导管轴流泵的长期获益尚不明确,但对循环支持效果确实可靠(Ⅰ,C-EO)。

图片

💡 笔者提示

在选择机械循环支持设备时,我们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设备可及性和操作团队经验。IABP的优势在于操作相对简单、并发症较少、成本效益比较高,特别适合作为初始的循环支持手段。对于需要更强循环支持的患者,可以考虑IABP联合其他设备的策略。

总结

2025版PCI指南对IABP应用的推荐充分体现了循证医学与临床实践经验的结合。虽然国际上对IABP在心原性休克中的应用存在争议,但我国专家基于本土临床实践认为,在特定情况下IABP仍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70951, encodeId=f57422e095128,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3507309417f'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冠脉介入#</a> <a href='/topic/show?id=398e12811613'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球囊反搏#</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2,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30941, encryptionId=3507309417f, topicName=冠脉介入), TopicDto(id=128116, encryptionId=398e12811613, topicName=球囊反搏)],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Thu Jun 26 11:51:27 CST 2025, time=2025-06-26,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2025-06-26 梅斯管理员 来自上海

相关资讯

冠脉介入前心率>67次/分,死亡风险高!GLOBAL LEADERS研究2年随访结果

近期发表的GLOBAL LEADERS研究2年随访结果显示,冠脉介入术前心率偏快是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

ECMO支持下处理左主干复杂病变

74 岁男性因冠心病入院,有糖尿病史。行冠脉介入治疗,在 ECMO 支持下处理复杂病变,介绍手术过程及难点,强调其作用及手术策略调整,术后随访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急诊中的噩梦——三支闭塞

68 岁男性因晕厥入院,有冠心病史,冠脉造影多支血管闭塞,右冠开通反复,最终死亡。探讨死亡原因及治疗策略,警示介入需谨慎。

冠脉介入的入门,你需要掌握这5点!

冠脉介入是一种治疗冠状动脉有狭窄或者有闭塞的方法,由于这是一种微创手术治疗,所以伤口特别小,恢复也更快,手术风险也明显地降低,它主要是通过球囊扩张或者支架植入来进行介入微创治疗。

Atherosclerosis:冠脉介入前心率>67次/分,死亡风险高!GLOBAL LEADERS研究2年随访结果

近期发表的GLOBAL LEADERS研究2年随访结果显示,冠脉介入术前心率偏快是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

冠脉介入基础入门,这5点需要掌握!

临床到实践,一文读懂!

印记:中国冠脉介入之缘起:首例PTCA,拉开中国冠心病介入治疗序幕

介入技术是如何在中国生根、发芽的?又是怎样完成了由萌芽到成熟的蜕变,在此期间我国冠脉介入事业的发展留下了怎样的历史轨迹?现在,让我们一起回到35年前,回到介入治疗刚刚兴起的那个年代……

急诊PCI导丝致右冠脉远端穿孔,经微导管推注明胶海绵封堵

75 岁女性患者因胸痛入院,诊断急性下壁、右心室 STEMI。治疗中出现血管穿孔,经一系列抢救及封堵措施成功,患者转危为安。

冠脉介入治疗后分支血流3级,仍可能有灌注异常!湖南省人民医院研究

近期,湖南省人民医院荣晶晶等发表的一项研究提示,在PCI术后分支血流达到TIMI 3级的患者中,仍有部分存在血液动力学障碍,因此PCI术后应积极进行功能学评估。